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雄关古寨

雄关漫道真大别

古寨春风从头越

——吕旅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界、江准之间。1932年划湖北麻城、红安(黄安)、河南光山各一部分区域建县立治,始称经扶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夺取政权更名为新县。建治虽短,但历史久远。新县山高地险,揽江淮、拥群山、衔楚豫,河流纵横,道路通畅,自古多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的大别山英雄儿女,为抵御侵略、躲避战乱、反抗压迫,在山山岭岭上,聚村聚族立关建寨。据不完全统计,新县在不同朝代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关寨百余座。这些关寨,很少见于系统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家谱和口传中留有许多扬正气、振精神的感人故事,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雄关古寨

杨 毛 寨

沙窝镇西去四华里有一山岭,山顶有一寨即杨毛寨。寨上有两峰,面积近五十亩。该寨只有东南西三个寨门,北边却不留寨门,这是因为北边坡度小,不易防守。杨毛寨亦称羊毛寨。

据传,宋朝时,朝廷一位杨姓大官,生了七个儿子,大儿子乳名就叫杨毛,他为人憨厚痴呆,不是读书的料,人送外号杨大傻子。其父就购置田产,把他安置在这座山下的平畈里,把贫困的杨姓族人迁来为他种田。这里三个小村庄,当时有六、七百人丁,这里便叫杨畈(现多为胡姓、刘姓人居住)。别人看杨毛傻,便骗他说,你父亲给那么多的银子,不拿出来晒晒,会长虫发霉的。他信以为真,且不识数,便轮番将银锭成对的摆在稻场(稻谷脱粒的平地)上晾晒。别人趁他不防备就去偷,偷了成对的银子他不知,偷了单数他才知道银子少了。他父亲知道后,便在村后的山上建起一个山寨,屋宇设备齐全供他使用。寨上山顶有一眼清泉,清澈甘甜,大旱不竭,杨毛搬上山寨后,佃户一律住在山下的村子里。于是这个山寨便叫杨毛寨。

杨毛寨全景及寨墙

新县雄关古寨 | 杨毛寨

杨毛寨林点

新县雄关古寨 | 杨毛寨

1938年,武汉保卫战打响了。企图打通汉潢要道直插武汉的日军,在沙窝一带受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沙窝镇河对岸的白云山是大别山的主峰之一,海拔900多米,它像一个巨人敞开胸膛,面朝北方挺立,老鹰沟是她的右臂,荫蓬山是伸出的拳头;金岗、马岗是她的左臂,杨毛寨是伸出的左拳。战前,中国军队就在杨毛寨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当地的老百姓帮助军队把粮食弹药搬上杨毛寨,大部分老百姓撤进了周河深山区,仍有一百多人留在山上和中国军队在一起。战斗一打响,日军用炮火几乎摧毁了寨内的全部房屋和寨墙,然而,当敌人发起冲锋时,却遭到了中国军队有力还击。

寨门及寨墙遗存

新县雄关古寨 | 杨毛寨

指挥杨毛寨阻击的军官姓覃,广西人,很勇敢,日军几次冲进寨墙缺口,硬是被他们用刺刀捅了下去。战斗中,有些身强力壮胆大的老3百姓,先用绳子套住棱角少的大块石头,当敌人顺着陡坡往上爬时,便松开绳子,石头就像脱疆的野马,砸得日军鬼哭狼嚎。看到这个不起眼的山头竟半个月没有攻下,日军便采取围而不打战术,企图困死守寨军民。在粮食渐缺的情况下,一位姓胡的晚清秀才振臂高呼:“把粮食留给士兵吃,饿死比被小日本打死好。”老人带头吃野菜、树叶,喝泉水充饥。据说这期间,日军抓住一个姓匡的老百姓,问这叫什么山,那人说:“这叫羊山,后面是狼山、虎山和蟒蛇山。”日军叹息道:“羊就这么厉害。”于是日军不再恋战,撤出此地。羊毛寨也因此得名。杨毛寨战斗,为沙窝抗日阻击战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云雾茶园

新县雄关古寨 | 杨毛寨

如今的杨毛寨和白云山寨一并划为国营林场,方圆数千顷全部是用材林,风呼林啸,碧海绿涛,颇为壮观。

新县雄关古寨 | 杨毛寨

《新县雄关古寨》一书由新县政协文史委组织编写。由于新县建县较晚,古籍史志中没有新县之名。对于古代留下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及名关古寨的挖掘及宣传不够。参与編纂的同志不辞劳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冒酷暑,顶烈日,登关攀寨,跋山涉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多方查找史料整理出版了这本书,开创了关寨文化挖掘的先例,填补了新县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