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傳球法”,再內向的小娃也能侃侃而談!學起來!

媽咪讀呀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分享一些小技巧

前段時間和同事聊天,對方抱怨自己的兒子太“冷漠”了——不管是和父母交流,還是和朋友交流,話少就算了,回答別人問話的時候,也常常只說一兩個字,“嗯、好的”。同事很鬱悶,怎麼和孩子溝通那麼“尬”呢?

其實,這與我印象中倒是有些出入。記得有一次,大家去他們家做客,小夥子忙上忙下,什麼事都很周到。當時他總是笑,也沒太多和我們交流。我們以為,他只是有些害羞罷了。

事實上,同事孩子這種表現呈現出一種假象的“內向”。社交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太會聊天”。想要孩子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做一個會聊天的人,這幾種方法可以用起來。3歲左右就適用了,通過以下方法的訓練,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和他人溝通,如何在社交中說話才不會冷場。

親子溝通“傳球法”,再內向的小娃也能侃侃而談!學起來!

讓話題像皮球一樣滾起來

小小費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特別好奇他每天的生活,總是想知道幼兒園裡有哪些好玩的事情,老師教了哪些知識。但是剛開始交流我們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寶貝,今天開心嗎?”

“開心。”

然後,我滿臉期待地等待他給我講解幼兒園裡那些生動有趣的事情,但是卻沒有下文了。

怎麼辦呢?之所以發生剛才這種對話,不一定是孩子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有可能是他不懂得如何去接話。這種對話也是典型的”結果”選擇,孩子過分注重的語言重點在於“今天的開心與否”,卻沒有意識父母關心的是開心的“過程”。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話題不能中止,要順著話題聊下去。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接著問:“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呀?”——

把話題再踢過去

孩子也許會說:“和xx小朋友搭積木了。”——孩子接住話題了。

這樣一兩句溝通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問自己:“你要不要問問媽媽今天有哪些有趣的經歷?”——教孩子把話題的皮球踢回來。

經常這樣往返,可以引導孩子一點一滴複述每天的事,更讓他們形成主動尋找話題的習慣。

親子溝通“傳球法”,再內向的小娃也能侃侃而談!學起來!

話題的皮球可以由父母先踢出去

有一次聚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朋友的女兒3歲半,很想和一個小女孩(約莫4歲半)一起玩娃娃,但她靦腆極了,一直不好意思開口,於是只能默默站在旁邊,看小女孩和別的女孩子一起玩。

朋友是個熱辣辣的見面熟,遇上這樣的情況,她直接就去社交場合那個“主動”的踢球者了。她開始鼓勵孩子“你是不是想和姐姐一起玩?”孩子點點頭。她接著說,那你看媽媽怎麼做的好不好?孩子又點頭。

場景重現:

朋友走上去,蹲下來問那個小女孩,並指著不遠處的女兒說:“hello,你好,你看見旁邊這個小妹妹了嗎,她可以和你一起玩耍麼?”小女孩說可以啊,然後走過來自然地牽著朋友女兒的手。很快,幾個小姑娘嘰嘰喳喳玩耍在一起了。

社交場合,勇敢地去和對方表達能否做朋友很重要。當孩子不好意思時,父母可以先幫孩子起個頭,讓他們看到,只要大大方方與小夥伴打招呼,是能夠贏得小夥伴的青睞。

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歷練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敢於和陌生同齡小朋友人攀談,一旦他們感受到主動交流能幫自己建立愉悅的朋友圈,他們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增長,變得越來越自信、社交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話題的展開可以進行有意識地語言強化訓練

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的表達能力。一個能夠流暢表達自己情感的孩子,其社交能力也不會差。所以在孩子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在語言表達上進行強化。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斷重複一個孩子能夠記住的句子,讓他們明白這句話可以幫助自己表達怎樣的情緒。

比如孩子要吃餅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我餓了,要吃餅乾。”

場景重現:有一次,帶小小費去逛一個甜品店。孩子說想吃點心。他說:“媽媽,我想吃點心。”

我有意識想要訓練他的表達能力。我指著櫥窗裡琳琅滿目的甜點問:“你想吃哪一款點心,大概有什麼特點,是奶油多還是水果多?”

他表示,我想吃奶油的。我故意說:“是左邊那款的奶油提子蛋糕,還是第一排的巧克力奶油包?”

最終,小小費可以清楚表達,我要吃第一排的蛋糕,從左邊數起第3款,巧克力奶油蛋糕。

當孩子需求出現時,是訓練他們語言能力最好的機會。儘量以短句子的方式擴充他們的語言表達,這樣孩子就明白,自己表達越清楚,越容易讓別人理解。

親子溝通“傳球法”,再內向的小娃也能侃侃而談!學起來!

讓孩子學會傾聽

社交一定是一個充滿互動性質的活動,所以除了表達以外,傾聽也很重要,只有獲取到對方準確信息,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互動。在鍛鍊孩子傾聽方面,父母可以這樣做:

給孩子讀一段小故事,讓孩子自己表述一下故事講了什麼,通過獲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認真傾聽對錶達交流的重要性。

社交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與家人朋友的相處中、還是在工作的交流協商中,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融入圈子、獲得支持和成功,所以3歲起,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不斷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