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在中外歷史學者的視角里研究中國歷史一直有一個難以解釋的難題,那就是我們的領土這麼龐大,從元朝一直到清朝晚期。中國人是怎樣統治這麼大的地盤而不出亂子的,更何況,中國從元到清的主要官僚隊伍一直維持在十萬人上下,各類官吏加起來不逾百萬。反觀現在,我們的政治組織深入到鄉村每一片土地,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人力統治最大的國家這個謎題一直被討論著。

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而我們也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從來都知道如何生活,給他一個和平的環境,他就能平穩的生存下去。” “還有人說中國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統治自己”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龐大的中央王朝是如何統治這樣大的一個國家,而不在短期內(即使是蒙元統治也持續了九十多年)發生叛亂呢?中國人是如何不通過政府而處理矛盾呢?王朝崩潰的時候,百姓又是怎麼生活的呢?

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我們聽說過“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聽過“權不下縣城”。這就是說傳統中國是一個嚴格的等級社會,而處於權力最遠端的縣以下的鄉村,事實上是出於權力的真空狀態。海外歷史學家杜贊奇在《文化、權力與國家》一書中試圖探討這個問題。他所用材料是來自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的慣性調查檔案。研究了華北平原上的村莊。初步提出了兩個詞彙:文化與權力。

要了解這種文化,首先要了解傳統中國社會的特點——熟人社會。中國人向來注重人情關係,通過婚喪嫁娶,人情往來,將自己與周圍的世界僅僅聯繫起來,同時也將自己與周圍的人緊緊聯繫,從而實現各種生存資源的共同分配。而文化則來源於這種穩固的社會模式,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文化的節點,大家互有自己的人脈和社會關係,從而交織出一張文化的關係網。出自之外,各個地方還有各自的保護神和獨特的信仰神。例如媽祖崇拜,女媧崇拜,真武大帝崇拜,以及各種各樣的山神地神精怪。這種崇拜從神到人,行商的拜陶朱公,幫會拜關羽,給這種文化網絡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認為的破壞這種穩固的網絡文化,就會被本地人指斥為人神共憤的敗類,輕則逐出家門,重則以殘酷的浸豬籠等家法實現肉體消滅,以保證整個文化網絡的合法性,這種合法性還通過朝廷獎勵義門,地方官贈送牌匾等形式得到官方承認。

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有了這種文化並不是所有人都成為權力的擁有者。在山高皇帝遠的鄉村社會,國家政府權力的力度是最弱的,在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如果發生命案從報官到官府驗屍結案往往要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國家權力對於很多突發事件是沒有意義的。那麼誰能擁有這種"權力"呢?

毫無疑問,有文化者有權力,這就是為什麼農耕一輩子還要讀書考科舉。即便不做大官,也能在地方上成為有頭有臉的人物。在文盲社會能讀會寫是一種多麼大的權力,因為識文斷字的能力而積攢起大量的人脈,成為文化網絡的中心,從而實現各種資源的調配,甚至成為解決突發事件的決斷力量。同時又成為一個家族的創建者。事實上王朝的崩潰對於絕大部分的鄉村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他們依靠宗族實現地方社會的文化網絡編制,只要按時完成賦稅任務,至於向誰繳納,只要不破壞這種文化權力網絡,都沒有問題。

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正因為中國的地盤足夠的大,所以也能容納足夠多樣的文化權力。例如在資源特別緊張的地區,又會出現各種以地方大家族為支撐的幫會,例如山東水權控制組織——閘會。他們通過定期抬龍王的儀式,來實現各個群體之間的誰資源分配;再例如福建歷史久遠的家族械鬥。這種械鬥通常是以家族為單位,雙方往往投入家族力量進行權力的博弈,勝出者可以成為文化權力的擁有者,從而優先獲得生存資源。

傳統中國何以以最少的力量統治最大的國家?鄉村社會的文化與權力

關於傳統中國的種種地方神信仰和閘會、關公會以及民間械鬥問題,將再有文章進行科普。謝謝各位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