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

铲史观


刘据被逼杀后,他的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即便如此还差点被武帝除了根。后来,武帝虽然幡然醒悟,知道冤枉了儿子刘据,但为时已晚,就连他的三子一女也遭诛连,以致于将来皇位的继承都成了问题。而幸存的曾孙刘病已还是一个在襁褓中吃奶的婴儿,自然不可能做为继承者的人选。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才刚4虚岁,试想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即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汉武帝不可能想不到后果的严重。更何况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健在,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刘病已。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之前,身后无子嗣;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武帝去世前一年刘髆病故;其余三子就是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如果按身份来说,三个儿子都是庶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武帝更喜欢少子刘弗陵。据说刘弗陵身高体壮,聪明伶俐,武帝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武帝为什么不喜欢其他两个孩子呢?

燕刺王刘旦有学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是武帝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刘旦野心太大,还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另外府中藏污纳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食客都有。刘据去世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一帮人入京要求守卫,武帝正好没处撒气,将来使全部斩首。刘旦碰了一鼻子灰,从此不敢造次。


广陵厉王刘胥是刘旦的亲弟弟,他与刘旦一样目无法纪,行事荒唐。据说刘胥天生神力,能和项羽一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举起大鼎,还敢于猛兽空手搏斗。很明显,刘胥就是一个地道的莾夫,武帝怎么可能将江山社稷交给这样一个儿子呢!

所以最终,武帝立了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将皇位传予了少子刘弗陵。但是刘费陵的母亲并没有母以子贵,而是因福得祸。武帝一辈子最忌惮子幼母壮、外戚弄权,所以就赐死了钩弋夫人。因此,既然有儿子继位,武帝自然就不会将皇位传于曾孙,而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谁也马虎不得。
不过十几年家后,汉昭帝去世,霍光又从民间将刘病已接回,并拥立为帝,是为汉宣帝。刘据一脉也算得到了补偿。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西汉皇帝刘询,流落民间之时叫刘病已,是刘彻的太子刘据的孙子,登基之后名为刘询,他本身是皇族,但是汉武帝晚年昏庸,居然因为巫蛊一事牵连多人被杀,就连他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也牵连其中,最后太子因为无法自证起兵失败自尽,但是刘彻没有打算就此结束。

当时刘据其实已经有了子嗣,甚至他的孙子刘病已也出生了,不过太子一家还是被诛杀殆尽,只有当时还在襁褓里的刘病已活下来了,因为按照律法,婴儿是不会被处死的。刘病已因此活了下来,被丙吉收养,但是这个时候刘彻是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的。之后巫蛊一事被查清,证实了太子等人的清白,刘彻这才幡然醒悟,发现是自己害死了妻儿之后更是悲痛不已。但是古代讲究君臣父子,武帝和刘据既是父子更是君臣,不论刘据冤不冤,他都与武帝兵戈相向了,这就是大逆不道。作为父亲,武帝可以思念这个儿子,但作为皇帝,他却不能说刘据真的没错。

还有就是刘彻此时已经时日无多了,他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个流落在外的孩子了,其次,现在他已经封了刘弗陵做太子,这个时候他要是恢复刘病已的身份,那么皇位的继承就会出现问题,毕竟太子刘据本来就是他的嫡子继承人,而且刘病已又是刘据的嫡系,刘弗陵又是个庶出的,刘病已是可以和他争皇位的。


Sylar弈


汉武帝是后悔,但他无法洗刷事实。

戾太子公开叛乱,导致长安百姓死伤数万。这个责任,依旧要刘据来承担。

戾太子巫蛊于前,再假皇令斩杀大臣,终与母亲卫皇后一起,征卫队、调兵马,开府库、发放武器,欺骗召集百姓入伍,对抗政府军,他是想做什么?

哪怕后面刘病已掌握权力,也没敢洗白祖父刘据的行为。

所以,汉武帝思子,不代表刘据无罪。

既然有罪,戾太子的后代自然不能当继承人。

何况刘病已是汉武帝玄孙,历史上从未出现如此传递皇位的先例。能够下令将刘病已释放出来,收入宗谱,给予读书,已是汉武帝给戾太子的特殊政治待遇了。


四川達州


公元前91年,因巫蛊之祸被冤枉的刘据,在起兵失败之后,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前,壶关三老令孤茂曾上书为太子鸣冤,让汉武帝不要再征讨刘据,汉武帝虽有所醒悟但并没有下诏赦免刘据。所以当他得知刘据自杀身亡后,心中肯定是又心疼又后悔的。到了公元前90年,经查许多的巫蛊案都是人们相互诬告,并不属实,再加上田千秋又上奏为太子鸣冤,汉武帝才真正醒悟,把诬陷太子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满门抄斩,又修了一座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无论怎样,太子起兵是事实,虽然被田千秋轻描淡写成是“子弄父兵”,但事实却更是“臣弄君兵”,就是造反。汉武帝虽然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哀思,却并没有为他平反,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是戴罪之身,襁褓之中就在坐牢。后来在汉武帝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刘病已放到掖庭养着,给了他皇室身份。这都是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补偿,要说把皇位传给刘病已他是想都没想过的。



从感情上来说,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曾孙根本就没什么感情的,对他仅有的一点照拂也是出于对儿子刘据的感情。当时的汉武帝尚有三个儿子在世,所以他当然不会越过儿子来立重孙。

再者,当时的刘病已才三、四岁,怎么当皇帝呢?汉武帝选储君,肯定是以对自己的江山最有利为先决条件,怎会为了补偿儿子而不顾自己的江山社稷呢?就连选刘弗陵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彼时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都已去逝。只剩下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和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而燕王刘旦在汉武帝病重时上书皇帝要进京戍卫,遭到汉武帝的厌弃,失去了继承权,刘胥又是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主,所以汉武帝只好把皇帝传给了他认为长大后定会出息的小儿子刘弗陵。此时的刘弗陵只有八岁,主少而国疑汉武帝不是不知道,但最好的继承人太子刘据已死,他也只能传位刘弗陵了。





事实也证明传位给刘弗陵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刘弗陵在位期间就是一个傀儡,并没有汉武帝所期待的那么英明神武,不仅如此他还不长寿,二十多岁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代。而由于刘弗陵年少继位,造成了霍光专权,使大汉的江山历经风雨,最后还是刘病已让汉朝兴盛起来的!但无论怎样,当时尚有三子的汉武帝是绝不会立刘病已为帝的!


孔六十三


汉武帝悔杀太子为什么不立皇孙补偿?

对汉武帝晚年的行为进行分析,绕不开“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他后悔了吗?又在后悔什么?

“巫蛊之祸”后,高寢郎田千秋上奏“儿子擅自动用父亲的刀兵,其罪该笞,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该怎么定罪?”应该笞责,却被逼自杀,还是自己的儿子,以情动人,武帝始有悔意。在湖县修“思子宫”,于宫内筑“思子台”。又将“巫盅案”中的参与者已死者夷三族,生者杀掉,这说明他后悔了吗?

太子无辜被陷害,起兵抵抗。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关系紧张险恶到何种地步?虎毒尚不食子,康熙“九龙夺嫡”,废太子也只是“圈禁”而已。为什么太子的反应如此激烈?除了太子性情刚烈,父子毫无亲情,君臣刀剑说话顺昌逆亡怕是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太子失败之后夺门而逃,流落江湖两年之久,被“邀功”的小吏围捕自杀而亡。两年了,有没有一天想到过,自己还有个儿子(继承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人死不能复生,后悔了。筑台,修宫以表哀思,对天子来讲,走这个形式是容易的,反躬自省,认为罪在朕躬,就太困难了。

所谓“轮台罪己诏”,接近“归罪于己”含义的有两处,第一处,“曩者,朕之不明…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派遣贰师将军兴兵西域,是“不明”,但先有上奏,后有朝廷公议,“不明”在朕,集体决策责任又怎么能一个人背?第二处,“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谁“苛暴”?谁“擅赋”?前文有“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看清楚了,“当年远征西域是当官的把我忽悠了,现在又奏请屯田轮台,这是扰民,我不答应”。哪里有“罪”?何谈悔意?

兴兵西域罪不在朕,那死了几万人(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丞相公孙贺,太仆公孙敬声,皇孙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尚在襁褓之中被下狱…)的“巫蛊之祸”罪责由谁承担?有人说,这是历史上惟一一个诛自己“三族”的皇帝。筑思子台,修思子宫,“思”,而已。

“巫蛊之祸”源起武帝身体不适,幻听幻视,以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谋害自己。他就一个办法,杀了再说,或者杀了也不说…杀人如韭不闻声。人死不能复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从以后的事情来看,他认为,杀人是最好的办法。

他立刘弗陵为太子,马上杀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说是担心外戚夺权,蹈吕后覆辙。然后把大权交给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等几名顾命大臣。

没有任何人能够制约,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的杀戮。俯视人间,他偶尔“思”之。补偿?需要吗?




70黑板报


要理解汉武帝,首先要将其放在君权社会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汉武帝。太子刘据是因何而死?其实说白了,无论理由再多,他终究是造反了,无论是谁,造反都是大罪。

这是一个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臣、子都必须欣然赴死的时代。

这一点,刘据作为臣,作为子,都是没有做到。

我们作个假设,如果刘据没有自杀,而是被汉武帝抓获,就算父子两说清来龙去脉,抱头痛哭,他的太子之位依然会被汉武帝撸掉。

老爸都被撸掉了,作为孙子的刘病已又有什么资格作皇帝呢?

就算是明朝朱元璋,喜爱孙子朱允炆,想将皇位传予他,也是先通过立朱允炆的父亲为太子来实现。

下面我们再看看汉武帝是否真的后悔?

我认为他没有后悔,毕竟在他看来儿子犯错谋逆在先,最多汉武帝会觉得有一点遗憾,遗憾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到头来心血全部白费。

至于最后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也不过是表示一种姿态,为其继位者铺平道路,意思是过往的一切都因我而起,随着我去世就让他烟消云散。


倒是十七年后,霍光废黜刘贺,立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也是正是幼时流落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二十五年励精图治,成就了“孝宣中兴”的盛况。

这也不得不说是历史的神奇之处。


海豚老爹



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太监苏文。以巫蛊之祸诬陷太子。太子认为若听之任之,皇族将被屠戮殆尽。太子先发制人,诛杀江充。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平叛。太子兵败自杀。太子、卫子夫被灭族。

太子刘据被巫蛊之祸灭族。汉武帝才是罪魁祸首。

因为汉武帝宠信法家思想。韩非子认为,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汉武帝把太子、卫皇后视为死敌。欲除之而后快。断不会有丝毫的后悔。

之后,汉武帝把法家酷吏江充灭族。完全是也推卸责任。韩非子谓之:事成则君就其功。事败则臣就其罪。


杨朱学派


帝制时代的皇位传承必须是“父死子继”,皇帝没有儿子继位再考虑“兄终弟及”,或者以血缘亲疏远近从宗室选兄弟辈或侄子辈。继承制度必须严格,否则皇族成员很容易觉得都是皇帝的子孙后代,凭什么我当不得皇帝?那天下非大乱不可。汉武帝晚年太子刘据冤死,刘据几乎门户死绝,只有襁褓里的孙子刘病已幸免。汉武帝是有其他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的,当然不会考虑传位给重孙子刘病已。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继位,汉昭帝英年早逝又没有儿子,侄子刘贺被拥戴上皇位,可惜刘贺仅在位27天就被废了,刘贺的侄子辈刘病已被拥戴上皇位,史称“汉宣帝”。虽然这三位皇帝不是直系三代血亲,但一代晚一辈,实际上也是在遵循“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


立志成虫


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其实汉武帝也算的上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明主,他深知如果传位刘病已,对于一位刚满4岁的无知孩童来说不是意味着权力的拥有,而是让他成为争权斗争中的傀儡,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同时汉武帝知道刘据之事真相后,可能也希望他唯一的血脉能够远离宫廷斗争,而当时刘病已也并不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选。


Ray3245


补偿?帝王之家还有补偿?你在想啥?为了江山的稳固儿子都可以全部杀光的都有,古代观念是很强的,父辈最大,何况帝王之家,只有谋略和诚服,亲情其实很少,皇帝的儿子多是不可能去特别亲近一个的,除非是小时候还好一点,这样会容易在朝廷上形成党派,电视剧其实还是蛮误导人的,希望你能客观的看待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