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公元1620年11月8日,布拉格郊外的白山,一場血腥的大戰一觸即發。作為三十年戰爭中首個大規模戰役,白山之戰一向被稱為決定波希米亞歷史命運的一戰,也是三十年戰爭第一階段波希米亞-普法爾茨戰爭最重要的一場會戰。它的結局,對神聖羅馬帝國至關重要,對歐洲近代歷史的發展意義非凡。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未來三十年歐陸的風暴中心德意志地區

一、奧格斯堡宗教體系的崩壞

1555年,大半輩子為了建立哈布斯堡霸業和維護天主信條而精疲力竭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在奧格斯堡與對手-信奉路德宗的卡爾馬同盟簽下了《奧格斯堡宗教和約》,這個和約最著名的條款就是規定"教隨國定",所有的諸侯國都可以自由選擇路德宗還是天主教,德意志地區因宗教改革而燃燒了幾十年的宗教仇殺歸於平寂。這項重要文件雖然讓中歐地區重回和平,但是依舊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它只規定了天主教徒和路德宗教徒之間應遵守的和平,並沒有將已經崛起的加爾文派納入條款之中,也就是說,加爾文教徒不再這個和約的保護之下,這對於已經初具規模的加爾文教徒來說無異於一個噩耗。在路德宗、加爾文派和天主教共存的德意志地區,這種宗教上的混亂局面只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遠談不上得到根本的解決,這就為新的宗教大混亂埋下了伏筆。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精疲力竭的查理五世簽署的和約為德意志帶來了和平,但是僅僅持續了不到一百年

1617年,斐迪南二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出生於一個極為虔誠的天主教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二世,母親是巴伐利亞的瑪麗亞,這樁婚事是德意志兩個最顯赫天主教家族的聯姻。父母為了讓他遠離"路德瘟疫",把他送到德意志的天主教心臟—巴伐利亞成長學習,母親親自督導他的日常學習和禮拜,他的僕人們要定期經過嚴格審查和篩選,必須確保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就連巴伐利亞大公瑪克西米利安三世也成為了他成長的監護人。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斐迪南成長為一名"根紅苗正"的天主教貴族,他在閱讀了聖保羅的殉教事蹟後備受感動,選擇了聖保羅的名言"護我教者必得王冠"作為他的座右銘。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懷有狂熱天主教信仰的斐迪南二世

在神聖羅馬帝國,波希米亞是一塊極為重要的領地。它位於帝國的心臟地帶,是七大選帝侯之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歷來是教皇最為倚重的"奶牛"。這片土地曾經爆發過著名的胡斯戰爭,日耳曼人在這裡聯合壓迫斯拉夫人,出於避免滋生事端的需要,宗教自由傳統在這裡根深蒂固。宗教改革開啟後,波希米亞的新教徒數量激增,以至於在斐迪南登基之前,前任皇帝魯道夫二世和馬提亞斯都為了鞏固在波希米亞的統治而不得不對新教徒採取寬容政策,同奧斯曼土耳其的開戰使得皇帝在籌集軍費方面不得不向新教徒妥協,在《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管制,甚至默許新教徒在皇室土地上興建教堂。波希米亞原有的宗教平衡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中世紀的波希米亞地圖,一片富饒之地

渴望有一番大作為的斐迪南二世在登基之後下令將這些對新教寬容妥協的政策一律推倒,他狂熱的天主教信仰不允許新教思想在帝國的核心地區繼續蔓延。作為"反宗教改革"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耶穌會成員,他採取一系列措施鉗制新教徒的宗教活動,下令所有在皇家土地上興建的新教教堂必須停工和拆除,所有相關的新教徒宗教集會活動必須解散,所有在查理五世時期被新教徒佔據的天主教財產必須物歸原主。這些舉動自然極大地觸怒了波希米亞的新教貴族,他們開始計劃起義,一個大新聞正在醞釀之中。

二、從天而降的男爵

1618年5月23日上午8點半,波希米亞議政大廳,皇帝的四位使臣馬丁內斯、克魯姆、斯滕堡和羅科維茨早早到達與會目的地。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與新教代表索恩伯爵就皇帝下令拆除新建的新教教堂一事進行談判,並宣讀皇帝對新教徒的敕令。另一方,索恩伯爵是個典型的不安分的新教徒貴族,不久之前被皇帝下令革除在卡爾施塔特的封地,這塊封地被轉封給馬丁內斯。醉翁之意不在酒,新教徒其實對談判本身並不關心,他們打算在此次會晤過程中尋找藉口,並盤查他們是否曾在皇帝面前勸皇帝採取反新教政策。

會議開始沒多久,新教徒人群當中的極端分子便開始發難攻訐皇帝使臣是罪魁禍首,要求當眾處死他們,場面開始陷入混亂,狂熱的情緒開始在新教徒中間迅速擴散。皇帝的使臣們發現情況不妙,當即表示下週五將會收到皇帝對他們訴求的回覆,狂熱的新教徒們並沒有平息下來,談判會議旋即演變成了審判大會。由於斯滕堡和羅科維茨是溫和派,而且他們在新教徒領地擁有地產,因而被新教徒認為無罪,因此被架出大廳當即釋放。而馬丁內斯和克魯姆以堅定的天主教徒聞名,面對狂熱的新教徒,他們並不打算在他們面前屈服。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擲出窗外事件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在索恩伯爵的煽動之下,狂熱的新教徒逼向馬丁內斯、克魯姆和書記官法布里修斯,將三人從20多米高的三樓窗戶上推了下去。所幸的是,樓下有厚厚的乾草堆,因此三人奇蹟般地倖存下來。他們大難不死的事蹟被天主教陣營宣傳是虔誠者受到聖母瑪利亞庇佑顯靈的結果,是聖母派遣天使在空中托住了他們。墜樓三人隨後向皇帝彙報了波希米亞新教徒已經揭竿造反的消息,皇帝在大為震怒之餘不忘嘉獎三人,並把書記官法布里修斯加封爵位,封號為Baron von Hohenfall,意為高空墜落男爵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事件親歷者克魯姆伯爵

擲出窗外事件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小火星將帝國內戰推向不可挽回的境地。雙方都開始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波希米亞新教貴族隨後宣佈,不會再承認斐迪南二世為他們的國王。這意味著波希米亞人不再承認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企圖在波希米亞改朝換代,這就令怒火中燒的斐迪南對波希米亞新教徒更加痛恨不已,他決心以武力血腥鎮壓。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擲出窗外事件的事發地

三、天主教同盟 vs 新教同盟

既然已經和帝國正式撕破了臉,波希米亞人現在急需外援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他們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尋求加入新教同盟,寄希望於新教同盟軍來與皇帝抗衡。波希米亞人向同盟盟主普法爾茨選帝侯弗雷德裡克五世伸出橄欖枝,暗示如果他准許波希米亞入盟,他們就會推選他為波希米亞國王。弗雷德裡克五世是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擁有很深的新教背景。早就對帝國懷有敵意的弗雷德裡克五世欣然接受了這個邀請,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一山不容二虎,這一舉動無異於正式向帝國宣戰,帝國與波希米亞新教叛軍之間的矛盾被直接擴大化,演變成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決。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馬丁路德與加爾文的宗教改革註定了教派陣營的決然對立

德意志新教同盟成立於1608年5月14日,新教徒諸侯由於對天主教帝國缺乏信任,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普法爾茨選帝侯弗雷德裡克五世牽線搭橋,將一些信仰新教的德意志諸侯籠絡起來,主要參與方包括安哈爾特、梅克倫堡、勃蘭登堡、薩克森、普法爾茨、巴登-符騰堡、黑森-卡塞爾和一些自由市等

這個同盟貌似強大,但其實十分鬆散,內部的加爾文主義者和路德派互有矛盾,而且新教諸侯中實力最強悍的薩克森選帝侯沒能加入,這個同盟從打一開始就缺乏足夠的凝聚力。儘管如此,臨近1619年年末,新教同盟還是集結了15000多兵力,他們還把大量的僱傭兵加入軍隊,截止戰前新教同盟共擁有兵力30000多人。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三十年戰爭之前的新教勢力範圍,德意志大部分已經皈依新教

在天主教一方,德意志天主教同盟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編織著。同屬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帝國開始積極介入。哈布斯堡的腓力四世剛登上西班牙王位,他的廷臣們極力建議他出兵協助皇帝斐迪南二世。不僅是出於同宗同族的血脈關係,而且西班牙可以藉此打擊新教勢力,為重奪尼德蘭營造戰略優勢,而且斐迪南二世為了拉攏西班牙,許諾將普法爾茨的領地轉贈給西班牙,豐厚的利益讓西班牙沒有理由不介入其中。此外,駐維也納大使奧納塔積極展開外交攻勢,以將普法爾茨選帝侯的爵位轉讓給巴伐利亞為條件說服巴伐利亞公爵兼天主教同盟盟主瑪克西米利安支持帝國,相同的天主教信仰加上外交上的有利條件,此後巴伐利亞一直是皇帝最忠實的支持者。同時他力勸信仰新教的薩克森公爵同帝國結好,至少要保持中立,條件是把盧薩蒂亞割讓給薩克森公國,這樣就可以分散新教同盟的兵力,方便已經在布魯塞爾集結完畢的西班牙軍隊向東開進,打亂新教同盟軍的戰略部署。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武力、信仰、聯盟,神聖羅馬帝國的標誌雙頭鷹

西班牙軍隊與帝國軍隊、巴伐利亞軍隊合三為一,實力倍增。天主教同盟軍由名將蒂力伯爵擔任全軍統帥,巴伐利亞為天主教同盟軍提供了7000兵力,加上西班牙援軍和佛蘭德斯僱傭軍以及其他天主教諸侯提供的軍隊,天主教同盟共有21000步兵和4000騎兵,於1619年冬天在烏茲堡集結完畢。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將不可挽回地惡化為國際戰爭

四、白山會戰

萬事俱備之後,1620年天主教同盟軍在蒂力元帥的率領下直撲波希米亞,蒂力元帥計劃先拿實力較弱的波希米亞叛軍開刀,先於本年年內重點掃蕩波希米亞地區,穩紮穩打,徹底摧毀波希米亞叛軍的防禦工事和補給地,儘可能削弱敵軍,同時藉此引誘新教同盟軍前來會戰。

波希米亞叛軍在天主教同盟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波希米亞大部分地區很快被帝國重新掌控,帝國軍在挫敗了一系列叛軍的反擊之後向布拉格進軍。眼看首都即將被包圍,波希米亞人急忙向新教徒同盟軍求助馳援布拉格。

如果布拉格被帝國軍攻陷,那麼新教徒的士氣會受到嚴重打擊,波希米亞人的投降也只是時間問題了。由安哈爾特公爵統領的新教同盟軍加快南下,他們希望趕在帝國軍之前抵達布拉格,通過野戰殲滅帝國軍收復波希米亞。因此,搶佔布拉格郊外的白山就成了安哈爾特公爵最首要的任務。經過急行軍之後,新教同盟軍順利佔據了白山,這片區域背靠矮山,右翼是夏爾卡河,是一個理想的野戰戰場。天主教同盟軍隨後也進入戰場。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新教軍的地理位置其實是佔優的

11月8日,雙方在白山與夏爾卡河之間的平原上列陣完畢。天主教軍方面,左翼為德意志天主教諸侯聯軍,由蒂力元帥親自指揮,右翼為布奎伯爵統領的帝國軍。新教軍方面,左翼為波希米亞軍,由擲出窗外事件的主角索恩伯爵率領,中間為安哈爾特公爵的軍隊,右翼由帕紹貴族施利克坐鎮。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雙方開始佈陣

安哈爾特公爵認為,波希米亞人戰鬥力較弱,不宜放在右翼擔任進攻角色,因此佈置在左翼負責防守,佈置於右翼的摩拉維亞僱傭兵將擔任主攻手。蒂力元帥針鋒相對,他將自己帶來的德意志天主教諸侯聯軍放置左翼抵擋敵軍優勢右翼的進攻,讓右翼的帝國軍負責進攻。除此之外,蒂力判定波希米亞人由於家園被毀,他們此刻肯定士氣低落,因此他決定從敵軍左翼入手展開進攻,派出騎兵去嘗試進攻敵軍。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重騎兵依舊是三十年戰爭期間一支可怕的戰鬥力量

果不其然,波希米亞人見到敵軍來襲不但沒有做出防禦反擊的姿態,反而忙不迭地向後撤退。蒂力見狀果斷下令加大右翼兵力投放,波希米亞人在猛攻之下迅速潰不成軍

為了挽救戰局,安哈爾特公爵急忙下令兒子克里斯蒂安二世率重騎兵衝擊敵陣撕開陣線,並令重步兵快速跟進,天主教軍雖然在騎兵的衝鋒下傷亡慘重,但蒂力元帥隨即下令自己的預備隊騎兵頂上去補住缺口,衝入敵陣失去衝擊力的新教同盟騎兵面對敵軍的反擊不得不趕緊回撤,而後面跟進的重步兵見狀以為己方騎兵正在潰逃而士氣大減,他們僅僅排射一輪火槍後就趕緊撤退了,左翼波希米亞人的潰逃以及右翼進攻部隊的失利引發了連鎖反應,新教同盟軍頓時潰不成軍,無心再戰。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帝國騎兵在白山戰役中表現優異,他們既保住了陣線又衝潰了敵軍左翼

蒂力元帥下令全軍出擊,他親自帶領著2000名巴伐利亞驃騎兵追殺殘敵。白山戰役以天主教軍的大勝而宣告結束,天主教軍以損失700人的代價殲滅敵軍4000多人,波希米亞人的損失最為慘重,經此一役,他們再也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他們的戰鬥意志被徹底擊碎。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帝國的騎兵部隊一直讓他們引以為傲

五、天主之地波希米亞

在確保新教徒同盟軍被徹底打散之後,蒂力元帥率軍包圍布拉格。戰敗的消息傳入城內,失去了希望的市民們不得不開城投降。依照皇帝的旨意,蒂力隨即以武力展開了大清洗,弗雷德裡克五世攜妻子倉皇逃跑,來不及撤走的57名波希米亞新教徒貴族被投入監獄,其中的27人被下令在市中心的廣場上公開處斬,剩餘的人被流放。為了徹底肅清波希米亞的新教上層勢力,幾乎所有的新教徒貴族財產被沒收。此外,為了以絕後患,皇帝勒令所有的路德宗和加爾文派平民三天之內做出選擇,要麼改信天主教,繼續生活在波希米亞,要麼拖家帶口離開王國走上顛沛流離背井離鄉之路。所有的新教教堂全部拆毀、新教集會嚴禁出現。

經過斐迪南二世的宗教大清洗,波希米亞的宗教格局被徹底改變,在此後的幾百年裡波希米亞一直是天主教最牢固的大本營之一,新教的旗幟再也沒能插上這片土地。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描繪天主教陣營勝利的油畫,左下為皇帝斐迪南二世

白山戰役徹底終結了波希米亞大叛亂,它同時也對這片土地的文化結構造成了決定性的改變。由於捷克貴族被大量清洗,日耳曼貴族鳩佔鵲巢,原先普遍說捷克語的現象不復存在,德語開始取而代之。在日耳曼人的鐵腕統治下,捷克民族的民族意識要到拿破崙時代之後才會重新覺醒,以至於19世紀捷克著名的民族主義作家阿洛伊斯·捷拉塞克說道,17和18世紀的兩百年,是捷克民族歷史上的黑暗時代。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布拉格的陷落

白山之戰撬動了既有的德意志政治格局。弗雷德裡克五世的領地普法爾茨被西班牙人佔走,他的敗亡引發了新教同盟的解散,作為毗鄰德意志新教諸侯的丹麥王國開始躁動不安,同樣信仰新教的瑞典王國也開始考慮武裝干預。雖然是天主教王國,法國對神羅皇帝倍增的權勢感到恐懼,此後將以"天主孝子"的身份舉棋謀動。

一場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即將以野火燎原之勢,燒遍整個歐洲大陸。

波希米亞之殤:決定捷克百年國運的白山之戰

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戰爭是歐洲最可怖的夢魘,幾乎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