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联合吕后诛杀韩信,韩信的后裔为何却对韩信感恩戴德呢?

漸漸地我們發現自己塊老樂


亲们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并不陌生吧?当初韩信落魄时投靠了刘邦,萧何首先接待了韩信,萧何当时是刘邦的丞相,人称“萧相国”。

当韩信和萧何两个人坐下来一交谈,萧何不由得大吃一惊,韩信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据说韩信生前得到过一本兵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自学成了“兵圣”。

萧何对韩信很崇拜,心想这要是让他带兵打仗,推翻秦朝,打败项羽指日可待。萧何爱惜人才就把韩信留了下来,随后找到了刘邦,说了一些赞扬韩信的话,想为韩信求个官职。刘邦说“既然你很相信他,就让他做个偏将吧。”



◇韩信和萧何

萧何虽然觉得刘邦大材小用,但也不便争执,心想慢慢来吧。萧何回来就告诉了韩信。韩信一听让自己做个偏将,嘴上没说什么,但心中十分不痛快,到了晚上越想越觉得憋屈,干脆骑上马就跑了。

当时有人告诉了萧何,萧何一听就急了,骑上马就追上了韩信,好说歹说把他才拉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过。

回到大营,在萧何的请求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走上了一条成名之路。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和耕耘,韩信功成名就,就连刘邦都感叹道:“攻城略地吾不如韩信也!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也……”

刘邦鉴于韩信的功劳,金口玉言对韩信许了一道“免死诏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韩信自信有了护身符。



◇萧何

然而世事弄人,韩信到后来受到了刘邦打压,心中忿忿不平,久而久之有了反叛之心。在刘邦带兵外出平叛的时候,韩信勾结叛将打算造反。

这事被韩信的家奴密报给了吕后,吕后和萧何联手把韩信骗进了宫,然后把韩信吊在钟室半空中——不见地,把面口袋罩在韩信头上——不见地,让宫女拿着削尖的竹竿——不见铁,最后把韩信活活捅死了。

这些办法既没有违背刘邦的免死诏书,同时又杀了韩信,其实这都是萧何出的主意,萧何原来是秦朝的“司法公务员”。对这些“玩人”的把戏门清。这也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

本来杀戮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吕后杀了韩信后仍然不罢休,下令诛韩信“三族”。吕后的这手太毒辣了,怪不得人说“黄蜂尾后针,最毒女人心”。她这一手大出萧何意料之外。



◇吕后

萧何以为吕后除掉韩信就算了,萧何害怕吕后追究他推荐韩信的责任,所以为她出谋划策除掉韩信。要诛“三族”就有点过分了。

萧何表面敷衍吕后,暗地里却派人去韩信府上把他的儿子救了出来,萧何不想做的那么绝,“留的一线,日后相见”,总不能赶尽杀绝吧!

然后萧何让蒯彻和在淮阴让韩信受胯下之辱,后被韩信授都尉的屠夫护送韩信儿子远逃南越国。

二人把韩信的儿子韩潆马不停蹄送到了南越国,交给了南越王赵坨收养,萧何同时密信嘱咐赵坨一定要保护好韩信的后代,否则九泉之下无法向韩信交代。



◇韩信之死

赵坨把韩信的儿子改姓为韦(把韩字拆开),改为为韦云际又名韦天保,据说广西一代的韦氏家族都是当年韩信的后裔。由此看来,韩信的后裔对萧何感恩戴德是天经地义,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后裔。

——END——


秉烛读春秋


刘邦取得天下后,时时都记得陈胜的那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刘邦从一个小小的大秦亭长成长为天下至尊,论带兵打丈的能力他不及韩信远矣,论出谋划策他不及张良远矣,论处理政事他又不及萧何远矣。因此刘邦对汉初三杰十分忌惮,害怕他们起兵夺权,尤其对战无不胜的韩信深深忌惮,他剥夺了韩信楚王的爵位,并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囚禁在长安,意图在他死前找一个理由处死韩信。吕后深深懂得刘邦的心意,因此在刘邦领兵出征期间,胁迫萧何引诱韩信进宫,然后安排宫女乱棒打死韩信,之后下令汉军夷灭韩信三族!刘邦听闻韩信死了,既喜且怜,喜的是心头大患韩信死了;怜的是一代兵仙居然被他绝后了!

韩信本人身死未央宫,三族皆被大汉诛杀,何来有后呢?韩信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没有功成名就,他是不会娶妻生子的,因此他错过了他最爱的小芳姑娘,而小芳姑娘嫁给了欺辱过韩信的屠狗者。韩信在攻取齐地后,受刘邦册封成为齐王,当时齐地有一个姑娘嫁给了韩信并生育了一个男孩。多年后,韩信回归故里,寻找他的最爱小芳,结果发现小芳已为人妻,已为人母,而丈夫就是屠狗者。韩信重金酬谢了漂母,赐给南亭长少量钱财,又给屠狗者按排了一个都尉的职务。之后韩信被刘邦囚禁在长安,以他居心不良,意图谋反为由。

吕后逼迫萧何约杀韩信,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自然十分不愿意,吕后以萧何全族性命相要胁,萧何不得不含泪约韩信进宫!韩信深知进宫必死无疑,但是不进宫的话他跟萧何则必死无疑,反正是一死,他宁愿用他的死来挽救萧何一命,以报萧何举荐之恩!萧何安排韩信进宫,深知壮士将一去兮不复返,因此他安排屠狗者和蒯彻将韩信的小儿子秘密带走,送到南越国赵佗处生活成长。赵佗虽然跟韩信没有交情,但是兵者惺惺相惜,更何况韩信诛灭项羽,替身为大秦边将的赵佗报了国仇家恨,因此赵佗收养了韩信的小儿子,并改姓为韦氏在南越国繁衍生息。

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幼子时年三岁,得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藏匿,后告知萧何,萧何于是修书遣客(蒯彻、萧美[楚中尉屠中少年之名]),携韩信幼子至南越,暗托南越武帝赵佗抚养。明朝的《樵书》写道:佗素重信,又怜其冤,慨然受抚,姓之以韦者,去其韩之半也。孤后有武功,世长满蠕,受铁券,封之滨海。唐朝的韦后居说就是韩信后人,甚至有人说韩雪也是韩信的后人。萧何拼死保护了韩信后人一脉,因此韩信后人对萧何感恩戴德也是正常之事,毕竟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功成名就,就没有韩信韦姓后人的传世。


大秦铁鹰剑士


韩信没有后裔!韩信没有后裔!韩信没有后裔!我是豆包,为什么总能遇到这么搞笑的问题。

韩信是楚国淮阴人,家境贫寒,穷的连饭都吃不上,还啥也不干,每天破衣烂衫的腰里还挂一把破宝剑到处晃荡。他曾经跟当地的派出所所长关系不错,总去人家蹭饭,结果人家所长媳妇看韩信来气,于是人家早早起来做饭,然后就在被窝里面盖着被子吃,不给韩信留,韩信气得不去吃了;饿的不行了来到河边,被一个给别人家洗衣服的老妇看到施舍了他点吃的,他郑重其事的说:“我富贵了,一定报答你”,气得这位老妇说脱口而出:我就是可怜你,就你这样的,我指着你来报答我......"

后来他在街边晃荡的时候,碰见了泼皮,人家说:“你天天挂个宝剑,很牛X啊,来有能耐砍我啊,否则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结果韩信就从泼皮的胯下钻了过去。

忍得胯下之辱的韩信

秦末天下大乱后,韩信前往投奔项羽,被封为校尉,不过项羽武力值太高,对于韩信的军事建议不当回事,于是韩信逃亡到刘邦这里,萧何见到韩信觉得是个人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刘邦随便给韩信封了一个官,但是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人的存在,韩信一看没啥存在感,又跑了,想找个新老板。萧何听说急忙去追韩信,结果把韩信给追了回来,还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国士无双”。

这次韩信和刘邦经过深度交谈,刘邦觉得韩信确实是个人才,于是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辅佐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取三秦。随后刘邦带汉军主力东进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而韩信则与张耳带着少数汉军,进攻赵国,并在井陉关一战干掉陈馀(背水一战),灭掉赵国,随后降服了燕国,此时刘邦被项羽打得狼狈而逃,于是刘邦逃到韩信这里,夺了韩信兵权,然后回头又去和项羽鏖战去也。

萧何月下追韩信

依仗着被刘邦夺取大部兵力剩下的残兵,韩信袭取齐国,不仅将齐国全部攻下,还打败了楚国派往齐国救援的龙且带领20万楚军,于是河北、山东一带全部纳入汉王版图,而韩信的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钱,不过此时韩信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隐讳的向刘邦表示要封王,最终虽然如愿成为齐王,但是也为自己埋下杀身之祸。

此时项羽使者前来说服韩信,要求或者对楚汉两不相帮,或者助楚攻汉,不过有感于刘邦知遇之恩的韩信都给予了拒绝,而是继续辅佐刘邦攻击项羽,并最终帮助刘邦干掉了项羽。就在垓下大战中刚刚击败项羽,刘邦再次快速进入韩信兵营,夺走了他的兵权,并且将他从经营多时的齐国,改封为刚刚平定的楚国,成为了楚王,后来又以别人举报韩信造反为由,将韩信诱捕长安,罢免王爵,降为淮阴侯。

无知无权之后的韩信,长吁短叹,悔不当初听信手下谋士蒯通建议,称霸一方。后来大将陈郗来长安述职,韩信开始联络陈郗,陈郗在代地造反后,韩信在长安城内蠢蠢欲动,结果被家人告密,此时刘邦征战在外,萧何和吕后将韩信诱到未央宫后杀掉,并将韩信族灭!族灭!族灭!

啥叫族灭,就是韩信所有亲属全部杀死,一个不留!那么既然如此处置,那么何来的韩信后裔,都没有后裔了,还感谢萧何个毛!


大东北的小豆包


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其子韩天贡惟恐被诛灭九族“逃难广西宜山把姓韩改为姓韦”

而掩护他们的就是萧何,如果真会感谢也只有这个原因!同时他们要坚信的是株韩的是吕后,非萧何



诸葛孔明的一把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毕竟是韩信的引路人,没有萧何,韩信的本事也不会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萧何和吕后一起诛杀韩信,也是迫于无奈的,毕竟韩信后期功高盖主,时时会危害到刘邦的地位,毕竟萧何和刘邦的关系不同寻常,韩信的后人不恨萧何也是情理之中,萧何毕竟只是听从吕后的吩咐,没有任何的办法,而且萧何也算是保住了韩信的后人。


阳光白衣牛仔好少年


简单点说,没有萧何这个伯乐知己大恩人的提拔赏识保护提携,韩信有再大的才能又能怎样,还不是让历史埋没,韩信是依靠沛县势力集团而名垂青史的。离开沛县势力集团韩信什么都不是。


乖乖兔视频


毕竟萧何保住了韩信三岁儿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