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前言。


在供應鏈業務中,供應鏈協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我分訂單、倉儲、物流、銷售預測、新品切換、供應、排產七個方面,講講我對供應鏈協同的理解和建議,以達到都挺好的目的。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一、訂單。


1、必要的關單:過期訂單、已取消的訂單需及時關單。

2、訂單時效的管理:綜合考慮物流送貨的時效,同時規範渠道訂單時效,這塊需要銷售部緊密配合。針對有訂單需求,但不符合渠道收貨標準的訂單,需要銷售部聯動相關渠道採購,制定階梯折扣收貨政策。

3、訂單取消操作:如銷售持續低迷,需考慮現有庫存預計報廢的情況,結合協議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承擔物料費用。另,如相關月活動臨時取消,計劃需要及時聯動外協廠取消包材採購和停止生產

4、訂單退貨管控:無質量問題,不允許退貨,如因渠道特性-退貨情況無法避免,可設置每月退貨率上限,並放到營銷人員的KPI。

5、緊貼活動訂單的節奏,分階段備貨。大促活動這塊需要提前制定好規則,比如需提前多少時間等,否則只能按正常趨勢來備貨。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二、倉儲。


1、結合倉儲空間/批次物流成本/預計訂單需求/庫存週轉情況,分批下單—入庫。

2、庫存數據的準確性(RIC+先進先出)。


三、物流。


需要綜合考慮因物流時效不穩定導致的庫存成本。如渠道時效要求比較高,建議選擇運費率相對高一點,但時效相對穩定的物流公司。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四、銷售預測。


可以綜合考慮生意模式,選擇合理有效的預測方法,合理預估,合理化增量。

調整增量關注點:

1、結合渠道&產品季節趨勢(可結合生意增長點)。

2、結合活動方案合理預估(特別是容易突發的產品)。

3、結合渠道主推方案(比如說營銷季度主推的明星產品)。

4、結合主要產品(銷售下滑/異軍突起的B類或C類上揚)的情況(需重點關注背後的原因,比如市場份額變化)。

5、結合AOP。

6、結合呆滯庫存處理(做高低搭配)。

綜合以上關注點,並給出合理的建議,在SOP會議上與銷售部/市場部進行討論(前提是取得互信,可以綜合考慮雙方的利益點)。

必要時,可以聯手財務部,比如碰到以下2種情況:效期庫存(呆滯)——資金鍊緊張;銷售指標過高——預計訂貨金額增加(已考慮在庫和在途的庫存)有可能造成呆滯;資金流緊張。

借力打力,有時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五、新品切換事宜。


綜合考慮市場趨勢分析/銷售情況,提出產品精簡化建議(升級/下市),聯動市場部/銷售部。

針於預計後期會上市的新品,綜合考慮對標產品預計消耗時間/市場競爭對手情況(類似產品銷量、市場份額),聯動市場部/銷售部,合理制定上市時間和首批鋪貨數量。

緊密跟進新品上市進度,結合銷售情況,合理做好切換 (特別要關注老品的物料庫存情況)。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六、供應方面。


1、基於客戶合理庫存/零售預測數據/MOQ/LT,合理補貨。

2、主打產品需向工廠提供滾動預測,以便工廠制定產能計劃,同時提前根據採購週期籌備物料事宜,可適時在外協做VMI。

2、批次合理化建議(針對銷售差+批次高)。

3、如果是半包的,還需要制定有效的物料計劃策略。

4、物料計劃也是分ABC的,不過有些可能金額不高,但可得性差、交貨時間較長的,也要歸到A類來管理。

A類物料,儘可能走JIT交貨模式。

B類物料,可以少批量備。

C類物料,走ROP模式。

5、各類物料都需要循環盤點。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七、排產。


結合銷售預估/【採購週期+排產週期】/庫存週轉KPI,針對不同產品制定合適的排產策略。

其實有時候備貨不如備料,但這需要供應商柔性的配合(當然前提是產能預估方面要給的量至少要符合趨勢),通過供應商的柔性+適當的備料,再適時排產,既能控制庫存,又能儘可能滿足訂單滿足率,需要多關注物料庫存結構是否合理(比如物料對應產品的FKR)。

異常PO情況跟進,存在風險點需及時與渠道溝通。

需求計劃-關於供應鏈協同那點事


END(總結)。


供應鏈協同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心願,更多的還是利益的博弈。

但想法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