用典:儒家名言

【敬民篇】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 原典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明]于謙《詠煤炭》

● 釋義

《詠煤炭》是明代名臣于謙所作的一首詠物詩。作者以煤炭自喻,託物言志,抒發了自己甘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抱負和情懷。

尾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作者為民效力願望的真誠袒露,堪與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用典:儒家名言

【為政篇】

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原典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春秋]孔子《論語·子路》

● 釋義

孔子這兩段話都說明了為政者自身行為端正的重要性。孔子認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對於什麼是政治,孔子用一個“正”字概括。

關於“正”,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對百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用典:儒家名言

【立德篇】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 原典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南宋]呂本中《官箴》

● 釋義

呂本中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條。首條開頭雲:“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他認為當官的法則,只有三條,即清廉、謹慎、勤勉。遵守這三條法則,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遠離恥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賞識,可以得到下屬的擁戴。

用典:儒家名言

【廉政篇】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

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 原典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清]張伯行《禁止饋送檄》

● 釋義

張伯行曾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禮部尚書。他清廉剛直,從不收受禮物,極力反對以饋贈之名,行賄賂之實,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

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為拒絕送禮者,特地撰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張貼於居所院門及巡撫衙門。這篇檄文被視作為政清廉的“金繩鐵矩”。

這篇《禁止饋送檄》,全文僅56字,共用了8個“一”字,申述了關心百姓疾苦、注重個人名節、反對送禮行賄的主張。“一絲一粒”雖小,卻牽涉我的名節;“一釐一毫”雖微,卻都是民脂民膏。對百姓寬待一分,那麼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麼我的為人便一文不值。這體現了廉潔奉公的做人原則與道德操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