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頭讓劉邦嚐到了作皇帝的尊貴,卻被多人鄙視,你怎麼看?

這個人就是叔孫通。是一個充滿爭議地人物。到底這個人做了哪些事,讓後人褒貶,我們一起來看看。

逢迎秦二世,保全性命,被罵怕馬屁。

秦二世時,叔孫通做待詔博士,可以理解為候補博士吧。陳勝造反,趙高一直瞞著,後來前線向朝廷報告了消息,秦二世召集儒生問計策。幾十個儒生們一起說:“陳勝這些人是造反,請求發兵剿滅。”秦二世,聽了很生氣,臉都漲紅了。

這時候,我們的叔孫通大人說道:“他們剛才說地都是謬論。如今天下統一,各地地城池都被平了,民間鐵器都沒有啦。當今上有英明地皇上,下有嚴備的法令,官吏也都忠於職守,四面八方都一心向著朝廷,哪會有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過是些盜賊,根本不值一提。找當地的捕快就能把他們逮了問罪,沒啥可擔心地。”

秦二世一聽,轉怒為喜。然後,又挨個問那些儒生。儒生們有人說是‘造反’,有人說是‘盜賊’。秦二世把那些認為造反地人全抓了,說盜賊地都安全回去了。二世一高興,還賞賜了叔孫通,提拔他當博士。

回去以後,其他儒生都罵叔孫通是馬屁精。叔孫通呢,料到秦朝將滅,於是捲鋪蓋扯呼了。

輾轉投劉營,惹怒眾弟子

叔孫通,一口氣跑到老家薛縣,薛縣現在姓項。叔孫通就跟了項梁,項梁沒兩天在定陶掛了,叔孫通就跟了楚懷王,沒兩天楚懷王被項羽支一邊兒去了,叔孫通又跟了大霸王項羽。沒多久,彭城被老劉邦佔了,叔孫通又跟了劉邦。不幾天地功夫,彭城又給項羽奪回來了,這命運,坎坷不坎坷不過這一次,叔孫通一直跟定了劉邦退到西面去了

叔孫通本來是穿著一套儒生的服裝,劉邦看著討厭。於是叔孫通立刻就變了一種樣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劉邦看著心裡很高興。 當叔孫通投靠劉邦的時候,跟著他一道前來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孫通一個也不向劉邦推薦,而是專門給劉邦推薦了一些舊日的土匪強盜。

劉邦也讓叔孫通當博士,賜號為稷嗣君。

他的弟子們都在背後罵他說:“跟了他這麼多年,今天跟著他又投靠了劉邦,可是他不推薦咱們,而專門去推薦那些大壞蛋,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叔孫通聽說後,就對他們說:“漢王現在正冒著槍林箭雨打天下,你們能去打仗嗎?所以我現在只有先給他推薦那些能夠衝鋒陷陣、斬將拔旗的勇士。你們要等一等,我是不會忘了你們的。

順勢而動,制定禮儀

漢高祖五年,劉邦已經統一了天下,諸侯們在定陶尊立劉邦當了皇帝。宴會上,大臣們便酗酒爭功,狂呼亂叫,甚至於拔劍擊柱,無奇不有,劉邦對此很討厭。

這個老頭讓劉邦嚐到了作皇帝的尊貴,卻被多人鄙視,你怎麼看?

劉邦曰:靠,看這幫孫子,真鬧心。

叔孫通看透了劉邦的心理,就來對劉邦說:“儒生們雖然不能幫著你攻城佔池,但他們卻可以幫著你來守天下。請你讓我去找一些魯地的儒生,讓他們來和我的弟子們一道給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禮儀。”劉邦說:“會不會太複雜呢?”叔孫通說:“五帝用的音樂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禮儀也不一致。禮,是根據著不同時代的人情世態所制定的一套規矩準繩。孔子所說的‘夏朝、商朝、周朝的禮儀各有什麼增損,我是知道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禮儀不一樣。我可以參照古代的禮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東西,來給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劉邦說:“您可以試著辦,要注意簡便易學,要考慮我能夠做到。”於是叔孫通就到曲阜一帶找了三十多個儒生,不料其中有兩個拒絕參加,他們罵叔孫通說:“您所侍奉過的主子差不多有十個了,你都是靠著拍馬屁博得你主子的寵愛,現在天下才剛剛安寧,死的還沒有埋葬,傷的還沒有恢復,你就又鬧著制訂什麼禮樂。禮樂制度的建立那是行善積德百年以後才能考慮的事情。我們沒法去幹你今天要乾的那些事兒。您的行為不合於古人,我們不去,您自己去吧,別玷汙了我們!

”叔孫通笑道:“你們可真是些榆木腦袋,根本不懂時代的變化。 [16]

於是叔孫通就帶著他所找的三十多個人回了長安,把他們和劉邦身旁舊有的書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繩子,立上草人,前後演習一個多月,爾後叔孫通對劉邦說:“您可以去看看了。”劉邦到那裡看著他們演習了一遍,放心地說:“這個我能做到。”於是下令叫群臣們排練、演習,準備十月歲首朝會正式使用。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長樂宮建成了,各地的諸侯和朝廷裡的大臣們都來參加十月的朝會。當時的儀式是這樣的:天亮之前,史記首先是謁者執行禮儀,他領著諸侯大臣們按次地進入殿門,院子裡排列著保衛宮廷的騎兵、步兵,陳列著各種兵器,插著各種旗幟。這時有人喊了一聲:“ 趨。”於是殿下的郎中們就站到了臺階的兩旁,每個臺階上都站著幾百人。功臣、列侯、將軍,以及其他軍官們都依次站在西邊,面朝東;丞相以下的名種文官都依次站在東邊,面朝西。九行人設立了九個儐相,專門負責上下傳呼。最後皇帝的車子從後宮出來了,他貼身的人員拿著旗子,傳話叫大家注意,然後領著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們依次向皇帝朝賀。從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誠惶誠恐,肅然起敬。群臣行禮過後,又按著嚴格的禮法擺出酒宴。那些有資格陪劉邦坐在大殿上頭的人們也都叩伏在席上,他們一個個按著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給劉邦祝酒。等到酒過九巡,謁者傳出命令說:“停止。”哪一個稍有不合禮法,負責糾察的御史立即把他們拉出去。整個朝會從始至終,沒有一個敢喧譁失禮。這時劉邦才心滿意足地說:“

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皇帝的尊貴。”於是立即提升叔孫通作了太常,賜給他黃金五百斤。

這個老頭讓劉邦嚐到了作皇帝的尊貴,卻被多人鄙視,你怎麼看?

整完,可能是這個樣。不錯,不錯。

而叔孫通則趁此機會對劉邦說:“我的那些弟子們已經跟我好多年了,是他們和我一塊兒制定的這套禮儀,請陛下也能給他們一些官做。”劉邦一聽,立即任命那些人都當了郎官。叔孫通出宮後,把劉邦賞給他的那五百斤黃金都分給了那些儒生。儒生們都高興地:“叔孫通可真是個聖人,他能把握住形勢的需要。”漢高祖九年,劉邦又調任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19]

輔佐惠帝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想讓趙王劉如意取代劉盈當太子,叔孫通勸阻說:“過去晉獻公因寵愛驪姬而廢了太子,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結果使晉國亂了幾十年,成為天下人的笑柄。秦朝也是由於沒有及早確定扶蘇為太子,結果讓趙高鑽了空子,偽造遺囑立了胡亥,從而導致了自己國家社稷的滅亡,這是您親眼所見的。如今我們的太子忠厚孝順,天下人全都知道;呂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奮鬥過來的,您怎麼能背棄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廢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請求死在您的面前。”

劉邦說:“算了,算了,我不過是開個玩笑。”叔孫通說:“太子是國家的本幹,本幹一動,整個國家就要隨著動搖,您怎能拿著國家開玩笑呢!”劉邦說:“好了,我聽你的。”等到後來劉邦在宴席上,見到張良招來的商山四皓陪著太子一同進來,這才徹底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死後,孝惠帝即位,孝惠帝對叔孫通說:“大臣們對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廟的禮儀還不會。”於是重新又讓叔孫通為太常,讓他去制定祭祀宗廟的儀法。爾後又讓他去制定其他方面的禮法,總之漢朝初期使用的各種禮法,都是在叔孫通為太常的時候制定的。

這個複雜的人物,歷史上褒貶不一。兩個同姓歷史學家對他地評價正好相反。

司馬遷說他:與時變化,成為漢家儒宗。司馬光說他:竊禮之糠枇,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不振。

請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