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做法全明白了

說起寺廟,在我們的印象裡都是紅牆綠瓦,有著特殊標誌的房屋建築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了近2000年的歷史,佛教的發展更是勢如破竹、經久不衰,對於我們國家的文化和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就算是如今仍然有著非常多的佛教信徒,更是有很多的佛教寺廟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燒香拜佛。可最近頻繁傳出佛院醜聞讓我們瞠目結舌,重新再心裡對佛教育有了新認識。

遊客: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做法全明白了

眾所周知,在古代的一些僧人戒律當中,是不允許吃葷的。但是現如今很多僧人只是不能夠在寺廟內吃葷腥,也就是說出了寺廟之外,就可以如普通人一樣不再受到佛教清規戒律的約束。這種情況與古代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古代若非是還俗,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是一個僧人的身份,所以必須要時刻遵守清規戒律。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很多遊客表示: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的伙食可能就知道了。

遊客: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做法全明白了

其實在古代若是想要出家為僧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當時的門檻是比較低的,只要有著一顆向佛之心就可以了。但是如今就算是想要出家當和尚也並非易事,必須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才可以,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也調侃說:現如今就算是當和尚也需要看學歷。特別是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還記得去年除夕夜,白馬寺的第一炷香,有些人為了圖吉利,竟然公開要幾萬塊錢,就那樣還有好多的人在那裡爭奪,暫且不說這些人都是傻子,我們只想說,這些錢去哪了?用在該用的地方了嗎?

遊客: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做法全明白了

通過了解,我們得知佛教的等級十分明確,從平時的飲食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寺廟僧人就餐一般分為8個等級,這些等級都是按照學歷劃分而來,從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學歷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寺廟的一些僧人還會外出聚餐,從而滿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慾。前度時間還曝光一座位於雲南享譽盛名的寺廟,每天前往這裡的香客數不勝數,據說每到傍晚,和尚拿著麻袋前往功德箱裝錢,之後按照資質資歷開始”分贓“,還有消息稱,寺廟的方丈基本上都是年薪百萬,出門用奔馳寶馬代步,對於他們來說。和尚僅是一份職業而已,和尚的清規戒律可以說是可有可無,人前和尚,人後也大口喝酒吃肉。

遊客: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做法全明白了

當然這僅僅只是人們的一種調侃罷了,隨著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很多寺廟景點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旅遊亂象,雖然僅僅只是極個別原因,但是仍然有很多遊客表示:寺廟旅遊儘量少捐香火錢,看看和尚們的伙食可能就知道了。在現如今這個社會,就算是想要出家當和尚也需要看學歷,所以說在紅塵之中歷練的人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努力呢?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呢?對此還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與想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