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司马公昭


张居正,明万历朝内阁首辅。他劝万历皇帝要从简节约,而自己却没有做到,反而自己生活奢侈。



《万历十五年》就记载:张居正奉旨离京为老父亲办理丧事。他乘坐轿子就有4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2个仆人,30多个抬轿的,而除了必备的仪仗队外,随从人员还有一队鸟铳手,奢侈豪华,甚至超过了皇帝的作派。

从北京回老家江陵,大约一千里的路程,张居正的车队“五步一井,以清路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声势浩大,但为此也劳民伤财。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宰相之杰”张居正的功绩。正是张居正采用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明朝起死回生,让其灭亡的时间向后延迟六十多年。

财政-施行一条鞭法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实验点,清丈田地,当地百姓因为便利,实践证明此改革措施对民有利。

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在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减少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全国土地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赋税改革,全国施行一条鞭法。它的出现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以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让百姓做到“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它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让国家财政有稳的增长。张居正也认为农商应该放在同等地位,不应重农轻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其成果体现为万历初期,国库财富创造了明朝历史中的最高纪录,存粮可用十年,存银共计一千万两。

军事-任用名将,平定叛乱

张居正陆续提拔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且为了阻止北方敌人入侵,在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以此护卫京城。

张居正用计,迫使俺不再侵犯大同且与明和平相处,进行贸易交流。

其成果体现为让明朝北方得以安定。



政治-实行官员考成法

整顿官员之间的玩忽职守,不做正事的风气,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对其不合格的官员进行撤掉或惩戒。对那些因冤假错案的官员恢复官职,一时朝廷为之一清。

其成果体现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加强明朝的官员提升了行政能力和中央集权。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张居正虽然生活奢侈,但他的万历新政让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再现生机,延迟了明朝灭亡的六十多年,可以是当之无愧是一代名相。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死后却祸及家人,实行改革新政总会得罪大多数权贵,再加上张居正掌权致使皇帝受权力受到限制,哪怕张居正为明朝作出巨大贡献也无用,最后被万历皇帝抄家了。


夏目历史君


关于张居正生活奢侈的说法,还真是不少。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谈到明朝就绕不开的人物。咱们先说说关于他生活奢侈的传言,看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据说张居正回家的时候,专门定做了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子。三十二人是什么概念?如果说一般的“八抬大轿”是豪华轿车的话,那张居正乘坐的就是“加长型超豪华房车”。里面肯定有卧室有书房,还有一群小丫鬟伺候着。如果真有这么一顶轿子,那确实是奢侈。

然后就是吃饭,据说张居正越到晚年,嘴巴越刁钻,一般的菜品都看不上眼。平时吃饭,桌子上菜品无数,还觉得没有自己喜欢吃的,无处下筷子。于是,传说他创造了一道神奇的菜:鸡舌羹。

这鸡舌羹顾名思义,就是用鸡舌头做的菜。鸡舌头虽然不名贵,但是一只鸡就那么一点点,想凑成一道菜,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咱也不知道张居正多久吃一次,不过能创造这样的吃法,想象力也是很强大的。

然后就是张居正妻妾成群,为了能应付这庞大的后宫,他不得不经常食用各种补品。比如登州渔民进献的滋补海产品“腽肭兽”,也就是海狗,据说吃了大补,浑身发热,数九寒天的时候都不能戴帽子。传说中张居正病死,就是因为补药吃多了。


那么,张居正真的这么奢侈吗?可能性不大,极有可能是被黑了。

(王世贞)

首先,说张居正补药吃多了才病死的,那是王世贞的说法。王世贞是张居正同时代的人,两人之间有“深仇大恨”。

起因是这样的,万历四年的时候,王世贞写了一道奏疏,说了一些关于兵饷的事情。关键是,在里面王世贞还加了一点“料”,说张居正的妻弟欺负了江陵知县,建议严惩不贷。

王世贞不仅直接找万历皇帝告状了,还专门给张居正写了封信:不好意思啊,我把你妻弟给告了,给你打声招呼!

张居正气坏了,这事儿你直接跟我说就是了,直接绕过我告到了大老板那,不给面子啊!

于是,张居正怀恨在心,直接把王世贞给弹劾了,您回家反省反省吧!

王世贞也是个倔脾气,憋了一肚子气,直接气病了。病好之后,忽然要求仙学道,拜了一个神神叨叨的小姑娘为师,各种疯狂。而且,为了求仙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最后,病死了。

所以,他写的张居正的黑料,可信度没这么高。


另一个有张居正黑料的史籍,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张居正死的时候,沈德符还不到5岁。长大之后的沈德符搜集了万历年间的一些大小道消息,才写成的《万历野获编》,“野获”两个字,足以说明这本书中的内容,不如正史可信。

实际上,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利益,尤其是整顿吏治的改革,直接触动了明朝上下官员的利益,他们内心当中对张居正是极其不满的。一条鞭法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让地方上的官吏士族受到了损失。

所以,张居正一死,大群大群的官员迫不及待的开始黑张居正。

其实,咱们仔细想想也知道,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生活上略有一些上档次,是很正常的。但是说的那么夸张,应该不可能。主张节俭的张居正,很明白到处都有人盯着他,记恨他,一旦被言官抓住把柄,那就麻烦了。

所以,他不可能这么奢侈招摇。


七追风


张居正的生活奢侈与否另当别论,但是他在执政大明期间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且他的执政方略能够触及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端,几乎挽救了即将崩坏的大明王朝。

他是有作为的一朝首辅,而不是庸碌的无能之辈,单看他对国家的贡献,足以称得上一代名相。

在明史上就对张居正有极高的评价:

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施政方略

此时的大明官场弊端重重,各级官僚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朝堂内外贪污腐败之风泛滥。为了重整朝纲,张居正下令实行考成法,从中央到地方,严加对官员吏治的考核,对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吏予以严惩。

除此之外,此时各地大户经常拖欠税收,而且多与当地官吏勾结,张居正下令严惩不法官吏,上缴税如果不到规定的九成,就会予以处罚。

因此受到处罚的官吏多达数十位,各地官员对此深感恐惧,没有人再敢触及这条底线,之后税收大增,国家财政收入逐渐增加。


财政改革

此时各地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各地区大户虚报田产,偷税漏税之风盛行。张居正下令重新清查土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税收,但是真正存在的问题依旧很严重,这种做法没法改变下层人民无地耕种的问题。

之后为了更深一步解决国家矛盾,张居正下令施行一条鞭法,即将各州县所有赋税全部统一由国家征收,简化了收税流程,不再给不法之人从中谋取利益的机会;并且废除里甲一类的徭役,减轻了百姓服役情况,官府使用人去做工的时候,要给予钱财雇佣。

明王朝在实施了一条鞭法后,不但减轻了施加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使百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休养生息。这条政策也极大的改善了明朝的财政税收,缓解了明朝内部的一系列矛盾。


练兵戍边

此时边境地区经常会有游牧民族前来劫掠,为了巩固国家边境安全,张居正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人练兵戍边,并且重新修缮长城,现在大家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朝时期重新修缮的。

并且在边境上与游牧民族展开互市,增加了国家的马匹数量,并且积极接洽俺答部落,与其进行贸易往来,边境地区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

身后骂名

张居正死后,不少官吏纷纷起身弹劾他各种罪行,而且因为张居正的改革触及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导致豪门贵族对他多有怨言,自然愿意看着他彻底身败名裂。

要知道张居正没有主政之前,朝堂上下充斥着不正之风,各地官员贪污成性,张居正几乎一手扭转了整个大明吏治,其人执政期间,各地运转效率大有提升,官员考核严厉,而且能够保证各地税收完整,打压豪强兼并土地之风,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相。

虽然说他的生活有些奢靡,史料中记载他曾经坐着32人抬的轿子招摇过市,以及各种奢华享受,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毕竟这些都是后世文学加工,张家确实足够显赫,而且身居高位,在那个时代自然可以过得富裕一些,这些也无可厚非。


东亭观史


有能力和没品德,

有品德和没能力,

哪个贡献大,哪个危害大,这个很 难说,

张居正在明朝官场勾结的黑暗环境中,他有才华,有胆识,有勇气,有谋略,同时也够狠心,够腹黑,够专权,

这样的人或许不能够以好人抑或贤臣来称之,

但无疑,他是一个有颇多建树并在明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没有张居正明朝还能撑到崇祯?我估计难,


毛火荣


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的梦想是成为改革浪潮中的张居正,高育良的学生更是以老师为榜样要胜天半子,两个人与渔家高小琴姐妹生死祸福相依,政治浮沉恋红尘,一曲广陵散告别了《万历十五年》。

明王朝作为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时代,无数的士大夫为止欣喜若狂写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经典名著表达了一种文艺复兴的情绪,文化情绪感染了时代,时代煮酒了名臣良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果没有做官,严嵩会是一个书法大家,徐阶道学研究会获得巨大成就,高拱则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而他们的晚辈张居正则会成为大明王朝的首富,历史是现实的没有穿越的可能性,因此严嵩和徐阶及高拱和张居正不得不成为老朱家的大管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从寻道求仙的朱厚熜到寻花问柳的朱载垕,张居正不得不保留自己的意见根据局势选择应对策略,严嵩斗倒夏言的往事历历在目,严嵩制衡徐阶的现状无法改变,张居正只能左右逢源在内阁之中,等到朱厚熜回心转意和圣明独照,云在青天水在瓶。严嵩父子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下我行我素,朱厚熜看到了两头养肥的猪可以出栏了,于是严世藩顷刻之间被锦衣卫下了大狱,严嵩白发人送了黑发人。徐阶苦力二十多年终于成为内阁首辅,作为其学生的张居正也等到了机会,这个时候昔日的战友高拱成为对手,徐阶追究稳定平衡的政略让高拱极为不满,脾气火爆且果敢刚毅的高拱有力的反击夺了徐阶位置。高拱内政外交政绩斐然,他以宽广胸怀不惜仍用徐阶门生故吏赢得了广泛支持,一大批有才干的官员被安排到合适位置上平复了明穆宗继位后多地内乱和边境鞑靼的入侵。高拱与张居正早年是志趣相投的同年好友,两个人的嫌隙产生于明世宗朱厚熜逝世之时,内阁首辅徐阶没有让高拱一起阅览遗诏而只单单叫了自己门生张居正,这件事后两个人没有以前那样相互信任了,但是张居正依然积极帮助他赞赏的高拱实现有效政略,尤其是徐阶退休归乡后,张居正与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芳一起谋划促成了被冷落一年多高拱重新启用成为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是一个万难的位置,上要对皇帝负责,下要中枢六部及各级衙门,同时还要平衡宫中派出的司礼监与锦衣卫及东西厂的势力,这个活严嵩干的最久靠的是朱厚熜的信任和自己巨额财富摆平人情世故,徐阶与高拱靠的是自己的才干,在吏治腐败和党同伐异的明晚期政治格局中徐阶和高拱只能是一个过渡者。通达事理和适应失事的张居正笑到最后,明穆宗精尽人亡后,他的儿子朱翊钧继位称明世宗,此时此刻内阁首辅高拱正在谋划以朱翊钧年幼为由从司礼监夺回批红的大权归内阁,他的这个举动刺激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宝,冯宝作为世宗的大伴深受李太后信任,冯宝迅速与张居正结成同盟,高拱成为了皇帝的敌人,性情刚烈的高拱无法忍受司礼监的暗算挑衅羞辱无奈之下辞官归隐山林。



内阁首辅是一个危险职业

张居正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角斗心中已经平静如水了,他想要实现自己变法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向宦官集团妥协交易部分利益,但是张居正把控一条底线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时候接不妥协。宦官集团们没有政治上争权太大野心,只是为了追求物资上满足和社会地位上的荣耀,张居正包容了司礼监派驻各级衙门太监的不端行为,同时内阁附和了冯宝个人荣耀的需求,李太后是一个明事理懂大局的人,张居正的外朝和李太后内廷配合的相得益彰,两个人可称为蓝颜知己,以至于坊间流传两人花边新闻。张居正首先抓住了国库空虚进行改革,他对于明王朝沿袭的以物折算税负法案进行调整改为统一白银折算,这样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避免各级衙门中饱私囊,同步进行还有重新丈量土地和核查纳税人口,一条鞭法让国家税收政策在统一标准下进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和准确。其次,大明王朝面临东南沿海的倭寇祸乱和北方鞑靼的骚扰入侵,张居正任命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繁重的政务和纷乱的政治斗争耗费了张居正大量精力,以至于其父病逝也无法尽孝,考虑到新法刚刚实行不得已选择朝廷“夺情”,张居正身居内阁首辅却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准则,万历七年(1579年),明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上疏据理力争,言明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朱翊钧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免除了。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使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甚至因为害怕浪费灯烛,将万历安排在晚上的课程改到了白天。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参加篆修穆宗实录,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明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



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对于明王朝来说,张居正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他早在内阁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时候,写过一偈:“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的确是做到了。

正是张居正以身作则赢得了变法成功坚实基础,反对过新法的左都御史海瑞后来都承认其当时的局限性,张居正新法十年为大明王朝延续数十年的国祚,留下国库税银和粮食可以保障大明王朝十年以上用度,东南倭寇被剿灭,北方鞑靼被安抚,明神宗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唐俊龙55398571


张居正在明朝来讲,敢于改革,触犯了大臣们的个人根本利益,从历史资料来看,张居正在明朝历史中真英明。


贻生


贪财好色的张居正比刚正不阿的海刚峰可有用得多 对这个帝国的贡献也不可同日而语 做官又不是修行 要那么多清规戒律干什么 有魄力有手腕 能富国强民就是好官 私德如何不重要 无欲无求的人真的能管好国家吗 怕是难


用户106087915035


很简单万历发现能做事的文臣几乎没有,除了穷哔哔什么也不会做,就把他们全晾起来了,后面文人实在找不出能有点作为的文人,所以把这么个人吹的很高!


日常刷下线


明朝最优秀的首辅 没有之一 历史伟大的改革家 不是王安石那种半吊子的改革 一条鞭法就是其大作 真正给明朝续命的政治大家 工于某国 拙于谋身


打杂小组第一副组长


张居正是所有首辅里面最廉洁的,哪里奢侈了。你们喜欢的徐阶兼并的土地比严嵩都多。现在的整个上海都是他的。所以高拱不喜欢徐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