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現在的人對於合資車的印象往往都沒有以前好了,以前的時候,很多人買車都只看合資車,並不會理會國產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各位在網上看汽車文章的時候,總會有人談論到某某品牌車型減配的情況,很多車都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麼對於這樣減配的情況,實際上它也多多少少都存在於各種合資車品牌當中,所以很多人都會思考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專門欺負中國人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其實現在的人,對於進口的豪華車型普遍不太感興趣,因為它們的售價實在是太高了,而這個售價當中,有將近一半是從運輸成本到人工成本再到關稅,所以真正的進口車確實是十分划不來的,一旦進口,那麼售價就有可能翻倍,甚至還不止。所以購買國產化的豪車也是現在的大勢所趨,現在的合資車,除開某些零件只能通過進口方式來引進之外,大部分都是完全國產的,所以至少不用擔心關稅問題。不過,他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為相對於海外版本來說,一臺合資車的配置總是會有些缺少,或者降低。但是價格上面卻不見減少,這樣一來,很多人也對於合資車有了不少意見。不過這也跟國人對車不夠了解息息相關,很多人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ESP。

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利潤分配

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合資顧名思義,就是兩個品牌共同出資,分配股權。所以一個合資企業的利潤分配往往也能夠影響不少事情,舉個例子,上一年就有很多媒體爆料,稱合資品牌一汽奧迪中,奧迪僅僅佔了百分之十的股份,但是創造的利潤高達百分之五十,這樣一來,奧迪就跟上汽去簽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合作。所以對於要分給兩個方面的每一份錢,精打細算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成本上面更是能省則省了,這也是為了更多利益。

行業監管鬆懈

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實際上對於汽車減配這樣的事情來說,參照物自然是品牌原產地,或者其它國家的車型,實際上其它國家對於汽車行業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來說,ESP和胎壓監測以及氣囊之類的安全性配件,都是強制性配備的,並不是說可以像倒車影像一樣可以選配,甚至不配。但是很多車到了國內,卻連這些基本的安全性配置都沒有,所以說我國對於汽車行業這方面的要求,還是比較鬆懈了一點。

為何很多國外汽車品牌,在我國合資後都會減配?真實原因可能有三

消費者比較“軟”

實際上是市場自然是供應方和需求方的組成,但是如果需求方的要求不高,那麼供應方對自己的要求就更加不會那麼高了。反觀國內的消費者們,在各大車企紛紛減配的事實上面,依舊孜孜不倦去購買,也沒有什麼意見,這也就很自然放任了合資車企們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這種普遍的現象,但是消費者們也不是不知情,在網上指責還是挺多的,就是到了現實中依舊會去提一臺減配車,消費者太“軟”也是造成這樣問題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