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益阳的青龙州,是因关羽驻军、并磨青龙偃月刀而得名,千百年来,无论是志书还是传说都是这样解释的。但它的旁边有两个小洲,名称的解释却有些传奇了。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这是写在《益阳史话》129—131页的传说故事,主题是介绍青龙州的,顺带却说出了黄泥湖的萝卜与资江河中萝卜洲和菜家洲的来历。当然,这个故事是三岁小儿都能感到荒诞不经的,哪有如此大的萝卜和萝卜樱?况且,稍有点三国知识的人都知道:

曹操因赤壁之战连长江都没过来,哪能越过洞庭湖、湘江和志溪河的?曹操没来过益阳,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然而,这个故事却在益阳流传了1700多年,并且,无论是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如此介绍传承,而且毫不怀疑,也无人与之争辩,现在还在这样解释传承。何以故?

这里,我们便不得不从这个故事中去寻找魅力了: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干净纯洁的童话,从内容上来讲,没有半点功利性,也不伤害任何人,连当时的“汉贼”吃萝卜的曹操都不存在诋毁,虽说的是黄泥湖的萝卜大,但却无“黄婆卖瓜”自夸的意思,黄泥湖的萝卜甜美鲜嫩是真,但黄泥湖却并不是为卖萝卜而打此广告,因我们传统农耕的散户农民并无广告意识。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而萝卜洲,菜家洲地名的来历解释,也并不是大气好听而又美的名字,实在是太普通的萝卜青菜,就像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样,是农家都懂的两个地名。

淳厚朴实、不损人利己,应该是这个故事能得以传承的内涵魅力所在了。

但真正的淳厚朴实,应该是另一个的品德魅力的所在了,那就是吴军的领军人:鲁肃。

我们知道,吴蜀之所以在益阳资江隔河对峙争锋,是因为刘备取得益州以后,按合约,须归还荆州给孙权,当时鲁肃是合约的担保人,于是,被孙权派来向刘备索讨荆州,而刘备呢?则因在合约上签了字,道理上讲不过鲁肃,于是便一直躲着鲁肃,而鲁肃则顺着侦察出来的路线,这样追到了益阳。

其实,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找刘备索还荆州,用的是文武两手,鲁肃是找刘备“文讨”,而另一方面则是派吕蒙直接领兵往长沙、桂阳和零陵进行“武收”,鲁肃在益阳赶到刘备时,吕蒙已攻下收回了长沙和桂阳两郡,现正准备攻打收复零陵。

《三国志》:“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而吕蒙接到孙权的飞书后,“蒙留孙皎,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这消息躲债逃到益阳的刘备也肯定知道了,于是,要关羽领兵3万来益阳相拒鲁肃(刘备怕关羽吃亏,并密派了马良领兵2万隐居马良湖一带,武陵巩志领兵1万驻军山铺),“威震华夏”的关羽领兵来到益阳,一方面是替刘备挡驾,另一方面则摆出要武力收回长沙、桂阳的架势。

看到这吴蜀已经半翻脸的局面,孙权也怕鲁肃吃亏,于是,也就密调了甘宁和吕蒙的两只部队来益阳助阵。

这里,我们从东吴三个将军以三个不同的方向进驻到益阳资江南岸的情况来分析:

1、鲁肃从长沙领郡兵万余,2、甘宁从巴丘(岳阳)水路领兵两万,3、吕蒙从零陵赶来,也是领兵两万。

但史书上写的是:此时吕蒙已经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正准备拿下零陵时被,孙权紧急召来益阳助阵的,那么,这样一来,鲁肃还有可能召来长沙和桂阳两郡的兵马,从孙权把吕蒙从零陵前线紧急召来的架势来看,东吴的驻军可能在六万以上甚至更多。

就在吴蜀大军在益阳战端一触即发的紧急状态下,这里,我们可看到顾全大局的鲁肃是如何化解这场吴蜀彻底翻脸矛盾的,一方面,他以强于关羽一倍的兵力,约会关羽“单刀赴会”(此属碧津渡地名谈,另述),开启了和谈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对南北赶来帮助他的吕蒙和甘宁的部队,都作了精心的安排与布局,如甘宁是从巴丘(岳阳)水路赶来的,一路上旌旗招展,谁都知道是吴国的大军压境,但赶到益阳干什么,是吴蜀开战?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这样就公开给社会一个信息:吴蜀联盟已破裂。这对才在赤壁吃大亏的曹操无疑是乐见其成的利好,在赤壁之战中主要得罪曹操和占地最多的主要是吴国,孙刘联盟抗曹的局面若破坏,等于是孙刘自寻死路,因此,在这种联盟内部矛盾已形成的局面下,一定尽最大努力向好的方面转化,注意社会影响、尤其是要注意在益阳当地的影响,否则,老百姓知道孙刘联盟的破裂,即使益阳归属了吴国,老百姓也会人心惶惶、无安全感。

故此,甘宁的部队先于吕蒙的部队到达益阳后,鲁肃安排的驻兵地是今天的铁铺岭以东,三里桥也是因此而得名,而来的目的却不是孙刘的益阳对峙,而是安定社会的围剿“黄巾”。这里,有摘自《益阳史话》“甘垒夜月”中的清朝诗为证: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甘宁的部队驻扎三里桥是“不教网漏一黄巾”,但后来吕蒙放弃攻打零陵的部队赶到后,被鲁肃安排驻扎的黄泥湖,与青龙州关羽的军队隔洲对峙,难道也是“围剿黄巾”?

吕蒙与关羽直对在半条可渡过的资水,擦枪走火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万一动起武来,“围剿黄巾”的幌子岂不是自打脸?于是,在这种势不得已的情形下,鲁肃要吕蒙的部队打出了曹操的旗帜,即使擦枪走火与关羽干了起来,也可对外说是曹操与刘备开战,未完全破坏孙刘联盟的大局,留有修复的余地。

于是,益阳有了“曹操八十三万人在黄泥湖吃萝卜”传说,这也是人之常理,黄泥湖的萝卜确是甜美鲜嫩,士兵到了扯萝卜吃是难免的,吃的人数以万计,萝卜樱、萝卜皮。一青一白,堆积如洲如丘,也是可想象和推理的现象。

也就是这个大吃萝卜的事情,益阳至今留下一句歇后语:“黄泥湖的萝卜,洗清卖白”。意即做人光明磊落,清清白白。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以后,因曹操攻打刘备的汉中,刘备顺水推舟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让给了东吴,修复联盟裂痕,关羽的蜀国军撤到汉寿军山铺以西,建安二十年底,鲁肃入住益阳城内主政。而这个已形成的“曹操八十三万人在黄泥湖吃萝卜”的故事,为了吴蜀联盟的巩固和“假想敌”的政治原因,这个故事得以继续完善和延续,并因此命名了萝卜洲、菜家洲与三里桥的地名。

一场可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在益阳血流成河的局势,因鲁肃的大局观念和“和为贵”的人生态度,剑拔弩张的吕蒙与关羽的两军,竟然以黄泥湖、萝卜、青菜,这样的家常素菜淡写化解了,这手法,堪与袁术攻打徐州刘备,吕布调解用的“辕门射戟”媲美,只是一个是大勇下的儿戏,而鲁肃则是大智下的人性。恶始善终,既是这些地名的由来,也是关羽鲁肃演义益阳的最好结局。

曹操为吕蒙背锅在湖南益阳吃出个千古地名萝卜洲,鲁肃竟是总导演

当然,《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吕蒙智取郝普后,留下孙皎处理后事,自己即日率部赶赴益阳”。这段吕蒙到益阳的真实记载也就不在益阳提及了,因吕蒙成了“曹操”,以致历代县志和传说中都没有吕蒙这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