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控食活的好好的,打胰素的人却有很多并发症,胰岛素是不是骗局?

弘阳真人


我家有两位糖尿病病人,我奶奶86岁了,糖尿病几十年,仅仅口服降糖药物,配合控制饮食,几十年了不注射胰岛素,身体还算硬朗,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另外一位糖尿病病人是我妈妈,她糖尿病十几年了,每天口服降糖药物,还要配合注射胰岛素。尽管如此,她还是出现了一些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住了一段时间的院。

为啥我奶奶糖尿病几十年,不打胰岛素照样好好的,而我妈妈明明还吃药还有注射胰岛素,却出现了并发症呢?难道胰岛素是骗局吗?

当然不是!首先,我奶奶的糖尿病发现的早,血糖也只是轻度升高。我奶奶平时啥也不干,生活安逸,天天就是溜达溜达,锻炼锻炼,所以可以控制的很好。

而我妈妈,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已经消瘦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时间去检查,因为工作太累,总以为是累的了。当时去查,血糖已经到了20,服用一段时间降糖药物,效果不佳,于是采用注射胰岛素配合药物的方法。

我妈妈在妇产科三十年,每天上班非常紧张,晚上做手术不睡觉是经常事儿,神经总是高度紧张,因为妇产科不出事儿,只要出事肯定是大事儿。长期的休息不好,神经紧绷,她的血糖控制,经常不够理想。如果不是注射胰岛素,可能更严重的并发症早出现了!

所以,同样的糖尿病,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发病情况也不一样,自然治疗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样。不能因为片面之词,而否定科学道理,这种不是思考,是抬杠。


妇产科女司机


首先要说的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降糖功效是医学界公认的,不存在所谓的骗局问题。题干中所描述的情况,可以分两点来阐述。

1.为什么有的人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把血糖控制好?

因为这类人发现糖尿病往往比较早,病情不严重,胰岛分泌功能尚可,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是可以停用药物,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就控制好血糖的。这类人是幸运的,也是少数,因为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其实已经患病好几年了,等开始治疗的时候,胰岛功能已经无法挽回了。

2.为什么打胰岛素的人会有很多并发症?

打胰岛素是分情况的,1型糖尿病是必须打胰岛素的,妊娠糖尿病在怀孕期间也建议打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在存在肝肾功能受损、感染、外伤等特殊情况时,也会使用胰岛素治疗,后期可视情况改为降糖药治疗。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2型患者的胰岛功能几乎损坏,服用降糖药无效的时候,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本身就是长期血糖没有控制好,导致了并发症,并不是使用了胰岛素才得了并发症。

所以大家别冤枉胰岛素了,谨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对于控制血糖是很有益的。到底是该用降糖药还是胰岛素,根据个人病情而定,医生说了算。不要擅自决定,也不要人云亦云,胰岛素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卖假药招摇撞骗的人。

希望本回答能够帮到大家,记得点赞哦,祝大家血糖控制达标!


糖人健康网


即使目前医学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但依然无法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所以我们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措施还是以降糖为主,并通过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治疗的过程中,疗效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主要源自治疗方式的选择。


对于发病时间短、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议积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因为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的基础,也是最稳定安全的治疗措施,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好转甚至恢复正常。这里所谓的生活方式干预一般指的是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稳定情绪、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心态乐观、作息规律等。

对于良好生活方式下血糖水平却仍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加用口服药物治疗,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药物;另外,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还应该密切注意血糖水平的变化,因为该药物的效用源自于患者尚存的胰岛功能,实际上,每年都有1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胰岛功能的持续丧失而导致该类药物失效。


对于胰岛功能微弱甚至丧失的、有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应用胰岛素是此时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它可以为我们补充自身分泌不足的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异常波动,进而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其预期寿命,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胰岛素的副作用相对于口服药物而言要少的多。所以,建议适合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尽早使用,以提前受益。

糖尿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以患者的病情现状为依据,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后再考虑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能因为外界的一些谣传而擅自更改医生为您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综合内科张医生


看到这问题,真TM的光火。

问这问题的人,并不是真的无知,而是有目的散布反医学科学言论,就是要让不明真相的人放弃正规医学治疗,而去服用他们的保健品或接受他们的疗法,只是不敢明说而已。

中国有糖尿病患者七千多万人,只要1000个人中有一个人信了,受害人群也是庞大的。所以对这种反医学科学,危害他人健康的言论,必须无情的揭露批判。

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先有因后有果。题目把糖尿病的并发症归咎于胰岛素治疗,就是故意搞混因果关系。

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的疾病,其本身就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多发性病变,眼、脑、心、肾、外周神经,四肢血管都可受损害。在这里,糖尿病是因,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果,糖尿病出现并发症是必然的。

不接受正规治疗,血糖越高,这种损害的进展会更快,损害的程度越严重。而接受正规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可以大大的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程度,延缓并发症出现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归咎于胰岛素,就是故意否定和抹黑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目的是险恶的。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不是唯一的药物,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用胰岛素治疗,问题的人连这个基本常识都不懂,得出的自然是可笑的反科学结论。

(1)16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不论何种类型糖尿病,都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在在长个子的阶段,而身体发育长身高离不开胰岛素的重要作用。

(2)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身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必须注射胰岛素给身体补充,不使用胰岛素治疗,必然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后死亡。

(3)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此种情况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注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降血糖结果。

(4)严重感染创伤和手术。使用胰岛素治疗,预防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促进疾病痊愈,伤口愈合。

(5)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以上这些患者,不用胰岛素治疗治疗,后果是严重的。对这些人,反科学的人若主张放弃胰岛素治疗,就是害命!

除以上之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和饮食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口服1种或2种降糖药物。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即可达到很好的控制血糖作用,根本不需要一上来就使用胰岛素。所以,反对胰岛素治疗的人,哪里有理由来反对,纯粹信口雌黄。

运动和饮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增强药物包括胰岛素的作用。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只靠运动和饮食控制,就可达到很好的控制血糖目的,但注意,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多数人还是需要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慢性病,不正规治疗,短期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并发症一来,40~50岁就中风瘫痪、眼瞎、足部溃疡坏死截肢,还能不能活得好,自己清楚。


木棉花开15609


这个问题可以用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

一个人患了膝关节炎,平时走路还行,但一遇天气变化,就痛得下不了地。于是,他接受了一位医生的建议,买了一架轮椅,天天坐在轮椅上。常此下去,腿虽然不是很痛了,但双下肢却萎缩了,不能象正常人走路了。

按西医的说法,糖尿病人是因为胰岛功能障碍,分泌的胰岛素过少,造成糖分不能分解利用。于是某些医生就一个劲地建议病人打胰岛素,这样,血糖确实下降了,但自身胰岛分泌功能也慢慢地减退了!这与饮鸠止渴有什么区别?



胰岛素人体自身就在分泌,自身的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才会造成一型或二型糖尿病,现阶段西医医疗技术只能做到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原理就是补充自身胰岛素不足。注射用胰岛素发展至今,从合成动物胰岛素(课本上还有中国合成牛胰岛素壮举记录,可惜,只有这一步,还是实验室合成)到合成人胰岛素,再到现在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机理已经和人体自身胰岛素作用机理基本一致。完全治愈糖尿病,胰腺β细胞移植/再生现在是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移植国内已经在做,而且成果不错,有完全脱离胰岛素的病例。

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个人观点,现阶段纯属笑话,只要说到这类慢性病,开头就一句阴阳辩证,医理药理完全不知道在说啥,消渴症老祖宗就有药方,多少年下来了,现在的中医改进了多少?


谁能理解我3900


血糖难控制,用胰岛素没错;早期强化治疗也没有错,但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

胰岛素的用量要与进食量、活动量,让热量平衡,不要多吃东西,就用大剂量胰岛素去降血糖,这样体重会增加,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会加重,胰岛素量会更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大剂量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高浓度胰岛素会刺激血管内皮,会导致大血管病变,特别是2型糖尿病,最容易得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大血管病变。

要多次监测血糖,不要为了,把血糖控制非常好,冒着低血糖的风险,经常低血糖,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会抵消多年胰岛素强化治疗带来的益处。血糖控制水平,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

对于血糖难控制的患者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应用可调程序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速效胰岛素皮下输注,模拟胰岛素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食时的脉冲式释放,均可通过设置计算机程序来控制,使血糖较强化治疗更接近生理水平,血糖更稳定。

所以,胰岛素不是不能用,是要合理科学使用。糖助手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糖助手


胰岛素不是骗局,让你误解“胰岛素”、服用保健品的才是骗局。

糖尿病的并发症常见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和打胰岛素没有丝毫关系,是长期高血糖状态侵害的结果。打胰岛素的目的是控制血糖,这恰恰能减缓停止这一损害。

胰岛素是自身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病因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不够自己降糖用了,需要帮助胰岛素降血糖。

提供这类帮助的有:口服降糖药,比如增加胰岛素分泌的、增强胰岛素作用的、减缓肠道吸收糖分的;外源性的补充胰岛素。

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血糖指标下降”,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善代谢紊乱、恢复胰岛功能、防止和减缓并发症。达到这一目的的治疗方式恰恰是你不重视、医生最开始对你说:

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减轻体重。

》》关注赵一帆医生,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赵一帆医生


这里原因一是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

和饮食疗法血糖控制理想,也没有并发症,故患者像正常人一样,活的好好的。二是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的也不好,才选用胰岛素治疗,病情比较严重,故身体也受到影响。三是大多数患者有了并发症,才选用胰岛素,故患者的身体肯定不好,活的也不好。四是胰岛素是目前控制血糖最好的药物之一,疗效肯定确切。五是糖尿病患者都是用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多伴有合并症,才选胰岛素治疗,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单凭胰岛素也不能控制合并症的发展。所以到后期选用胰岛素,病人也不一定活的好好的。


孙建业


很肯定的讲不是骗局

胰岛素和降糖药,在现有医疗体制下,最直接的解决症状的方案。当然这也牵涉到一个最大的利益集团,这里我就不直接去说了,大家理解。

但能通过运动饮食,能把血糖控制在安全值的话,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不能控制,就会恶化,让并发症提前到来。

因为高糖会让微血管变性,首先是视网膜病变眼瞎,其次是糖尿病足截肢,再次是肾功能受损尿毒症透析,最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如果高血糖控制不好,那么活着都叫生不如死。

那么传统医疗采取有效普及率高的传统疗法,对于医生来讲,就算有新方案,也不是自己说了全能算,需要按照《糖尿病防治手册》规范用药,一是牵涉利益一是牵涉责任。

更为重要一点是传统医学并没有真正解决糖尿病根源问题,只是在控糖,增敏,补充胰岛素外在因素下下功夫,这也是西医的某些弊端。

想要真正控制好糖尿病,需要从细胞上下功夫。至于如何在细胞上下功夫,可以翻阅我历史作品

在这个骗子比病人多的时代,信任官方医疗是最安全的选择,糖尿病目前是无法痊愈性治疗,像正常人一样恢复,但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断药。这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对糖尿病的认知了解多少决定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糖尿病专业知识,可以关注我头条号,我将持续奉献专业知识,也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