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和長安研究院的offer,如何選擇

面對諮詢,有時真是難抉擇。對於一部分人,早期的薪資很難被其扭轉。

但!遠離生產,生活品質更高一些。

機遇面前,理智選擇,求職者應該看重長遠利益,哪怕僅僅五年時間。

大眾,薪資強勢,但未來後勁乏力

記得從認識汽車開始,大眾這個詞就深入人心,而且由於身處車企,感覺被大眾的高薪說法包圍著,再加上與其的工作關係,對大眾也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如果選擇大眾,你要考慮三點:

1.大眾的高薪能堅持長時間,能不能讓你作為長期的以靠,我個人覺得,5年不是問題,但再久,真的沒法保障。

薪資短期內大眾不可能被追趕,汽車行業在轉型,我並不認為國內車企所謂的彎道超車,德國工業的強大不再量級,而在核心技術,未來更有可能是市場需求的轉變,而不是大眾被取代。

2.你到底喜不喜歡生產管理的工作,薪資是誘惑人的,但同時會讓你失去理智。生產管理並不難理解,就是管理生產現場的流水線操作,包括人機料法環,主要是管理操作工人。與這類人打交道,比較質樸,但學不到什麼太有用的東西。

研發,製造技術無論如何還是能培養你白領層面的溝通能力和職業素養,但生產,真的就是讓工人老老實實聽話。

3.你的家庭環境,如果考慮在成都定居,並且未來即便薪資發生大的變化,你都可以很好的生活。因為你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家庭在支持。

一汽大眾和長安研究院的offer,如何選擇

德國實拍

大眾的機會,短板更加清晰。

1.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極低。任何一個崗位升職都不易,無論是研發,製造還是市場營銷類。

但是生產管理,是基本要自斷前程的。因為其他崗位即便不做leader,還可以評更高的職稱,從初,中,高級工程師,甚至到行業專家。薪資漲幅空間依然比生產管理大很多,跳槽更加明顯,但生產管理不需要專家,也沒什麼可評測的,你轉精益生產,總裝工藝,都沒太高的職位級別。

2.大眾薪資後勁不足。一旦被追上,你是追不回來的。也就是講,長安的機會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能趕上大眾的薪資,一旦追上,是不可逆轉了。

3.職業發展環境。停留在製造公司的生產環境,和在辦公室扯淡都要差很多。長安的產品規劃,昨晚也接受了一個大眾的產品規劃諮詢,這才是你要考慮的,大學畢業,尤其211研究生學歷,去在一線環境下成長。

一汽大眾和長安研究院的offer,如何選擇

類似車企的對比深刻,亦可以+威 :jiuye91zhiban

長安,薪資是短板,但長遠是關鍵

長安的福利待遇,和吉利,長城差不多,並不高。

而崗位,屬於市場管理方向,不是研發技術,不會像大家普遍認為的“技術靠譜”,“可以吃一輩子”。

但是車聯網的機會里,除了供應商的軟硬件開發,對於整車研發而言,也就產品規劃和技術開發管理兩個崗位還算不錯的了。前者屬於市場類,後者屬於研發。

一汽大眾和長安研究院的offer,如何選擇

提醒:主機廠的研發不是科研和設計,不可能做車聯網的核心技術,它們只是提要求,供應商滿足。像阿里的斑馬系統,在眾多車型的應用。

你的崗位屬於規劃出未來車型需要具備的前瞻性用戶體驗,產品開發人員負責提技術要求和驗證結果。

關於崗位做什麼,可以看看:

1、根據公司戰略和市場需求趨勢,負責產品功能的規劃、中長期生命週期規劃;

2、負責乘用車競品分析、消費市場分析與趨勢預測,制定公司整車產品策略(定義與配置、定價、銷量分析等);

3、跟蹤各平臺車型研發項目,參與項目各節點質量閥評審;

4、跟蹤市場銷售情況,持續收集用戶體驗信息與反饋,不斷優化產品。

職業發展

你負責的是新車型規劃的一部份工作:車聯網有關的用戶體驗。這個崗位也算是接下來所有車企的核心配置競爭力。如果從產品前瞻性設計類工作去評估,這個崗位是不錯的。你並沒有必要一定去做研發,因為沒有證據肯定的說研發一定比非研發類有更好的職業生涯。

對於產品規劃,未來跳槽機會雖不及研發技術,但崗位的技能通用性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轉市場運營,車聯網PD經理,產品工程師等。

總結

長遠考慮,推薦長安。

一汽大眾除了短期內的月薪優勢,其他劣勢更明顯。而這個短期,有多短,取決於你在長安的努力程度和機遇。

長安雖然短期內薪資,學習環境一般,但你的職業生涯有35年之久,這個崗位方向的時間投資要選的。

別因眼前的利益,犧牲自己的未來。跳槽,加薪這都是實在的要素。

END。

一汽大眾和長安研究院的offer,如何選擇

巴黎實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