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長江中游城市群位於我國的黃金水道——長江的中游地區,由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組成的,面積約32.60萬平方公里,17年常住人口達到7640萬。長江中游城市群是與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並列的國家級城市群,是長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之一,它既承擔著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任務,同時也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下面我們就來看看,18年長江中游城市群31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到底如何?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18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繼續保持平穩的增長勢頭,在地區生產總值方面,武漢達到14847億元,接近1.5萬億大關,長沙突破了1.1萬億關口;江西省省會南昌GDP達到5274億元。而3000億至5000億級別的城市由4個增至5個,湖南衡陽成功3000億大關,宜昌突破4000億,襄陽繼續位居非省會城市第一。而2000億至3000億的城市由6個增至7個,湖北荊州、黃岡雙雙突破2000億。1000億至2000億的城市11個,湖北鄂州進入千億級;而不足千億的城市任然有5個,其中仙桃、潛江、天門為湖北省的省直管市。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繼續增長勢頭,但是5000億至10000億之間的城市僅有南昌,明顯不足;3000億至5000級的城市數據也偏少,還需要加快發展步伐。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再來看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18年的增速。18年長江中游城市群31個城市,有8個城市名義增速達到了2位數,它們就是潛江、天門、九江、仙桃、荊門、鄂州、武漢和咸寧,除江西九江外,其他8個城市都是屬於湖北的;其次湖南嶽陽、常德、益陽婁底和湖北孝感名義增速在9.0%以上。另外,還有12個城市的名義增速不到7.0%,處於低速增長狀況,其中江西的新餘、萍鄉和景德鎮3市處於負增長,這3個城市都是老工業城市,目前處於轉型升級的泥濘之中,城市經濟缺乏新的動能和增長點,出現負增長就在所難免了!而在兩位數增長的城市中,有3個是湖北的省直管市,這說明省直管市的活力還是不錯的!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接下來看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個城市的人均GDP。長江中游城市群,人均GDP最高的依舊是湖南省會長沙,18年人均GDP13.89萬,其次武漢13.63萬;第二梯次的有宜昌、南昌、和鄂州,18年人均GDP在9萬元以上。而人均GDP不足5萬的城市多達11個,比例非常高!接著看看各個城市的常住人口,因為很多城市18年的常住人口並沒有公佈,所以這裡依舊使用17年的常住人口,雖然有所差異,但並不會很大。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達到千萬人口的只有武漢一個城市,而500萬至100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則有11個;而不足300萬人口的城市同樣達到了12個之多。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綜合來看,2018年長江中游城市群GDP突破8萬億元大關,達到80057億元,人均GDP達到10.48萬元,遠高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整體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而且三大城市群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如九江、黃石、咸寧、岳陽4個節點城市,其中九江和咸寧都處於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岳陽的名義增速也在9.0%以上,轉型升級中的黃石也開始復甦。

18年武漢城市圈快速發展,長株潭和環鄱陽湖增長乏力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三大城市群的發展水平良莠不齊,中心城市帶能力不足,比如長江中游城市群18年8個兩位數增長的城市,其中6個屬於武漢城市圈;反觀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長株潭雖然一體化程度是最高的,但3市增速明顯低於周邊的岳陽、益陽、婁底等城市,而環鄱陽湖城市群增速普遍處於一種低迷狀況;這說明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中心城市動能不足,對於周邊城市的影響輻射能力較差,不利於區域經濟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