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一、新婚妻被擄走,救回時竟身懷六甲了

成吉思汗18歲這年,他結婚了。新婚妻子比他大一歲,叫弘吉剌·孛兒帖。這樁婚事是成吉思汗父親活著時就指定的。

成吉思汗的老爸叫也速該,是蒙古乞顏部的老大。在成吉思汗9歲時帶著成吉思汗去別的部落找兒媳,便相中了另一部落的首領女兒,弘吉剌·孛兒帖,於是就給這倆孩子定了婚。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可惜在歸來的路途上,也速該被仇人所殺,成吉思汗的苦日子來了,不但乞顏部四分五裂外,他自己也差點好幾次喪命。所以當他成人後便迎娶了孛兒帖。其實,這樁婚事象徵意義更大,向草原所有部落宣告:乞顏部的新首領已是長大並強力迴歸了!

可想而知這個消息,並不受歡迎!所以當成吉思汗正處於新婚燕爾,沉浸在幸福中時禍從天降——仇敵襲擊了成吉思汗的部落,毫無防備的成吉思汗丟下新婚妻逃命而去。新婚妻被擄走,這讓成吉思汗怒不可遏!發誓一定要奪回,所以聯合起了其他部落,準備了九個月的時間,終於一雪前恥,救回了愛妻。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但當愛妻出現在成吉思汗面前時,他卻傻在那裡,原來孛兒帖竟然是挺著個大肚子,已懷疑九個月了。成吉思汗糾結異常,這孩子到底是誰的?從妻子被擄走到被救回是九個月時間,所以這孩子即可能是成吉思汗的,也可能是仇敵留下的。這可不是簡單問題,因為若是仇敵所留的,那麼就等於給自己種下了一大隱患。

可想而知成吉思汗當時多尷尬。但最終成吉思汗卻做出了一個決定:老婆還是我老婆,孩子自然就是我的孩子!這個決定做出後,立刻引來了各部落的讚美。其實如今分析,成吉思汗之所以做出接納的決定有兩條關鍵因素。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第一是,妻子是草原另一部落首領的女兒,地位在那,孃家有勢力,倘若成吉思汗真敢不要妻子了,就等於失去了一大外援不算,還會產生出連鎖反應,所以讚譽都將轉變為唾棄。

第二就是,成吉思汗深愛妻子。因為在這個孩子出生後,成吉思汗給他起的名字叫“朮赤”,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客人”!這個意思相當明顯了,就是承認妻子是自己的,孩子屬於“客人”!自此,鐵木真便以其寬廣心胸享譽草原,這對其日後他統一蒙古各部落的幫助是異常巨大的。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二、攻打西夏不成,反被一女子咬死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個部落後,便開始了擴張之路,其中尤其以成吉思汗親征西夏,產生的影響最大,因為成吉思汗因此而死掉了,併產生出了諸多死因。第一種死法是出自《蒙古秘史》,說成吉思汗在征討唐禿(党項族,即西夏)時,由於成吉思汗所騎乘的戰馬受驚,把他給掀下馬來,正巧被戰馬一腳踏在腦袋上,因此而死。

但這種死法實在不符合常識,因為馬對於蒙古人來言,就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從小就生活在馬上,就更不要提如成吉思汗這般統帥人物了,豈能因墜馬還被踩踏而亡?所以,這種可能性雖有,但不會太高。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第二種死法,攻打西夏時,被親兒子窩闊臺給下毒毒死!只因成吉思汗想改立託雷為繼承人,所以窩闊臺先下手為強,毒死了老爸。此說法來自《馬可波羅遊記》。

但這種死法更離譜,皆知馬可波羅是在忽必烈時期到達的中國,而忽必烈卻是託雷的後代。也就說,託雷的後代取代了窩闊臺後代的汗位,雖史冊上說,是經過蒙古各部落集體同意等。但顯然這也是一種“篡位”,故而存在美化託雷家族,貶低窩闊臺家族的嫌疑。就更不要說,在成吉思汗臨死前,曾親自宣佈汗位歸窩闊臺的歷史記錄為證了。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第三種死法,是因攻擊西夏時中毒箭,後箭傷復發而死。這種可能也不大,因為成吉思汗的統帥,哪可能跑到前線去?統帥所處的位置,從來都是最安全的,別說箭,就是當時最先進的火炮都不可能打著。

最後一種說法,被一女子咬死。西夏打不過成吉思汗的大軍便投降。自然投降時就要送好東西,也包括女子。故而,送來了一位西夏王妃,結果這位西夏王妃深恨成吉思汗,所以咬斷成吉思汗下體,就這樣成吉思汗死掉了。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這種說法流傳最廣,讓成吉思汗尷尬之極,但可能性卻最小。因為細究下只能表達出,西夏人對成吉思汗的痛恨等,或說成吉思汗當時攻打西夏,用兵太狠罷了。那麼成吉思汗之死,為何會產生出這麼多說法?

就是因為成吉思汗死後秘不發喪,且連陵墓在哪都成了謎團。而究其原因就是怕死訊一旦發佈,會造成內部不穩,還會給各路強敵報復機會。但成吉思汗臨死前的遺囑中,除了宣佈窩闊臺為繼承人外,還定下了,利用宋和金的矛盾,聯宋滅金的大戰略。

成吉思汗最尷尬的兩件事,一是新婚妻子被擄走,第二個更好玩

這個大戰略在日後蒙元滅金亡宋時,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成吉思汗被一女子咬死,之所以流傳那麼廣,其實就跟這個大戰略是必不可分的——畢竟成吉思汗死前的這個大戰略,最終導致滅亡了金和南宋,再加上之前的西夏和死後的秘不發喪,不見陵墓,所以讓成吉思汗之死的尷尬之極一下,也就成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