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末代皇帝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皇帝为什么没有葬在清西陵?

乡野阿言


明代的末代皇帝是崇祯,他可谓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典范了,在李自成隆隆的炮声中,崇祯死也不向农民军低头,他在亲手结果了自己的皇后嫔妃及公主后,自己则跌跌撞撞的走向景山,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


崇祯死后,北京城破。在众位投降的大臣的恳求下,李自成对这位前领导动了恻隐之心,当然他这样做主要是暂时收买人心,但由于大明末期内忧外患,崇祯并没有来得及修建皇陵,当时的农民军也没有钱和技术干这么大的工程,于是乎,负责安葬崇祯的将领便将崇祯葬在其田贵妃墓中,也算是对李自成有所交代了。尔后,清军入关,打着给崇祯复仇的名义和农民军大战,结果大家都知道,李自成败了,而清军这个旗号也是做做样子,大清建立后,清政府当然不会单独在给崇祯修建皇陵,而是拨付了少量的银两,在对田贵妃的墓稍作改建,顺治帝亲自给撰写了碑文,这便是大明崇祯帝的思陵(至今尚存)。


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实际上他登基到退位全都是在其童年时期(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他仅仅是名号上的皇帝而已,在此时期,大清朝已经名存实亡,当然不会有经济能力营建皇陵,当时的民国政府也不会支持,而且溥仪的寿命也算是不短,他一直活到了解放后的1967年,死后被葬在了八宝山,但是近些年一位民营的老板在清西陵区拿下了一块地,改建成了私人陵园,随后这个老板说服了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同意把溥仪的骨灰迁葬到了清西陵私人陵园,自此这个陵园改名为“华龙皇家陵园”,至此,清代最后一任皇帝溥仪最终的归宿也算是葬到清西陵了。


老猪的碎碎念



明朝之后是清朝,还在封建社会的框架之内,所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葬在了明十三陵之内。

溥仪不只是清朝末代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清朝之后就是民国,代表封建社会彻底成为过去式,而且溥仪死时已经是新中国了,按新中国风气来说,溥仪这个特殊身份之人是不可以葬入清西陵的。

崇祯帝葬于明十三陵的社会背景是身处封建时代,当然这只是前提,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明朝是亡于李自成之手的,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死,对于处理崇祯帝遗体李自成的态度很是勉强。(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最后将崇祯帝草草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所需之钱都是昌平小吏赵一桂组织募捐来的。

满清入关时打着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也就是一开始把自己定义为是帮明朝报仇的善良角色,站在道德制高点。所以为了笼统人心,就以帝礼重新改葬崇祯帝,并且将葬有崇祯帝的田贵妃墓升级为“思陵”,还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是为明十三陵中最后一陵。

可以说崇祯帝葬在帝陵,还是满清为了面子工程所为,无外乎封建王朝拉拢人心那一套。


溥仪身为清朝末代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历经三个时代:清朝、民国、新中国。

如果溥仪死于民国,说不定还可以被民国政府葬于帝陵,因为清朝亡国是南方革命党与清政府妥协而来的。(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所以清政府亡国后有着诸多优待条件,其中一项就是光绪帝的陵寝没有修完,继续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

民国政府与清政府之间的替代可以说是和平交接,又有着清室优待条件的铺垫,所以溥仪如果死于民国真有可能被葬于帝陵。

但溥仪死于新中国,民国开始就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更何况新中国呢。不同于民国政府与清政府是和平交接的情况,多少还会优待清室皇族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朝是前前朝的事情了,自然不会像民国政府那般与前清政府有着些许因果关系。

而且新中国提倡的人人平等,对于溥仪也是够宽容的了,溥仪在抗日战争期间助纣为虐去当日本成立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是汉奸行径,即使如此经过一番思想改造赦免了溥仪,还让其担任政协委员,得以善终。

溥仪死后按照新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来看,自然不宜下葬在清西陵,而且新中国当时百废待兴,将溥仪下葬在清西陵如果按照帝陵修建,那耗费将是巨大的,根本不现实。将他草草葬于清西陵也不合适,当时十年运动刚刚开始,提倡破四九等,更不可能将溥仪这个封建时代的皇帝葬于代表封建腐朽的清西陵之中。

分析完毕。


宋安之



这是封建制度和师出有名的原因!

封建制度:你是皇帝肯定挂了葬在皇陵,你是平民挂了葬在祖坟,你是偏房就没办法跟丈夫葬在一起,就算你是大官,是皇帝也不行!

例子: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中披露,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认为刘氏不是正房,不准从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原来,袁世凯非其父的正妻所生,他母亲是偏房,死后便没有资格进入袁家祖坟。直到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统,他们老兄弟俩还是不相往来。最后,袁世凯只得另买了新坟地安葬!


师出有名也叫作名正言顺:清军入关打着是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在当时你要是老百姓会信吗?先头部队还真是吴三桂的数万精锐明军,欺骗性真的是很强,吴三桂明军还到处发文为崇祯鸣冤打抱不平,如果不是穿越者,都是明朝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我估计至少九成都相信这告示,很多城池就是这样开城投降的,大家一看大明军队来了夹道欢迎,却不知道后面还跟着清军

既然清军入关打着是为崇祯报仇的旗号,怎么可能不好好对待死去的崇祯的呢?因为崇祯的死满清才有了名正言顺的旗号,感谢还来不及呢?所以把他葬入皇陵举行隆重的仪式是应该的!

最后溥仪趋势的时候是新中国了,那时候国家宣传人人平等,再搞之前那一套肯定是不行的,溥仪毕竟也是新中国改造的典型,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既然是公民,就无法以皇帝身份下葬,要不然他早被咔嚓了!


溥仪能葬到八宝山也是一种荣誉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葬到那里的!


世界历史百科


因为身份不同。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吊死于煤山,由于时局动荡,崇祯生前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李自成入城后,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草草埋入崇祯田贵妃的妃子陵。

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满汉矛盾,重新修葺了崇祯墓,并命名为思陵。

无论从何处说起,崇祯都是以皇帝身份下葬的,虽然所谓的葬礼非常寒酸,但是崇祯的身份确实是皇帝。

溥仪则不同,虽然做过正统的清朝皇帝,但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终结,而溥仪本人经过改造,在去世时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既然是公民,就无法以皇帝身份下葬。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去世,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溥仪的遗体被火化,安葬于八宝山公墓。

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开始进入国内殡葬行业,香港商人张世义来到河北易县投资商业性公墓,其选址所在地位于清西陵附近,出于提高知名度的商业目的,他们找到了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提出了将溥仪骨灰迁葬到清西陵的商业性质陵园。

李淑贤在现场查看了陵园的选址后,痛快的答应了这个要求,随后溥仪墓被迁到位于易县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紧挨着光绪皇帝的崇陵。

陪在溥仪身旁的是通过“招魂”形式安葬的婉容,以及“祥贵人”谭玉玲。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本人也有亲属安葬在华龙皇家陵园,每年都会去祭扫,此处环境和服务确实一流,溥仪先生的陵墓也有专人经常打理。虽然没有皇陵那般雄伟,但是也算安葬在了清西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