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物有多"野",看看这种"暗黑料理"

贵州的酸是主角,不是醋的酸味,而是食物自然发酵出来的味道。贵州家家腌制酸菜,人人喜食。

盐酸菜为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独山县特产。属青菜渍品,分为盐酸菜、冰糖盐酸菜、白糖盐酸菜三大类。以青菜为主料,加甜酒、大蒜、辣椒、冰糖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可荤食、素食、也可作调味料烹饪菜肴。甜、酸、辣味俱有,开胃健脾助消化。

泡菜是将新鲜原料(萝卜、胡萝卜、莲花白、甜椒等)洗净晾干投入加精盐、冰糖、少许白酒在凉开水中密封,经自然发醇而成;腌菜的取料更为广泛,萝卜、胡萝卜、莲花白、青菜、白菜、茄子等都可作原料,经洗净、晾干或晒干、搓盐、再晾干装入坛中密封,反扣于装有水的土钵中而成。酸坛需置于干燥通风处,只要保管得好,经年不坏,越陈越香,随取随泡。直接食用、烹制菜肴均可。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陆宇堃

酸汤鱼,算得上最广为人知的贵州美食。它的底汤多为红汤,以黔东南毛辣角(野生小西红柿)为基础原料,加入仔姜、大蒜、红辣椒、精盐及白酒,置于土坛子里,密封静置半个月,等待时间带来的味道转化。毛辣角酸得醇厚,酵出来的红汤能通透爽朗,不着荤腥地吃也不寡肠胃,再加上木姜子的特殊辣味,让人胃口大开。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夏功文

除了红酸汤之外,酸汤种类很多,以汤质亮度分为特级高酸汤、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半清酸汤、浓酸汤、半浓酸汤等;以味道分有甜酸汤、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酸辣酸汤、甜咸酸汤等。

酸的味觉门槛很低,可能也正因此,酸汤鱼能行销全国。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陆宇堃

"野"味,一直是黔味道的点题之作。《水城厅志》记载,康熙三年,平西王吴三桂在率领云南十滇2.8万兵马,由归集入水城境,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官兵到达水西后粮草严重不足,官兵们取来屋顶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的瓷器土坛,架在火上用猎获的荤素野味野菜、土豆等烤烙充饥。不料这无奈之举竟使人们发明了烙锅这一独特的火锅吃法。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杨通荣

山中随处可取、一年四季食用的折耳根,为很多菜品画龙点睛,凉拌、炒、炖、焖等多种技法都能出其美味,尤其是在蘸水中,丰富了辣椒蘸水的层次,让人欲罢不能。春夏鲜吃,一年四季水发干品的蕨菜;夏冬二季出产的鲜笋和常年水法的筒筒笋;数不清的山野菜、野山菌常年不断。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陆进平

说贵州食物"野",还在于它狂野——在网络上被评为"暗黑料理"的瘪,又被称为"侗香",有牛瘪、羊瘪两种,当地人称"百草汤"。是牛、羊的胃,食之略苦,回甘又带有草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同胞深爱的一种独特美味作料,平时说的牛瘪、羊瘪泛指干锅或汤锅的菜肴,除了侗族深爱,当地的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也受到影响,对瘪汤不再敬而远之。早已作为黔菜的一大特色出现在酒店餐厅。甚至到了黔东南州,视为待客上品。

贵州食物有多

摄影:杨通荣

深居大山中的侗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嗜食各种虫类,大多成了当地特产和宴宾必食的美肴。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县餐厅几乎桌桌必点虾爬虫,黔东南凯里市、台江县、黎平县等到处都在制作销售九香虫、蚂蚱(稻蝗虫、草蝗虫、米蝗虫)、马蜂蛹、竹虫、柴虫以及松树虫、茶籽虫、土狗崽、小水虫、水虫、葛麻树虫、麻栗树虫等各类虫类。虫类菜肴制作简单,大多采用油炸后根据当地口味炒制,多以香辣味出现,突出香脆口感和香辣味,以香避腥。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吴茂钊。内容来自:《地道风物.贵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