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抑鬱症患者極力掩飾病情,並拒絕尋求幫助?

德國心理學家烏爾蘇拉·努貝爾在《不要恐懼抑鬱症》一書中指出:

所有抑鬱症患者的一個特徵是,他們都試圖儘可能長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後面,他們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強大的意志,仍然使他們去履行每日的義務和要求,而把他們的病痛留給自己,不讓身邊的人有所察覺。這似乎解釋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殺,沒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鬱症。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抑鬱症患者掩飾病情,並拒絕尋求幫助呢?

為什麼大多抑鬱症患者極力掩飾病情,並拒絕尋求幫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和抑鬱有關的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抑鬱情緒。所謂的抑鬱情緒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好像這個世界也是一片灰色的。不過,並不是說一個人一有抑鬱情緒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要知道,抑鬱情緒是每個人都可能會體驗到的情緒。

第二個階段是抑鬱狀態。所謂的抑鬱狀態就是比較長時間地陷入情緒低落的狀態裡,譬如連續幾個星期。在一個人遭遇親人去世或突然失業之類的重大事件時,都很有可能會陷入抑鬱狀態裡。

第三個階段就是抑鬱症。抑鬱狀態可以分不同的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如果抑鬱狀態是比較輕的,那多半還是可以勉強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但如果到了重度,就會影響到社會功能,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來——學生不能上課、上班族無法工作,在社會功能受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為什麼大多抑鬱症患者極力掩飾病情,並拒絕尋求幫助?

有的人平時看上去一切都還算正常,怎麼突然有一天就做出令人驚愕的事情來?對於這個問題,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完美主義傾向。

不論取得了什麼成就,他們還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抑鬱症患者的完美主義傾向可能和早年的養育環境有關。

舉個例子來說,在你早年的養育環境裡,父母若老覺得你不夠好,久而久之,你也會覺得自己的確是不夠好(很多時候是潛意識的),待長大,你就會把和父母的這種關係內化到自己身體裡,就是說,別人這麼苛刻地待你,你也會這麼苛刻地待自己,即便你成家立業功成名就。

另一個原因是,抑鬱症患者對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抑鬱症患者大多追求完美,他們可能會覺得“如果我向別人求助,是不是代表我是一個不完美的人?”這導致了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不會過多地去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困難或憤怒。

要知道,抑鬱更深層隱含的是一種憤怒情緒,這種憤怒的來源有很多,也許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對自己憤怒”;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人好像各方面都挺完美的,也不需要別人幫助,但突然有一天他就爆發了。如是,抑鬱症患者多半會更加覺著:“可能真的是我不夠好,我不應該發脾氣”。

抑鬱症患者在發脾氣之後,他會內疚、羞愧、自責,但別人不知道,他也不會和別人說。

第三是因為抑鬱症患者的低自尊。

低自尊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有些抑鬱症患者能做很多事情,也有了很大的成就,但他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要不停地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一旦停下來,他就會覺得自己很空虛,體會不到自己的價值;一旦停下來,這種空虛感就會壓垮整個人。

以上種種原因決定了,有些抑鬱症患者極力掩飾自己的病情並拒絕尋求幫助,最終導致,如果不是自殺沒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