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资治通鉴》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而成。它记载了中国古代宋以前1362年间,各个朝代更迭的史实。

《资治通鉴》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兴衰过程,分析了制胜的原因,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全书既有战场厮杀的广阔场景,又有密室筹措的谋略,既记述了盛世的开明政策,也记载了腐败的根本原由。宋神宗因它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而后来这部书也确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资治通鉴》作为古代卷帙浩繁的史书,之所以为世人所重视,其主要原因除上述以外,还因为这部史书取材广泛,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加之依编年为序,依照历史事实如实记录下来,没有演义或虚构成分。这里面每一个故事,都是“言必有据”的。况且中国古代史官素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因此不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可信度是很高的。同时,又不是枯燥无味的,其内容之丰富,情节之曲折,形象之生动,往往能令读者拍案。千百年来,人们“以史为鉴”,从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可以了解和学习到不少可贵的东西。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1)太傅疏广、少傅疏受一同告老还乡,汉宣帝刘询感谢他们对太子的教导,赏赐黄金20斤,太子刘奭又送给老师黄金50斤。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2)疏广叔侄回到故乡,就用这些黄金换来的钱,天天招待族人,老友及门客,大家一起快快乐乐。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3)有人劝疏广:应该用黄金为子孙们多置办一些产业。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4)疏广说:“我并不是老糊涂了,不想着子孙们,我家本来也有一些田地,房屋,如果儿子们勤奋努力经营,足可以供给衣食,过上一般人的生活水平。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5)“现在再多置产业,如果子孙贤能,多有了几个钱,生活太安逸,就会损害他们的志向。”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6)“如果子孙愚昧,不通事理,多有了几个钱,横行乡里,就会增加他们的罪过。”

《资治通鉴》之十八  疏广散金

(7)“有钱人,大多招人恨,因为不少人是巧取豪夺来的。我没有教育好子孙,不愿意增加他们的罪过,招人怨恨。我愿意把皇帝的赏赐拿出来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