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比朱元璋更凶残的皇帝,竟然做出诛十族的酷刑,到底是谁?

历史公元


首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



关于朱元璋第四子在攻入南京后,为了让方孝孺为他草拟登基诏书。方孝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认为朱棣是篡国夺权的乱臣贼子,老方为了一世清名,自然是不可能配合的。朱棣听到以后,全然不顾道衍和尚的劝阻,把方孝孺处死。

我也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可是因为不够严谨,被人指出不少错误。

根据张廷玉编的明史记载,成祖朱棣是没有诛杀方孝孺十族的,并且对其后人也没有过多惩罚。

而且成祖朱棣也并不是凶残霸道,他主修永乐大典,文治非常。南征北战,打败蒙古各部。他迁都北京发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语。他让郑和七下西洋,万国来朝。

对待百官,也远没有太祖朱元璋残忍。


历史答疑官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的记载中已经很凶残了,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等表现出其心狠手辣一面。但这些都是为了巩固朱家政权,为了朱标后来是朱允炆能够坐稳江山而进行的政治事件。

而你所说的诛十族是明成祖时期的“方孝孺按”,明成祖诛杀了其十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诛十族的刑罚。

方孝孺

朱元璋、朱棣是明朝初期的两个皇帝,被称为“二祖”。为明朝近300年的统治奠基了根基。然而其父子俩的凶残也是留名史册的。明成祖朱棣与其父亲朱元璋相比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方孝孺的“诛十族”,朱棣还进行了很多凶残的事件。

瓜蔓抄:这种刑罚与“诛十族”相比其涉及的范围是要大了很多。除了十族外,还要把你的同乡,任何与你有关的人都要灭杀,甚至租种你的田地的人也会被杀死。大有要把这个人从史上抹去一般。景清被打掉牙齿,剥皮实草,挂在长安门,又被朱棣命人用铁刷子把他身上的肉一块块刷掉,还把他的骨头全部打碎。这还不解恨,朱棣下令诛景清九族,杀光他老家乡里所有人,杀了跟他有过交往的人。而胡闰案也同样用到了瓜蔓抄,被杀之人足有217人之多。

朱棣对待黄子澄也是十分残忍。杀了他九族共445人,砍去其手、脚以及脑袋。将其妹妹与齐泰的姐姐和两个外甥女每天被20个男人蹂躏。

黄子澄

铁铉,建文帝时期的大将军。在靖难之变中朱棣曾在其手底下吃过几次亏。后来对于朱棣的招降是宁死不屈,甚至大骂朱棣。最后被朱棣命人割下耳朵、鼻子,砍去双手双脚,磔杀于市。其妻女也都被充为官妓。

朱棣还曾有过虐杀三千宫女的案件。朱棣的贤妃死后经过调查竟发现为后宫另一妃子所毒死,更叫朱棣生气的是这个妃子竟然还打算将朱棣也毒死。这朱棣就不愿意了,小暴脾气就上来了。决定整顿后宫,将近三千宫女凌迟处死。

陈迪、练子宁、高翔、刘端、暴昭等都死于朱棣的残酷手段之下。

建文帝影视剧造型

明太祖朱元璋凶残杀害很多开国功勋是为了保住天下,然其只是杀其一家,诛族的灭杀则不多见,虽然手段残忍了些。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尤其是在位初期,为了使自己的登基名正言顺,合理化,对建文帝时期的忠臣良将大肆屠杀,很多族人都受到牵连。可见其凶残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其父亲。


冰冻小胖子丶


首创灭十族酷刑的是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明朝上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帝”。


朱元璋平民出生,文化不高,但做事情很循章法。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即位后就把长子朱标立为了太子。朱标是一个“仁懦”型的人,能力并不突出,类似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及李世民之子高宗李治。

刘盈即位后皇权被母亲吕后夺走,李治手里的唐朝有一段时间改了武姓。而威胁朱标地位的既不是母亲,也不是老婆,而是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骄兵悍将。朱元璋深感忧虑,于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朱标铲除了一些潜在的威胁。但是朱标对朱元璋的做法并不赞同,甚至还闹情绪。

一日,朱元璋扔给朱标一条荆棘,让他捡起来,朱标怕被刺儿扎缩手缩脚。朱元璋命人把荆棘上的刺儿全砍下去,然后递给了朱标。朱标这才恍然大悟。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并没有享受到父亲给他精心准备的皇位。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把太子之位给了孙子朱允炆(朱标之子)。四子朱棣对父亲循规蹈矩的作法很是不满,一肚子委屈,犹如做秦王时候的李世民。

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无志无才,从能力上讲,连父亲朱标都不如。而朱棣更觉得小侄子配不上这个皇位,大明王朝江山非自己莫属,所以早就有了篡逆之心。于是,后来朱棣借建文帝削藩之势起兵,以“清君侧”之名赶走了侄子朱允炆,如愿登上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宝座。

历史上的朱棣,虽不失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更有凶残的一面。即位不久,朱棣就开始近似疯狂的清洗昔日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

  1. 首先把为建文帝出主意削藩的黄子澄和齐泰灭族。
  2. 为建文帝坚决抵抗朱棣的色目人铁铉,被割去鼻子和双耳,之后用刀垛碎。
  3. 凡是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一律处死,朱棣还下令将他们的女眷充为官妓,遭受肆意的凌辱。
  4. 御史大夫景清,行刺朱棣未遂,之后被灭九族,无辜乡邻也被诛杀,史称“瓜蔓抄”。
  5. 灭方孝儒十族(自己一族;姑母、姐妹、女儿及其出嫁于对方的家人;外祖父、外祖母、姨妈及其所有家人;岳父、岳母及其所有家人;第十族就是方孝儒收的门生第子。)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对方孝儒下如此狠手呢?

原因就是方孝儒有气节,不给朱棣面子,而且对朱棣极尽挖苦羞辱。

方孝儒忠于建文帝,早年师从大学问家宋濂,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位很有影响力人物,而且桃李满天下。

朱棣即位前,想让方孝儒为自己写一封即位诏书,借用名人效应往脸上贴贴金。于是从狱中将方孝儒请了出来。

方孝儒披麻戴孝来到大殿前嚎啕大哭,祭奠建文帝亡魂。朱棣被撕心裂肺的哭声弄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起身前来搀扶方孝儒。并说:“先生不必如此,我不过是效防周公旦辅佐周成王而已”。方孝儒反问:“周成王何在?”

朱棣回答说:“已经葬身火海!”

方孝儒质问:“为什么不让成王的儿子即位?”

朱棣说:“子幼,不可担国之重任”。

方孝儒步步紧逼:“周成王还有弟弟呢,为什么不让其即位?”

朱棣现在已经很不高兴,脸色阴沉:“这是我朱家的家事,先生管的太多了吧!先生还是为我执笔即位诏书吧。”

只见方孝儒接过纸笔,刷刷点点只写了“燕王篡位”四个大字。将笔一掷,对朱棣一脸鄙视。

朱棣大怒,厉声说:“先生也太不识抬举了吧,你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没想到方孝儒反唇相讥:“你就是灭我十族又何防?我方孝儒还怕死不成!”

朱棣马上下令,将其方孝儒十族共计873人,抓捕入狱,随后逐批开刀问斩,一连杀了七天。并且每次徒刑时,朱棣还把方孝儒拉到现场,让他感受亲人被砍头的血腥场景。

连日来,方孝儒一直破口大骂朱棣。方孝儒的十族被杀光后,朱棣命人将方孝儒的嘴撕到耳根,割掉舌头,然后处于凌迟极刑。


总结:许多人疑惑不解,同样是夺权,为什么李世民的名声要远远高于朱棣呢!其实就是朱棣比李世民残暴,李世民只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10个儿子。而对于太子余党不但一个没杀,而且有许多还得到了重用。反观朱棣的行为,只能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首先这个问题就有抹黑朱元璋和朱棣的倾向,朱元璋的凶残更多的是针对贪官的,所以说朱元璋凶残是不恰当的。对于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件事其实在任何正史中都没有记载。


我们看下当时的情景: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朱棣希望方孝孺为自己撰写新皇帝即位诏书,被方孝孺拒绝。朱棣对方孝孺说,建文帝已经死了,说自己这样做是向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反遭方孝孺反问:成王何在?朱棣说,成王(指建文帝)已经死了,方孝孺又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方孝孺继续追问,那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方孝孺咄咄逼人的语气让朱棣非常生气,同时方孝孺拿笔在召书上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这样彻底激怒了朱棣。朱棣愤怒的对方孝孺说: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大义凛然的回答到,就是诛我十族又如何?这样,门生、故友划为第十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其实,这段描写在历史上并不可信。《明史》中对这段的描述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在《太宗实录》的描述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就连一贯抺黑明朝的《明史》都没有提及到方孝孺被诛灭十族。




事实上,方孝孺殉节的事迹到了明中叶后就被不断丰富,添加各种细节。到了神宗朝诛十族成为主流观点。关于方孝孺诛十族一事的争论,李谷悦先生在论文《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和“诛十族”说考》给出了明确结论, 朱棣肯定是杀了方孝孺,但朱棣是否夷了他的族都需要商榷,至于诛十族是绝对不可能的。


云台山闲人


比起朱元璋,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经受封藩王,镇守北疆,举兵造反,篡夺皇位。虽被世人诟病许久,但也开创一代盛世。这位毁誉参半的皇帝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被称为永乐大帝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本是燕王,当年的太子是他大哥朱标。朱元璋老谋深算敌不过阎王爷一支令箭,太子朱标先于他撒手人寰,打乱了这一盘棋。朱元璋欲哭无泪,被迫重新部署朝中势力。为了防止因祖制不清,皇族骨肉相残,他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社禝传承坚决不容紊乱。于是,长孙朱允炆成为大明的合法继承人。为了让这年少的孙子顺利登基,朱元璋打压势力大的开国功臣,制造了如蓝玉案等一系列冤狱,几乎将大明开国功臣惨杀殆尽。为防止藩王造反,规定了藩王无召不进京,又不得互访,不得同时进京等。但这些都没能让朱允炆放下心来。朱元璋一死,建文帝朱允炆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削藩行动。燕王朱棣抵制削藩,才和自己的皇帝侄子兵戎相见。一场内部的改革,终于演变成了皇位之争。



打起仗来这朱棣刚开始不是很顺利,但这每次都有天人相救一样,三次就朱棣的那股神风,到现在都无解。最终这靖难之役以朱云炆兵败自焚,朱棣登基称帝而告终。攻破南京之后,作为建文帝身边的重臣,又是削藩主谋,也是给朱棣扣上谋逆之名的人,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在劫难逃。但这方孝孺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明朝初年刚刚结束天下大乱,朝廷要的是天下太平,有能安邦定国的人才,所以特别提倡读书,研修学问。这方孝孺便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作为有大儒之称的方孝孺来说,如果被杀,可是对天下文人的一大打击。大儒都是这种结局,还是别读书了。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提倡儒学,都是为了培养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遵从封建礼智的教化。这么看,朱棣若是杀了方孝孺,没什么好处。于是他就想拉拢方孝孺成为自己人。



为了拉拢方孝孺,朱棣可谓,煞费苦心。高官厚禄引诱,诛连九族威逼,让方孝孺为其拟定继位昭书。可是方孝孺大骂朱棣是反贼,宁死不从,最后,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终于触碰了朱棣的底限。遂下令诛方孝孺十族。九族的人都找不全,哪来的十族呀?原来,朱棣看这儒生太倔,就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你说这些学生要是和方孝孺一样,我这皇帝还要不要做了?既然拉拢不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门生一起干掉,省得以后多生事端。于是,诛十族这个全新名词就诞生了。



明成祖朱棣大肆屠杀旧臣,是每次改朝换代都看不到的情景,他也曾想过让方孝孺成为下一个魏徵,但朱棣没有这种人格魅力,也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那种心胸。


牧渔子


中国古今被诛十族第一人---方孝孺!



常听到古代诛灭九族,对于诛十族是哪些范围呢?

十族:父四族(自家一族、姑家一族、出嫁姐妹一族、出嫁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此为九族,再加一族第十族为门生!



通常犯人都是被判诛九族的酷刑,唯独方孝孺,让永乐大帝朱棣对其下达了诛灭十族的杀心。

究其原因,在于方孝孺太“忠”,古代读书人一根筋!

方孝孺,明朝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历经洪武、建文两朝,为明朝著名的儒学大师。

在明朝“靖难之役”中,朱棣成功打败侄子朱允文,夺得了皇位,当上了皇上,当上皇上后,朱棣开始了对前朝遗臣的清理工作,尤其对前期极力反对他的大臣大力打压,比如建文帝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和齐泰都被诛灭,对朱棣极力反抗的铁铉割去耳鼻,砍碎身体。



但方孝孺本可免一死,在朱棣南下时,其军师姚广孝向朱棣求情:“方孝孺是个才学出众的人,当我们取得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降服于您,但请您不要杀他。杀了他,那么天下的读书种子就没有了!”朱棣当时点头同意!

在朱棣登上皇位后,为增加自己合法性,决定拟继位诏书,他让方孝孺为自己拟诏书。

结果方孝孺太过于“忠心”,但是对建文朝的忠心,在朝堂上,方孝孺为恶心朱棣,身穿孝服,在大殿上痛哭不止。

朱棣见状,便安慰道“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

方孝孺问:“那成王何在”?

朱棣回答到:“他已经自焚死了”。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皇帝?”

朱棣回答到:“他尚年幼,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臣治理”

方孝孺步步紧逼:“那为什么不立他的弟弟?”

朱棣此时不悦,回答道:“这是朕的家务事”

随后,朱棣便让人准备笔墨,让方孝孺写诏书,结果方孝孺写下“燕王篡位”四个大字,并高声说到:“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写诏书的”

朱棣强压怒火,说到:“怎么能这么容易让你死,就是你死了,你就不怕株连九族吗?”

方孝孺回敬到:“就是株连十族,又能拿我怎么样?”

朱棣勃然大怒,将方孝孺投入大狱,将方孝孺的朋友也全部杀害,诛灭十族,共计873人被杀!

方孝孺的死是对明朝儒学的一个损失,也反映出了古代读书了的“硬气”、“忠心”,在敬佩之余不勉令人惋惜!


木子夏锦论史


朱元璋是铁血政治,是大明的开创者,由一缺吃少穿的和尚一步步建立大明,没有超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这巨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

朱元璋在战争中消灭敌人,杀人无数,在和平时期也杀人,主要为威胁皇权的人物和势力,希望大明江山永固。朱元璋杀人数量大,杀人如麻。如杀宰相胡惟庸,前后杀了近五万人。另外杀人手断令人不寒而栗,凌迟处死是好的,那个剥皮食草才恐怖,凌迟是用刀一点一点割肉,要求割三千六百刀,三天不能死亡,人犯肉剔干净了,剩下骨头和心脏,心脏还跳动,绝对是个精细的技术活。剥皮食草是将人犯的皮热敷后活剥,再填上草,制成人形,再赠与犯人家属长期保存,留作纪念。朱元璋以杀文臣武将多,手段极端而闻名。

其四儿子朱棣后来通过靖难获得天下,朱元璋把能打仗的武将几乎杀干净了,导致建文帝朱允炆与朱棣打仗时无将可用。朱棣杀人方面没有其爸残忍,但发明一个"灭十族",也算创举了。

当时朱棣打到南京,朱允炆跑路,不见了踪迹。朱棣登基,这个登基诏书很重要,他想到了黑衣宰相姚广孝的交待:方孝孺是当今大儒,估计肯定不想投降您,但陛下不能杀他,否则天下没有读书人种子了。那个意思是说杀了方孝孺会让天下读书人心寒,留住其性命,慢慢感化。

朱棣让方孝孺写诏书,并说自己是靖难,迫不得已,我与朱允炆叔侄俩是家务事。方孝孺不听那一套,认为皇位是朱允炆的,朱允炆失踪,应该由其弟弟或儿子继位,并骂朱棣"燕贼篡位"(朱棣为燕王)。朱棣说你这个弄法是要被灭九族的。方孝孺反唇相讥,说灭十族又如何?朱棣气急败坏,逐灭了方孝孺的十族,第十族为方孝孺的好友和学生。在中国历史上灭九族很多,灭十族此为头一份,朱棣的残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老爸朱元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