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算多大官?它在唐朝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等她来牵手


李元芳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拥有众多粉丝。而历史上对于李元芳这个人的记载出现于明朝,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员。而千牛卫大将军这个职位的级别很高,属正三品。




千牛卫起源和设置

“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千牛”为刀名,意思是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宋代设有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和金亦曾设置,元以后废。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影视剧里的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由此可以知道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虚衔,并无实权,相当于荣誉职务。唐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只是军衔,不被实授指挥权的话就是个闲人,不象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那是全国军队的司令。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现代的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到工部去工作过。

所以从剧情上看,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没有实际权力,有的只是大将军这一虚衔,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做个保镖,打个下手。


棍哥观史


这一天,狄仁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着身边的李元芳说:“世人都说你是千牛卫大将军,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略微愣了一下,说:“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能有什么蹊跷,不过是没注意前面两个字罢了。实际上,《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真正领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好好的官职,一加“检校”二字就不是那回事了,它代表这个官职是非正式的,也就是说只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这相当于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官职,所以在《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只是有一个正三品的虚职,大部分时候都是跟着狄仁杰办案,倒更像是一名高级护卫,而没有护卫在皇帝身边。

要知道千牛卫是皇帝的护卫队和仪仗队,并不会经常离开皇帝的身边。

千牛卫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千牛刀,因其锐利可斩千牛而成为皇帝随身携带的刀具,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护卫皇帝安全的高级武官,名为千牛备身,他们执掌千牛刀,人数虽少,却成为皇帝的禁卫军。

不过千牛备身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高门子弟才有资格成为皇帝的千牛备身,这也遵循门荫制度。唐高祖李渊最初的官职就是千牛备身,李昞在李渊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渊早早的承袭了唐国公,后来在杨坚篡周立隋后成为千牛备身保护隋文帝的安全,做了几年的千牛备身才又去各地做刺史,然后一路做到了太原留守,进而起兵建立了大唐。

隋唐时期,府兵制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而由此诞生了卫府制,由十六卫遥领府兵,护卫京师。十六卫中各卫又有不同,其中有十二卫遥领天下各地的府兵,番上宿卫京师。而另外的四卫并不遥领府兵,这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左右千牛卫统领的是皇帝的侍从和仪卫。

左右千牛卫的官职设置是这样的,我们以左千牛卫为例来说明:

  • 上将军(从二品)一人;
  • 大将军(正三品)一人、将军(从三品)二人:掌侍卫和供御兵仗;
  • 中郎将(正四品下)二人;
  •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都是正六品下;
  • 备身一百人,正八品下;
  • 长史(正七品上)一人;
  • 录事参军事(正八品上)一人;
  • 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千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官职,这个官职在唐朝(尤其是唐初)已经算是武官的最高官职了。唐朝的一品二品官职多数是空置的,即便有也是虚设,或者功勋之臣死后的追封。

因此,在唐朝,真正的高官一般都集中在正三品,比如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中书令和侍中等,而且唐朝的宰相也多半是差遣官职,即正五品以上官员在官职前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成为握有实权的宰相。也就是说这些参与政事的宰相或许本身的官职只是四品、五品。

狄仁杰两次拜相时的实际官职都是正四品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狄仁杰的官职还没有千牛卫大将军大。不过因为加授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就成了百官之首,权力远在千牛卫大将军之上,况且《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仅仅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个虚职,所以近似于狄仁杰的侍卫长。

而在这部剧中,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桓斌,他才是真正握有实权的正三品武官,虎敬晖则是中郎将,算是桓斌的副手。

桓斌和虎敬晖才是真正护卫皇帝的人,在千牛备身和备身左右手执千牛刀升殿供奉的时候,大将军和将军负责统领,中郎将予以辅佐。因为侍奉的时候要求很严格,不能相互走动,不能交头接耳,也不能有摇头举手这样的动作。如果皇帝有口敕下达的时候,通事舍人负责传达,阶下听不到的就由中郎将来负责告知。

因此领实职的千牛卫府中的武将都要负起护卫和依仗的责任,而像李元芳这样仅仅领虚职的武将则不需要在千牛卫府中打卡上班,也就有时间跟随在狄仁杰身边了。

<strong>


萧晓四姑娘


李元芳作为《神探狄仁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时常陪伴在狄仁杰左右,为狄仁杰保驾护航。但实际上,历史上可没有李元芳这个人物。

而且要更正一点的是,李元芳在剧中的职位也不是千牛卫大将军,而是多了两个字,叫做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所谓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并不是真正的的千牛卫大将军,而是相当于一个荣誉官职吧。按照唐朝的官职,朝廷正式任命官员时会由吏部批准发文通告,而检校二字,则表明了这个不是由吏部发文,而是由皇帝直接批准的,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实权。李元芳获得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职位后,也不会去履行千牛卫大将军的职权,只是说李元芳有了和千牛卫大将军相同的品级和待遇。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相当于享受××待遇。

接下来我们在说一下千牛卫大将军是个什么级别的官。

在盛唐时期,军队实施的是府兵制,具体来说是卫府制度。整个唐朝,军队由数百个折冲府组成,而这些折冲府又归朝廷的卫管辖。换句话来说,唐朝的卫,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管理组织。而当时总共设有16卫,卫的最高长官则是大将军,属于正三品的官职。

在16卫中,其中有两个卫比较特殊(即左右千牛卫),这个两个卫领天下府兵,而是专门负责皇宫护卫,地位更在其他卫之上。换句话来说,千牛卫大将军,那可是皇宫禁卫军的最高统帅,地位相当显赫。


在唐朝,正三品已经是有实权的官职最高级别了,一品二品官要么是荣誉官职,要么就是虚设。比如说正一品的三公,都是荣誉官职,正二品的尚书令自李世民之后就没有人再担任过。可以说正三品的千牛卫大将军,已经是唐朝官员里面最顶级的品级了。而唐朝的宰相一般也就是正三品,比如说狄仁杰,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正儿八经的宰相,但也是正三品。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也就是享受和千牛卫大将军同样的品级和待遇,自然也是正三品,在品级上和狄仁杰平起平坐。

当然了,同样为正三品,但是权力的大小则是千差万别。狄仁杰作为宰相,是朝廷权力的核心。而李元芳,则只是一个高级的保镖。


小镇月明


题目中李元芳的官职漏了“检校”两个字,加不加“检校”区别很大。

我们先看《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的官职:

甘南道游击将军(正七品上)、使团护卫队队长、狄仁杰卫队长、检校鹰扬卫中郎将(正五品上)、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上)、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上)、葱山道行军副大总管。

从电视剧中可知,李元芳生活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历史上这个官职确实存在,它究竟是多高的品级多大的官,还要从唐朝的军制和官制说起。

唐朝的禁卫军分南、北两衙,南衙包括“十六卫”,属于国家军队,包括龙武卫、羽林卫、豹韬卫、千牛卫等。这“南衙十六卫”中,千牛卫只负责皇帝警卫,不领全国府兵,这一点设定倒是和李元芳作为宰相狄仁杰的贴身侍卫比较相似。
唐朝的官制比较复杂,就官职而言,有实授,有虚衔,千牛卫大将军就属虚衔,品级是正三品上,本身没有实际职事,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军衔,大体相当于上将,而军衔本身不是什么职务,拥有军衔的人到底有多大权力,执掌多少部队要看实授官职如何。

前文中的使团护卫队队长、狄仁杰卫队长、葱山道行军副大总管都是李元芳的实任职务,类似现代军队中的警卫团团长、师长、军区副司令员,这些都是是实职,不是虚衔。

再说“检校”一词的意思。

“检校”一词历史悠久,特别是唐宋两代,频繁出现在官职中。

唐朝的官职有两种,一是正任官,二是检校官。

1,所谓“正任官”,是指在相应官职缺额的情况下,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官职。

2,所谓“检校官”,是指在没有官职缺额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由皇帝下诏特批的官职,为示与“正任官”的区别,官名前加“检校”二字。

具体而言,“检校官”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兼领”或“代理”,当事人本来就拥有其他实职,通过“检校”方式“兼领”平级或低级的实职,意味着要一人两肩挑,干着两个官职的活儿,比如长孙无忌即以“太尉(正一品)”“检校中书令(正三品)”,这个时候就不仅是虚衔,而是实职了。

二是“加官”,当事人没有任何(或拥有)其他实职,同时又通过“检校”方式加更高级的官职,这种情况下是一种额外加官,不需要真正履行加官职责,只是一种荣誉。这种“加官”在唐朝历史上十分常见,特别是后期被滥用,到处都是“检校官”,一文钱不值。

历史上的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根本无法到工部任职,甚至连工资都领不着,只有一个空衔,实际上是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参谋幕僚。

结合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情来看,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应该更接近“加官”的第一种情形,即拥有其他实职,加官只是加军衔,作为一种荣誉。

李元芳的实职应该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上)”,因为追随宰相狄仁杰,受到狄仁杰器重,皇帝武则天为表嘉奖,为李元芳加官“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上)”,除作为荣誉外,还可以提高品级,增加俸禄。

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军队里的中将师长。一般情况下,师长授少将衔,给某位师长授中将,既可以表示嘉奖,也可以用于提高军衔,增加工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品级颇高,属正三品职衔。

  在明清正三品只是副省级官员,诸如布政使、按察使都是正三品。巡抚、总督这种一方诸侯基本上是正二品。六部尚书也都是正二品。至于军机大臣以及康雍时期的上书房大臣,则都是正一品大员。

  唐宋时期的官制与明清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宰相级别的品阶,要比明清低得多。

  在宋代,凡是挂平章事的都是正宰相,同平章事即级别等同宰相,一般为正二品。节度使以及太师、太傅、太保等多为武将、文官荣誉职衔,位一品,地位尊崇却并无实权。

  在唐代,宰相都会挂平章事职衔,平章事全称“同中书门下三品”,换言之,唐朝的宰相不过是正三品官职。

  唐朝为三省六部制度,中央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最高长官都是正宰相。中书省的一把手叫做中书令,门下省的一把手叫做侍中,尚书省一把手原本是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本人曾经在高祖时期当过尚书令,故他称帝之后不再将这个职务任命给臣下,改由尚书省副长官,即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最高掌管。

  在《神探狄仁杰》中,文武百官经常称呼狄仁杰为阁老,这个称呼其实是错误的。

  在天授二年,狄仁杰因功出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被加授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所谓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因中书省常在宫中侍奉天子,故称为凤阁鸾台。

  在明朝,内阁辅政大臣都可以成为阁老。《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就被人成为严阁老,那是正确的。但明朝的阁老是宰相,唐朝的阁老可不是宰相。

  在唐朝,并非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被称为阁老,而是资历较高的属官比如中书舍人被称为阁老。

  多年后,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最终担任纳言。纳言就是门下省最高掌管侍中,此前狄仁杰是品级等同宰相,到此时才是真正担任宰相。

  至于李元芳担任的千牛卫大将军,简单来说这是皇帝身边的极品保镖。单从品级看,是与宰相同级别,属于后世的禁军大将、元帅级别。这个官职品级极高,算是人臣极品。再往上就是开国功臣才能享有的什么上柱国,什么镇国大将军,甚至是皇子、皇太子才能享有的天策上将军等等了。

  故此狄仁杰对李元芳非常客气,从来不把他当成下级,而是以同僚,甚至是朋友身份对待。

  狄仁杰的口头禅就是:“元芳,你怎么看?”

  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但彰显出狄仁杰的宽宏大度,博采众见,更体现出狄仁杰身为主角,身为宰相的气度恢弘。狄仁杰虽然与李元芳平级,但李元芳是奉武则天之命护卫狄仁杰,故此,狄仁杰是主,李元芳是客,狄仁杰的身份还是高那么一点点的。  

喜欢本文的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有您的鼓励,叶之秋会更加努力的!


叶之秋


唐朝军队分南北两衙,南衙十六卫中有左右千牛卫两卫,这两卫只负责皇帝的警卫工作;北衙禁军由北衙六军组成,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采用“募兵制”,由皇帝亲信指挥。可以这样理解,南衙十六卫是野战军,左右千牛卫是野战军中的京师卫戍部队,千牛卫大将军在唐朝时期是正三品实权武将,放在现在相当于一个集团军司令。


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职位更多的是荣誉职位,并不掌握实权,也不领兵负责皇帝的警卫安全。给李元芳一个千牛卫大将军职衔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增加狄仁杰的威信,以方便他便宜行事,皇帝的侍卫长都在协助狄仁杰,各地大员还不得畏惧狄仁杰;二是笼络狄仁杰,让狄仁杰深知皇恩浩荡,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皇帝都给狄仁杰了;三是补偿李元芳在使团被杀案中受的冤屈并奖赏李元芳立下的功劳。可以说武则天这一手同时收了狄仁杰跟李元芳的心,让两人死心塌地为她工作。


唐朝官员的实权官职最高就是正三品了,一、二品都是荣誉性虚职,一般都是授给皇亲国戚或者三朝元老,或者追加给已经死了的功臣。李元芳从一个从五品游击将军一下升为正三品的千牛卫大将军,可谓官运亨通,许多武将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狄仁杰的官职是内史、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等级是正三品。从官阶上看,狄仁杰跟李元芳的等级是一样的,但是从实权上看狄仁杰的权利远远大于李元芳,狄仁杰的权利跟宰相差不多。李元芳也深知其中的奥妙,因此他在狄仁杰面前从来都是以侍卫长自居,而不敢跟狄仁杰平起平坐。


大秦铁鹰剑士


千牛卫是干什么的?

唐朝初年禁卫军分为南衙和北衙,其中南衙分为十六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而在这之中前十二卫是遥领全国府兵的最高军事机构,而左右监门卫则负责守卫京师各城门,左右千牛卫则是专门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部门。说白了唐朝的千牛卫就是有点像清朝的大内侍卫,它就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其职责就是贴身保护着皇帝的人身安全。



在南北朝时期皇帝的防身御刀习惯被称为“千牛刀”,之后在北朝北魏时期皇宫中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宫的安全,还负责执掌皇帝的贴身御刀“千牛刀”,而这些武官就被称为“千牛备身”。而唐朝的左右千牛卫就是专门负责管理这些千牛备身的最高机构。当然最开始这个机构不叫“左右千牛卫”,先是在贞观年间被称为“左右府”,后在高宗年间被称为“左右千年府”,之后又改为“左右奉宸卫”,千牛卫是到唐中宗神龙元年才正式被定名的。



当然千牛卫的职责如果要细分的话,其实很繁琐。千牛卫不但需要贴身护卫着皇帝的安全,还需要掌管着皇帝的御用之物,包括二百一十九个御仗之物,及三百个羽仪之物。同时每当皇帝上朝的时候,千牛备身和备身左右还需要跟随着皇帝上朝并在御座左右站立护卫,同时如果皇帝的口诏,当通事舍人传声大殿之外的时候,如果有跪在大殿之外的人有听不到的,中郎将还需要亲自前往告之。可以说千牛卫的职责可不简单,甚至是有些许的繁琐啊。



千牛卫的编制

据唐六典载唐朝神龙元年,左右千牛卫设将军各一人,轶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轶正四品下。神龙二年又增设大将军各一人,轶正三品,并置千牛备身各十二人、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各一百人,及主仗一百五十人。

同时左右千牛卫还有分属各将的属官,包括正七品上或从六品上的长史各一人,正八品上的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的兵曹参军事各一人,及正八品下的胄曹参军事各一人。



而其中左千牛卫大将军和右千牛卫大将军主掌千牛卫麾下的所有宫殿侍卫,并负责皇帝所有的仪仗,及总掌曹事和总判卫事。左、右千牛卫将军则是大将军的副官,负责辅佐大将军的工作。左、右中郎将则负责通判卫事,及掌供奉侍卫。千牛备身则掌宿卫侍卫。长史掌判诸曹官吏的奖惩和刑罚。录事参军事掌记录千牛卫各官员和士兵的奖惩和得失。兵曹参军事掌文、武官及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的勋阶、考课、假使、禄俸等事。胄曹参军事掌千牛卫仪仗之事。



那么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算多大的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李元芳的官职并不是什么千牛卫大将军,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而在古代“检校”的意思就是“诏除”,也就是说李元芳的这个官职是皇帝单独册封的,而不是经过吏部正式任命的。所以说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荣誉主席一般的职务,也就是说他的职务并不是实职,而是虚职,他并没有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所拥有的权利,这个职务只是皇帝给他用来代表他的品级和彰显他的地位罢了。



不过不管如何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品级就摆在那里,就是正三品上。而在唐朝尚书左右仆射这样的宰相都只是从二品,可以想象如果是单纯按照品级来看的话,那么李元芳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啊,毕竟只比宰相低一级,地位能有多低呢?但是如果按照李元芳职务的权利来看的话,可以说李元芳的权利都比不过一个正四品下的下州刺史,毕竟李元芳现在的官职只是荣誉性的,所以他的地位虽很高,但权利真的不算大。


澳古说历史


左千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但并不是千牛卫的最高首长;上面还有左千牛卫上将军,正二品。千牛卫平时负责给皇帝站岗护卫,天子出行时就在旁边随从,简单来说就是皇帝随身保镖。而李元芳更像一个高级保镖,位高权不重,所以电视剧里武则天派他贴身保护狄仁杰。

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得提一下唐朝前期的兵制。

唐朝前期兵制是府兵制,简单来说是在各地设置六百多个折冲府,每个折冲府一千人左右,这些折冲府兵轮番到长安担任宿卫京城的工作。在中央设置十六个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等十六卫,全国的折冲府都归十六卫遥领。

但是十六卫并不能实际指挥各个折冲府,唐代法律规定,凡是出兵十人以上都必须有朝廷的调令、兵符方可调动。而折冲府兵将的升迁权也在兵部,并不归十六卫管理。可见十六卫官职只是虚职,并无实际兵权。凡有战事,朝廷会临时任命大将统帅折冲府兵出征,战事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无武将造反之忧。

综上,左千牛卫大将军只是一个荣誉职务,位高权不重。


张睢阳齿


李元芳与狄仁杰属同官阶,都为三品。

唐玄宗之前实行府兵制,设立“十六卫”,以“卫”统“府”。十六卫包括: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领军卫、金吾卫、千牛卫、监门卫。

虽然十六卫设上将军、大将军各一人,但上将军基本不常设,因此大将军是最高军事掌管。看似十六卫统领天下府兵,堪称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但基本是遥领,不具备战士指挥权。

其中千牛卫是皇帝贴身侍卫,不掌管府兵。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实则是皇帝贴身侍卫的首领。

值得注意的是,李元芳是“校检千牛卫大将军”,“校检”是皇帝特别任命的意思。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兼任,比如长孙无忌曾太尉校检中书令;另一种是名誉,比如杜甫曾校检工部员外郎,但他从未去工部上班。

李元芳属于第二种,名誉的千牛卫大将军,而且他保卫不是武则天的安全,而是狄仁杰。虽然李元芳和狄仁杰均属于三品,但李元芳还是狄仁杰的下属。


五味社


“千牛卫”这个名字,来自于一把刀:千牛刀。

在《庄子·养生主》中讲到,庖丁解牛用的刀,可以杀数千头牛,依然锋利如初。于是,古人就把帝王随身携带的刀叫做“千牛刀”。寓意是"锐利可斩千牛"。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就是被自己心腹侍从杨玉夫,用他自己所佩戴的千牛刀杀害的,死的时候才十五岁。

北朝时期,掌执御刀"千牛刀"的高级禁卫武官,开始被称为"千牛备身"。唐高宗时,设立"左右千牛府",管理千牛备身。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又将"左右千牛府"改为"左右千牛卫"。

唐朝神龙二年,在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一职,正三品,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其手下的“千牛备身”都是从“高荫"子弟中挑选,个个都是长得仪表堂堂。

由此可以看出,千牛卫大将军很像清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千牛备身,就是皇宫中的侍卫。不过,清朝的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一等侍卫就已经是正三品。

不过,在《神探狄仁杰》中,元芳后来成了狄仁杰的卫队长。

其次,我们再来说下唐朝的军制:十六卫。

在隋唐之前,历朝历代实行的是“府兵制”。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的男人,都要服兵役。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战时出征。这些士兵,归各地军府管理。但是,军府只有管理户籍和日常训练的权利,没有领兵权。

隋唐时,开始实行“卫府制”,就是以"卫"统"府"。唐朝时,在京师设立“十六卫”,其中,有十二个“卫”负责遥领各地府兵。这"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管理“外军”。

这十二个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

另外,还有四个卫管理禁军: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这个“监门卫”负责各门的守卫;“千牛卫”就是管理皇帝的侍从和仪卫。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