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国藩手下的大将鲍超,他的一生有哪些可以称为“传奇”的事情?

细读历史烟云


鲍超的人生也像是开了挂一般剽悍。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

霸得蛮

本是重庆奉节人的鲍超却有着湖南人特有的那股韧劲,特别能霸蛮!

鲍超剧照:


咸丰五年的一次战斗中,湖广总督胡林翼在高庙被太平军围困,鲍超不惧生死前往营救,结果腹部意外中了一炮,史书记载他“裹创而战”,愈战愈勇,最终救出了胡林翼,收复了金口失地。

还有一次“小池口”之战,鲍超左臂、右腿、脑袋上都受了重伤,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激流勇退,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指挥了一波又一波更加猛烈的进攻,最终他还是取得了胜利。

战一日夜,伤左膝右臂,不退遂破黄蜡山贼巢,生擒贼渠,斩馘五千有奇。—《清史稿》

不识字闹笑话

鲍超出身“草根”,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水,学了很久都只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泥腿子”。

鲍超和曾国潘:


有一次他一时大意,不小心中了太平军的埋伏,给团团包围了。 正在军情万急的时候,他想起了湘军总司令曾国藩,准备向他求救。

但是对自己文化水平深有自知之明的鲍超又面有难色,执笔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从何入手。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在纸上写下自己名字中的“鲍”字,然后再画一个圆圈。

然后令人火速突围将信送至曾国藩处。 曾与鲍可是多年的老相识了,因此一看这信便知他有难,立马派出援兵前往解救,鲍超这才死里逃生。

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有趣,但是我个人觉得可信度并不高:鲍超即便自己不识字难道不会找人代笔?一只军队总不至于连个文书都没有吧!

写一封这样的求救信会不会太儿戏了,万一曾国藩没看懂那不是凉凉了?

正义凛然

咸丰六年,淮军将领刘铭传与鲍超本来早就盘算好了要对安陆永隆河附近的残余太平军展开夹击,兹等鲍超率霆军一到双方便立即动手。

但是刘铭传贪功冒进,违反前约贸然出击,“为贼所败”的结果也自然可以预见了。

鲍超到达战场后,见太平军忙于应付淮军的无暇他顾,于是抓住机会“击贼于背”,遂大破敌军。

湘军:

本来扭转战局的鲍超是大功之臣,于是他满心欢喜地等着朝廷的封赏。却不料被刘铭传倒打一耙,“咎其后至”,贻误军机,加之当朝重臣李鸿章的偏袒,鲍超的处境顿时恶化。

最后在商量之下,朝廷非但没有对鲍超有任何的奖励,反而给了他一个传旨申饬的处分。

“有功不赏,无罪却罚”,鲍超由此对清朝彻底绝望,于是愤而罢官!

爱国情切

光绪十一年,正是中法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此时的鲍超虽然已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但仍心忧国事,一听说国有战事,立马召集昔日旧部,准备随时开赴云南前线为国效力。


可是不久之后却传来了中国向法国侵略者屈辱求和的消息。鲍超闻信后也是痛心疾首,羞愤交加,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

“圣上昏聩,有负天朝!”

从这便足见他爱国之情切。


刚日读史


鲍超是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人,最早是在咸丰二年(1852)广西提督向荣在湖北省宜昌招兵时应募入伍,一开始他是一个伙夫也就是炊事兵,但战事一来也顾不上谁干什么,于是也参与了作战,因为英勇屡建战功,被调职至曾国藩麾下水师任哨长,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命令鲍超到长沙招兵,组建兵员数目15000人的『霆字营』,也称『霆军』。『霆军』出阵的路数在湘军中比较特别,将官在前,士兵在后,鲍超本人在最前面,红顶子、双眼花翎、黄马褂全部穿戴上,也就是说打仗穿得和上朝一样,非常拉风,也特别凶猛,导致太平军看到翎顶辉煌,疾驰而至的部队就知道是鲍超的部队,往往躲避其锋芒。

(鲍超和他的霆军)

传说鲍超胸无点墨,有一次被太平军包围,想请求曾国藩派援兵却不识字,便急忙写一『鲍』字,再以毛笔圈一圆圈于上,总算曾国藩看懂了这封暗号一样的信,急忙派兵援救,有人说鲍超身边就没有文案师爷吗?难道不能叫人代笔?这个疑问有道理,猜想很可能师爷洋洋洒洒写求救信,急脾气的鲍超觉得等不及,所以自己亲自『写信』。

(董其昌书法)

还有一个就是笑话了。有一次霆军从捻军那里俘获四幅屏条,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写的郭璞《江赋》和木华《海赋》,屏条是明朝皇宫里的东西,所以下款署着『臣董其昌奉敕敬书』。鲍超的幕僚欺负他不识字,想要把东西说得不好自己悄悄侵吞,就骗他说这四幅字没有上款,所以不能张挂,鲍超认为这打什么紧,只要补一个上款就好了,于是那幕僚本着『打翻狗食盆,大家吃不成』的精神奋笔直书:『春霆军门雅属』——春霆是鲍超的字,军门是清代对提督的尊称,雅属就是雅嘱,是书画家受某人之请托做书画常题的上款,这就是说清朝的鲍超请明朝的董其昌写了这四幅屏条,完全是关公战秦琼的恶搞,看到的人无不想笑又不敢笑。

光绪初年,朝廷想起还有一个能打仗的鲍超,便召他入京陛见,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生病,于是只有慈安太后单独召见了他,他回答慈安太后问起家事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奴才的婆子福薄,已经死了,后来奴才又纳了几个小婆子。

话传到慈禧太后这里,汉臣称呼奴才这样的错误慈禧还不在乎,小婆子这样的粗口触犯了慈禧的忌讳,让慈禧很不快。


谈古论金


鲍超是个奇人,也是个粗人,他一生中骁勇善战,与多隆阿齐名,被称之为“多龙鲍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闹的笑话也不少。

鲍超是个遗腹子,小时候家徒四壁,他母亲给人家当奶妈把他养大。鲍超长大后虽身强力壮但依旧窘迫,勉强娶了媳妇,但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好赌和嗜酒,其实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何况养活家小。

有一次喝醉了酒,竟然把妻子典出去了,酒醒了又后悔了,债主无奈将其告到官府那里,审案的县大老爷看他不像池中之物就放他一马,并给他指了条明路,让他投了湘军。

鲍超勇武,打仗不惜力,不怕死,只两年功夫就升到守备,赏戴花翎。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胡林翼。

胡林翼是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早期湘军的领袖。他慧眼识珠,一早就发现鲍超是个可造之材。而鲍超也不负他所望,那时正值洪杨势如破竹之际,官军溃如洪水决堤,只有鲍超打胜仗,甚至救过胡林翼的命。

咸丰五年,他被提拔为游击,赐号壮勇巴图鲁。咸丰六年,胡林翼举荐他为新组建的水师总兵。这时距鲍超从军才短短四年。胡林翼上奏朝廷,命鲍超自组霆字营(鲍超字春霆),自此鲍超自领一军,进入统兵大员行列。

鲍超打仗,勇冠三军,常作为统帅而冲锋在最前面。

咸丰六年与太平军悍将陈玉成的小池口之战,鲍超三次负伤不下火线。他先是被滚木击中左臂,至筋断,不退狂呼前冲。继而又被击伤右腿,仍不退。最后头部中弹,脑浆都流出来了(老实说,我也不信,但史籍就是这样记载的),昏迷了好几天才被救了回来。鲍超大难不死,也成了太平军和陈玉成最忌惮的人。

鲍超不识字,有一次他被太平军围困,向曾国藩求救。他在纸上点一个大大的点,再画一圆圈,就这样命亲兵快马送给了曾国藩。曾国藩打开一看,哈哈一笑说,鲍超有麻烦了,需要我去救他,于是派兵为他解了围。

自此,这个救命圈就成了他的护身符了。他的霆字营的军旗上不写霆字,而是由他亲笔画了一个点外加一个圈,太平军称之为“鲍膏”。鲍膏军旗在战场上很好使,往往鲍超军还没发起冲锋,敌方见了军旗上的鲍膏,先就溃散了。以至于清军常假冒霆军阻嚇太平军的,就连以诸葛亮自居的左宗棠都这么干过。

鲍超不光是勇武,也会用智,非常善于带兵。

咸丰九年腊月,陈玉成率五万大军,将鲍超霆字营的三千人围在安徽小池驿,鲍超陷入绝境。

消灭霆军是陈玉成一生三大夙愿之一,此前的两大夙愿都实现了(分别是李续宾和李孟群)。这一次陈玉成倾巢而出,势在必得,太平军连营百里,将霆军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严严实实。

陈玉成也不急着进攻,先与鲍超打心理战。两大高手过招,就看谁先垮。

腊月三十,陈玉成先动手,俘虏了霆军外出砍柴的炊事班。鲍超闻讯把部下召集在一起喝酒守岁,还请了戏班子唱戏,戏文尽是奋勇杀敌封侯拜相衣锦还乡之类的。

酒过半酣,鲍超问大家,大家猜一猜,被抓的那些弟兄会是什么下场?部下们情绪低落,陈玉成的心理战其实很有效果。

大家面面相觑,还能怎么样?肯定是一死。怎么死?鲍超问大家?是毒死?还是砍头死?现在我们已陷绝境,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战死!现在我与大家约定,愿意与我一起送死的,明天随我出征。不想死的留在这里,现在就退伍回家!他说完,全军同仇敌忾,没有一个愿意留下。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鲍超率全军向包围最密集的地方突围。这一着非常高明。鲍超认为突围时不能选薄弱环节,那样一来,敌军就会补上缺口,层层不穷。而攻击最密集的地方如果够猛烈会造成四散奔逃的局面。果然太平军顶不住了,霆军得以脱出重围。

咸丰十年,曾国藩陷祁门之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曾国藩自知这一次过不去了,他写好了遗书,遣散了部下,连上吊白绫都准备好了,准备城一破就自缢。

就在这时,鲍超率霆军一日间奔袭百里,杀入重围,救了曾国藩。曾国藩十分感念,事后他刻了一枚闲章,“生平恨不识鲍超”。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持续多久,鲍超的军纪太差,让曾国藩非常厌恶,一度甚至派兵灭了他。

就这样,一刀一枪,鲍超在战场上把自己打成了一代名将。

同治六年,霆军与淮军刘传铭部相约一起在伊隆河围歼东捻赖汶光。

刘铭传是淮军嫡系,比鲍超还兵痞。他怕鲍超分功,于是贪功冒进,私自提前行动,导致全军大败,总兵唐殿奎以下六百人战死,刘铭传侥幸逃生。

鲍超霆军如约而至,以霆军一己之力大胜赖汶光,替刘铭传解了围,免遭全军覆没。而且,鲍超是个厚道人,看着刘铭传丢盔卸甲的狼狈样子,不忍心苛责他,只悄悄帮他搜集起丢下的辎重,带着队伍撤走了。

可刘铭传怕朝廷追究他贪功冒进之责,竟恩将仇报,上报李鸿章说是霆军失约导致刘铭传部“先小败而后大胜”,将霆军的奋勇救援变成了祸害友军。李鸿章一向偏袒部下,不分青红皂白就出奏朝廷。

偏巧赶上了一个对鲍超很看不惯的军机大臣汪元方,他借题发挥,极力主张严办鲍超。

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都很持重,觉得应该等一等进一步的消息再说。但汪元方别扭劲上来了,与两宫太后和恭亲王死磕。

当时正值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在恭亲王眼里,每一个湘军将领都像凶手,汪元方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鲍超本来就一身兵痞习气,战场上争功委过,像是他干的。于是朝廷下旨严谴鲍超。

鲍超当时正与霆军沉浸在打胜仗的喜悦中,根本想不到是这个结果。

鲍超万分委屈,另一方面还要安抚部下,防止哗变。实际上他的部下非常不好安抚,鲍超带兵就是大碗喝酒那种,哥们义气。几个月没有拿到军饷了,还指望这场胜仗能拿点银子养家呢,于是对鲍超各种怨念,令鲍超苦不堪言。

自此鲍超身上的枪伤发作,一病不起 ,于是他坚决求去,不想干了。

曾国藩当时正大举打算裁撤湘军,拼命洗刷朝廷对他的怀疑。得报后虽然知道朝廷委屈了鲍超,但还是准鲍超回家养痾,只是私下里给李鸿章写信,责成李鸿章设法安抚鲍超。而百战功高的霆军也遭裁撤。

那个汪元方也没有得好,恭亲王恼他莠言乱政,派宝鋆到他家里明白告诉他,以后在朝堂上就不要再发言了。这对于把军机当宰辅的翰林来说无异于指着鼻子骂废物,汪元方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鲍超没读过书,治军不脱旧时兵痞习气,他的部队军纪极差,每次克城池,鲍超必纵兵殃民,至少有三天他的兵必定大抢大掠,奸淫妇女。

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谢他不曾派鲍超入陕,令曾国藩哭笑不得。霆军的军纪也令曾国藩、左宗棠、杨岳斌、彭玉麟等领兵将帅十分不齿,故鲍超以名将享誉同光年,却一直不得重用,在家赋闲多年。

光绪初年,鲍超静极思动,报国无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光绪六年,中法战事起,朝廷终于想起四川奉节还有个能打仗的鲍超,于是招他进京陛见。

从咸丰二年从军,鲍超打了五百场战斗,身负108处枪伤,当上了二品大员,官升到了一省最高的武官提督,却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更没有见过皇上,所以鲍超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慈安太后召见他时,鲍超拿下宝石顶子、插着双眼花翎的大帽子,给慈安太后磕头,竟然满头白发了。

这让慈安太后很吃惊。她的印象中,鲍超应该与李鸿章年龄相仿,可这个时候的李鸿章红光满面,仅是中年之貌,哪像鲍超这样老态龙钟。

慈安太后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问起鲍超的家庭。鲍超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对慈安太后说,奴才的婆子福薄,已经死了,后来奴才又纳了几个小婆子。

鲍超没有文化,不懂庙堂之上不能飚粗口,而且还自称奴才。清廷的规矩,满大臣才对皇上和太后自称奴才,汉大臣要称臣。

当时慈禧太后正因骨蒸之症不能视朝,只能由慈安太后一个人召见外臣。

慈安太后的父亲穆杨阿是上三旗的公子哥出身,又当了好多年外官。她从小就全家跟随父亲的任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哪像慈禧小时候苦哈哈的。所以她完全听不懂什么是小婆子,也不明白鲍超为什么自称奴才。

她把召见鲍超的情形当故事讲给慈禧听,慈禧一听就明白了,鲍超这是想当总督。当时云贵总督王文韶丁母忧,开缺回籍守制,朝廷正在物色继任者,鲍超觉得自己有机会了。

与鲍超一起起家的湘军将领的确有很多当了督抚,可人家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最不济也得像左宗棠一样是个举人。他鲍超一个大字不识,凭什么幻想出将入相。

鲍超当时的参照系是八旗宿将都兴阿。都兴阿与鲍超一样,一个大字不识,却当上了西安将军、陕甘总督,开创了大清国270年里文盲当总督的先河。

但鲍超忽略了一件事,都兴阿是旗人,又是僧格林沁的人。大清那时的八旗将帅,能上战场的也就是都兴阿、多隆多,还有完颜崇实等,实在无人可用。

可汉大臣则人才济济。曾左的部下,堪当大将之才的,光是两榜进士就不下几十个,哪里显得出他鲍超。

再加上他不会说话,朝堂上一句小婆子,简直是揭了慈禧的逆鳞。

慈禧是嫔妾出身,而慈安是正牌皇后出身,所以慈禧最忌讳别人在慈安面前说起小老婆的话头。就这样,慈禧还没见鲍超就烦他了。

鲍超的督抚梦断,朝廷还是让他继续当提督。不久中法言和,鲍超的报国之路也终结了。

公平地说,朝廷对鲍超还算够意思。鲍超军纪不好,以至于读书人看不起他,但朝廷心中有数,没有看不起他。他出生入死,立功无数,晚年就一个建衙开府的心愿,但这个心愿朝廷满足不了,如果他是旗人,倒是可以让他出任将军,但可惜他是汉人。清廷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十四个驻防将军,都由旗人武将担任。

他没读过书,是一大遗憾。不过想起当年他穷的要卖老婆,最后当到提督,二品大员,老婆也可以封一品诰命,其实也应该满足了。


国史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只能被我们注释。。。

鲍超,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但作为曾国藩手下的一员猛将,他有太多故事可说,他的身上也有很多标签,且听我一一道来:

传奇一:不怕死的“猛张飞”。

老鲍是重庆人,性格火辣,小时候学的一身好武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没有投太平军,而是进了体制内——投入广西提督向荣的麾下,成为他的亲兵。

向荣不禁打,很快就溃不成军,老鲍改投在曾国藩的营中,从正规军变成了民兵。

但这支民兵前途比较好,老鲍又特别能打。

真正做到了武将不怕死。

在一次战斗中,他先被滚木砸中了手臂,后被火枪打中了头皮,满脸是血,但他英勇奋战,死战不退,最后赢得了胜利。

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老鲍绝对是湘军中的第一猛人!

传奇二:不识字的一品大员!

老鲍虽然猛,但绝不是蛮,他行军打仗还是很有一套!

要不然,在那么残酷的战斗中,他这股不要命的劲,早挂了!

但是,传奇的是,由于出身贫苦,老鲍大字不识一个。

有一次,他被包围了,要向曾国藩求救,文书在那儿咬文嚼字的功夫。

他自己好歹写了个“鲍”字,又画了个圆圈,就寄给曾国藩了。

曾国藩一看信,会心一笑:老鲍被包围了,赶紧增兵解围。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有的人饱读兵书,却只能“纸上谈兵”,有的人文盲一个,但还是用兵如神。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啊!

老鲍就是有智慧的神人,他从大头兵干起,大大小小经历了500多次战斗,身上伤口百余处,多次取得重大战功,最后,打下天京,他被提拔为从一品的武官,还封了爵位。

传奇三:因为爱情,卖了老婆!

老鲍虽然是个粗人,但是是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粗人。

他年轻时,生活落魄,为了生活以200两银子的价格,将老婆卖给了一个老光棍。

但,老鲍可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贩子,他们夫妻感情不错,只是因为走投无路,只能出此下策,用爱情换前程。

老鲍也不是负心汉,虽然把老婆卖了人,但他一直念念不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卖给别人的妻子也还是妻子。

发达了之后,他履行了当年的承诺,又重金赎回了卖作他人妇的妻子!

有情有义,而且,还有担当!

剿灭太平军之后,他还曾参与围剿捻军、中法战争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1886年,鲍超病逝,终年58岁,谥号忠壮。


饮水君


说到鲍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曾国藩手下的一位悍将,为湘军的著名将领,他一生干过不少传奇的事情。

鲍超,是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闻名。鲍超建立了一支军队,号称霆军,是湘军中最凶悍的一支,他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对打击太平军起着不小的作用,在黄梅一战中,鲍超打败太平军陈玉成,为湘军赢得主动机会。陈玉成评价他:“官军名将堪为敌者,一鲍二李而已。”能被陈玉成高度评价,可见鲍超的勇猛。当时,太平军假装清军埋伏江忠源,他面临将死局面,他本打算自刎,结果鲍超挺身而出,夺走江忠源的剑,并护送江忠源逃出包围。咸丰八年(1858年)冬,陈玉成在安徽三河全歼六千湘军,统将李续宾自杀,陈玉成已经灭掉了两位湘军名将,鲍超是幸存的一位。陈玉成为了灭掉鲍超,就以优势兵力包围鲍超,霆军陷入前后夹击境地,鲍超不慌不乱,鼓励士兵突击,最终陈军“大溃,相率奔避”,霆军成功突围。后鲍超被派往云南作战,应对法军挑衅,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备战。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8处,可谓是位历经腥风血雨的悍将。


鲍超,是湘军中的名将,“鲍超攻战无敌,动招众忌,功成身退,亦以保全之”,他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奈何他为之奋斗的朝廷不争气,他在外就算再努力,清朝政府还是辜负了他。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作为太平天国时期的猛将,最令太平军畏惧的湘军悍将,让太平军闻名色变的鲍超和多隆阿在历史上留下了“多龙鲍虎”的勇名。

他留下的传奇事迹主要有:

一、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敢于率先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一生参与500多场战役,身受108处伤。尤其是有一次特别严重,“枪子贯入顶,右脑脑浆随子迸出,昏绝两日复苏,又滚木打伤左手伤筋,枪子贯穿右膝。”脑浆都打出来了昏迷了两天才醒过来,养好伤后又投入了战斗。

二、多次打败太平军的名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人。

三、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法军听说他的威名,不敢前进一步。


小明奇葩说


鲍超特点:悍能听令,勇而命大,粗有内秀。战斗无数,百战将军。所率军队,军纪差,但投入战埸,“拼命三郎”。战功卓著,受曾国藩和朝廷器重。隆裕太后接见他时,不避男女之嫌,叫他脱下衣服,询问100多个伤每个由来:何时何地?什么战斗?治愈情况?并叮嘱还要用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治疗伤口。历史上武将,受此殊荣仅鲍超一人。鲍超晚清将星,传奇人物。从泥土中挖出,磨出的金子。有关他的故事,都带传奇色彩。


情欢江川


据说有次打仗,战利品里有一幅明代董其昌的书法。鲍超有一位幕僚欺负他不识字,想吞没这幅字。就骗他说这幅字连落款都没有,鲍超想了想说,就写上春霆(鲍超字春霆)将军雅正。


随便123840952


只知鲍超有万夫不挡之勇,是个拼命三郎,,猛如虎悍似龙,无人能敌,,少文重武和李续宾伟称猛将,向曹操手下的大将许诸勇寇三军,,,


94310417小云


曾国藩的书我没读过,只知道他镇压过太平军,其它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