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倒下的祸根:步子急,团队散,股市当取款机

乐视倒下的祸根:步子急,团队散,股市当取款机

今日,乐视发布公告就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进行提示性说明。

公告称,如经审计后2018年度归母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如公司2019年度审计报告及年报未满足《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规定的恢复上市条件,公司股票存在被强制终止上市的风险。

乐视预计,乐融致新评估结果在35亿元以下、上市公司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在10亿元以下(暨版权等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超过15亿元以上),2018年度归属公司所有者权益预计为负。

这意味着,乐视可能终究难逃被退市的命运。乐视一旦退市,基本就宣告乐视彻底完败。若要东山再起,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一代枭雄贾跃亭,创建的乐视生态若就此崩塌,让人唏嘘惋惜的同时,它背后真正的祸根更值得让人反思。

1、面子铺得太大,步子走得太急。

企业家、创业者,在一城一池上尝到了甜头,往往容易瞬间野心膨胀,大快赶上。

乐视网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主体,算是给乐视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此乐视网的内容为基础,推出的乐视超级电视和手机,都是非常优质的业务。尤其是乐视超级电视,曾经干到第一,是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电视的小米的。以内容+硬件+服务,是足以支撑起乐视千亿级的公司规模的。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贾跃亭“生态化反”来得太猛,电商、影视、电视、手机、汽车等业务线一哄而上。最终,汽车成为了压垮乐视生态最后一根稻草。

乐视倒下的祸根:步子急,团队散,股市当取款机

实际上,贾跃亭的这套战略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干成了,确实有可能挑战一下BAT。但罗马从来不是一天建成,生态也不是靠拼凑出来的。贾跃亭及乐视,输在乱了阵脚、失去了节奏。

2、挖不来的团队,撑不起的文化。

业务要疯狂扩张,人才的支撑是第一位的。但是,越来贾跃亭以前的那个班子,相对而言还很草根。那么,生态战略之下,人才的需求就从互联网的运营为主增加至了内容、智能终端、汽车、体育、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度要求更高的人才。

乐视倒下的祸根:步子急,团队散,股市当取款机

这些人怎么来,只能挖来!乐视当年,基本上挖遍了各行各业最优秀的顶尖人才。比如,海外生态板块,挖来了原为西欧消费者业务总裁任宏亮、原华为全球销售服务管理部总裁高峻、原京东高级副总裁徐昕泉;内容板块,请来了原光线影业总裁张昭、张艺谋;智能终端有梁军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梁军、原联想集团副总裁冯幸、原华为荣耀事业部总裁刘江峰;体育板块请来了刘建宏等等。各种业界大牛,举不胜举。

这些能人,但短时间整合在一起,核心的驱动力还是得靠钱。真正一直有共同梦想、有文化底蕴的团队,不是靠挖人能够建起来的,需要时间、需要战役才能历练出来。实践也证明,挖来的团队,但凡公司遇到点事儿,都会呈现鸟兽散状。

3、玩钱像旁氏局,股市当取款机。

乐视网于2010年登陆创业板。后来,因为贾跃亭的生态大饼,市值一度达1400亿左右,贾跃亭身价也达600多亿。但恰恰是这样一个每年利润都没有几个亿的公司,却成为乐视系及贾跃亭家族的提款机。

据统计,到2017年年中,贾跃芳、贾跃亭姐弟从上市公司共套现139.4亿人民币。后来,融创中国支援乐视致新、乐视影业时,贾氏家族控制的乐视控股及关联公司鑫乐资产共获得37亿元的现金收益。至此,贾氏家族通过乐视系公司的股权交易获得资金达176.4亿元。

据公开资料,贾跃亭还通过30多次股权质押融资超过310亿元。

乐视倒下的祸根:步子急,团队散,股市当取款机

论从上市公司套现、融钱,当今中国上市公司,应该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贾会计”。

恰恰是这种疯狂套钱、融钱的思路,后来同样也在乐视的非上市业务上上演,不断讲故事、不断融钱、不断拆东墙补西墙,以致于才终有一个环节断掉的那一天。

乐视已去,贾跃亭回不来。短短一千多字,只不过事后诸葛,凭空感叹一下而已。但人不就是这样嘛,很多时候总把欲望当梦想、总把运气当能力,以至于到最后才穷途末路、一败涂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