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石桥镇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西陲。东接桥林镇,南邻乌江镇,北与星甸镇交界,西南至西北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香泉镇、石杨镇毗邻;江星桥线、宁石线穿境而过,总面积67.59平方公里。石桥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栖息繁衍。周朝地属扬州。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大战汉军于驷溃山(今驷马山)。自西汉始,镇地先后分属东城县、乌江县、怀德县、和州。明洪武九年(1376),属江浦县。清初属江浦县西乡。民国18年(1929)设镇,属江浦县第四区。1956年8月建制为乡。1958年,撤销乡的建制,成立石桥人民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建制。2000年9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2002年5月,属南京市浦口区。2013年,石桥镇与星甸镇合并为星甸街道。在石桥民间流传着驷马山传说、赭洛山传说等一个个传说故事,请听我慢慢道来。

驷马山传说

驷马山亦名四溃山,位于江浦极西边陲与和县金城乡利泉村接壤,是苏皖两省交界之地。据宋《元丰九域志》载:“乌江县:有四溃山、大江、乌江浦。”一个县的山河实体只举三个,而此山虽高不及百米,却列居首位,其历史地位可以想见。


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据《明史、河渠志》载:“正德十五年(1520)御史成英上言,“应天等卫屯田,在江北者,屡为水败。若从金城港浊河(浊河在治西六十里,即原石桥旧河道)达乌江三十里,以旧河迹浚之,则水势汇而屯田利。”诏可。结果以“山高工巨而罢。”然而,此间则一直传说:当年驷马山河之所以开而未果,是因为触犯了某侯爷的利益——开河切断他家祖坟的来脉,压废他家大量的田亩。于是这位侯爷想出对策:一面暗地散布驷马山乃苍龙盘伏之地;一面设计化装仙女下凡,教牧童传唱:“……开了驷马山,南京住不住,北京住不安。”及至民间沸沸扬扬的舆论造成,侯爷据以本奏,皇帝降下圣旨,敕令停工。

驷马山出红毛野人,曾经盛传远方外地。这究意是怎么回事?一说:驷马山及其西北的岗峦坡地,原是一片茂密森林,地介江淮,迭经战乱,人烟稀少,曾经有个打死人命的逃犯躲在这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一次偶尔被不知底细的途经者发现,于是驷马山出红毛野人之说不胫而走。一说:驷马山村原来有口古井,水质特异,人们常此饮食井水,头发、眉毛就会变红;加之,这里民俗犷悍,常以力雄人,又曾为抢水灌苗,争先碾米,两次打死两条人命。因此,驷马山红毛野人的名声就传扬开去。故村人用石板把这井盖实壅土。自这古井报废以后,驷马山人头发、眉毛也渐次恢复乌黑色泽,跟常人一样了。

赭洛山传说


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赭洛山,原名曰:遮浪山。

相传舜帝时期,东海龙王欲扩大海域,率诸龙太子吸大洋之水以灌东海。一时间,恶龙肆虐,浊浪翻滚,海潮暴涨,大面积的陆地被淹没,冲毁了不计其数的房屋和农田。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处在水深火热的困苦之中。舜帝得知消息后,即刻颁旨派治水官禹前往东海岸设法阻挡海潮侵袭。禹接旨后日夜兼程来到了海边,他仔细察看了海潮泛滥的情形,决定移西天群山至东海岸以阻挡暴涨的海潮。

这一行动被东海龙王发觉了,他命一龙王太子率虾兵蟹将前来阻止禹移山行动。禹借神力从西天移动了第一遮浪山峰到了今天的赭洛山地界时,遇上了龙王太子的阻挡。禹只得放下遮浪山峰,拔出随身携带的屠龙剑与龙太子拼杀起来。双方大战了三天三夜,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禹和龙太子也都遍体鳞伤。最后禹终于用屠龙剑刺中了龙太子心脏。龙王太子从空中栽了下来一头撞入遮浪山中,鲜血四溅,禹趁势抓住龙太子尾巴挥剑斩断,顺手扔向遮浪山西边去了。

东海龙王得知龙太子被杀的消息后,即刻来到天庭参见玉帝,状告舜帝派禹杀了龙太子之罪。玉帝问明事因曰:“疆土三分,你已拥有东海,何故吸大洋之水灌之,毁了大批陆地生灵,你理亏在先,不可再造次。”海龙王缺理,加上伤子之痛,只好停止灌海行动,于是乎,海潮渐退,禹从西天移来的遮浪山峰也就留在了当时的地方直到今天都没移动过了。

岁月如梭。禹以后,海潮再也没有侵袭过这里,后来的人们对遮浪山的来由也就渐渐淡化了。故称之为“赭洛山”。“赭”红色也;“洛”波平也,后来人们根据遮浪山的山色与山形且与“遮浪山”谐音而演泽来的山名罢了。

不过,现在人们在赭洛山腰上仍可以找到一个数千立方米大小的山洞,洞中泥石皆为血红色。据说,这正是当时龙太子被禹的屠龙剑刺中后,从空中栽下来,一头撞入山腰中形成的山洞,龙血染红的山石至今仍保持着血红色。人们也称此洞为“红龙洞”。另且在赭洛山西边五里远近处至今仍有一村庄名曰“得潮湾”,可见当时确有潮水侵袭到过这里。巧的是在“得潮湾”村旁的一条小河流上有座桥至今仍名曰“老龙桥”,据传说,当时禹把斩断的龙太子尾巴扔出去后,正好掉落在这座桥上面了。虽然此桥多少朝代来修造了多少次,但这“老龙桥”的桥名却一直未改换过,可能是为了追忆禹的壮举吧。

独腿张侯爷


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张侍卫正准备乘船时,忽然岸边嗖的一声飞来一支雕翎箭,张侍卫闻声见影,忙将乾隆推倒舱内,自己伸出一条腿挡箭护驾。乾隆起来后,大怒,以为侍卫刺害他,命刑部大夫将他捉拿,处满门斩首,诛连九族。张侍卫笑着辩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请问何因”,说着便把替皇帝挡箭受伤的腿裸开给皇帝看,乾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侍卫救了自己,即下令太医为其医治。由于毒药入内,很难治好,只能锯掉这支腿。事后,乾隆加封张侍卫官升世代袭侯。民间称张侍卫独腿侯爷。

独腿侯爷薨后,朝庭赐以金腿陪葬,安葬在汤集蔡庄(原名五槐庄)。“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为找到金腿,组织人挖墓,可惜只挖出金凤凰、金手镯、金禅金铜圆等宫庭珍品,不见金腿,那支金腿早已被盗,不翼而飞。

白龙救母与小九华


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石桥乡九华村位于赭洛山南麓。九华庙建于赭洛山红土洞口,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九华庙是当地农民为了纪念白龙救母而捐款建造的。

传说古代有一年夏天,赭洛山边有位民女正在院里洗澡,忽然间一条龙卷风随雨,盘旋于院子上空,吓得民女赶紧跑回屋里。不久民女身怀有孕并生一条小蛇。民女不敢声张,就把小蛇放入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每当民女到池塘淘米之机,小蛇就游到民女身边,民女怜惜是自己所生,就给小蛇喂奶,天天如此。三年后,这条蛇成了一条大白蛇。在一次暴风雨中,白蛇离塘而去,当地农民才知小白蛇原来是一条白龙。

由于民女生蛇喂奶之故,无人敢娶,只好独居到老。白龙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遂化作一姑娘,前来接老母赡养。白龙背上老母,告诉她闭上眼睛,等到风平雨住时才能睁开。说完后,吐气成云,呼风唤雨,腾空而去。龙母身寒耳震,睁眼一看,自己原来是卧在龙背上,不由一惊,跌落在赭洛山边而死。白龙苦滚一番,用尾为母垒起一座土坟,从此年年都来朝拜,给当地农民带来时雨丰收恩,所以农民捐款建庙以表酬谢。

藕塘传奇

南京城市记忆:石桥民间的传说故事

浦口区西边的赭洛山脚下,有一面大塘,叫藕塘,面积约为2公顷。冬天水清清的,夏日荷花满塘。相传明嘉靖年间,此塘靠山的塘埂上住着一户人家,姓孟,兄弟三人,老大孟清,老二孟浊,老三孟沉。三人依次相差两岁,父母双亡,依靠祖上留下的几亩地过活。

孟清善良谦厚,操持家务,当他十九岁时,新婚第三天暴病身亡,丢下少妻吴氏。这吴氏是本地大族之女,因受礼教影响在孟氏门中守节操贞。孟浊生性轻薄,特别贪花念色,常在邻村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兄弟多次劝告,总是不听。孟沉勤劳忠实,每天只顾下地干活,不说多话。自孟清死后,孟浊掌家,见嫂子青春年少,姿色诱人,他心生邪念,多次调戏,受到痛斥,但他淫心不死。一日孟沉下地干活,孟浊潜入嫂子房中,趁其不备,做出了伤风败俗之事。吴氏悲痛欲绝,当夜悬梁,巧被孟沉救下。当孟沉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气如斗牛的指责二哥不习正道,伤天害理。他把嫂子送回了娘家。

吴氏走后,孟浊对其弟弟恨之入骨,几次寻衅挑斗,孟沉忍气吞声。一日,孟浊酒醉倒在藕塘埂上,恍惚间看见吴氏身影,跃身扑去,跌落塘中,当即被淹死。孟沉虽不满二哥的劣迹,但终究有手足之情,变卖家具,凑足银两,把二哥安葬了。

自此以后,孟沉孤影单身,光阴似箭,冬去春来,不觉又是一年。适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孟沉思念兄长,夜不能寐,开门而立,只见外面月亮分外明亮,门前藕花,香气扑鼻。一阵清风吹过,朦胧中发现塘边一丛荷花摇晃三下,水面好像有拨水的声音。孟沉一看四周无人,便进屋睡了。第二天早起,吃过早饭下地干活,中午回来,见饭菜烧好,换的衣服也洗净晾在门前的小树上,心中迷惑不解,疑是狐狸作怪。当夜做了一梦,梦见二哥在塘埂上追逐一个披头散发的少女,这少女刚想跳塘,被二哥一把抱住,抱在怀中,肆意侮辱。恰遇一少年樵夫,挑柴路过,上前制止,被二哥一拳打翻在地,昏迷不醒。当少年樵夫清醒后,少女已死,浮尸水面,樵夫将她打捞上岸,埋在塘边一块空地上,用荷花掩坟,以示祭奠。孟沉梦醒天明,发现枕边有一罗帕,上写“前世有恩,今生图报。”

却说赭洛山南端,有一竹筠洞,四周竹柏成荫,洞口有一道悬泉,就像玉帘,洞内住一仙道,童颜鹤发,身有一宝,名为阴阳镜,能反映阴阳两世冤孽。这天仙道外出云游,发现孟沉疑神未定,面有难色,便问起因,孟沉把事情前后说了一遍,恳求道长指示。仙道告诉他是夜三更,可知究竟。月牙偏西,仙道带着孟沉来到藕塘南岸,手举阴阳镜,只见白光一闪,镜内一面大塘,恰似藕塘,一道长手持云帚在塘边一丛荷花中摆了两下,荷花腾腾而起,刹时变成一美丽少女,这少女如梦中所见,镜收景色依旧。孟沉问仙道是何意思?仙道哈哈大笑:“事已点破。”说完云帚一扫飘然而去。孟沉第二天下地干活时,留心家中动静。傍晚,只见家屋炊烟袅袅,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家中,只见梦中少女腰束围裙,灶上灶下,忙个不停。她见有动静,即想隐身,却被孟沉一把抓住裙角,红着脸说道:“小娘子休走”。这少女羞羞答答,用长袖掩面而答:“恩人放我”。孟沉问:“家居何处?为何帮我劳作?”少女道“奴家居水乡泽国,这次来由,恩师仙道已经点破,何必多问!”孟沉又问:“罗帕是你所赠?”少女道:“是我谢意,前世你乃樵夫,路见不平,葬我尸体,使我免于浮鬼,故前日托梦解疑,你二哥两世作恶多端,屡教不改,是我变幻惩处。这叫做‘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枉为人’。”

孟沉恍然大悟,要求结鸾凤之好。少女道:“非我薄情,只因仙道所救,天庭敬我贞烈,封我为藕塘荷花仙子,公务在身,不敢盲从,在此我向你鞠躬施礼,表示谢意。”礼毕,她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即刻逝去。孟沉呆立片刻,把那天晚上塘边摇晃的一丛荷花,用竹篱围住,不让别人采摘。至今,每年夏天藕塘荷花盛开的时候,塘边有一丛荷花尤其娇艳,那便是荷花仙子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