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從剿滅黃巾軍起家的?

東漢後期,政治腐敗,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所謂外戚就是皇太后、皇后、皇妃的家族親戚。加之豪強地主兼併土地,農民變為流民,小規模的起義不斷,遍及全國各地。

到了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道教中的一支——太平道,通過給人治病,在貧苦農民中宣傳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十幾年後,他的信眾就發展到幾十萬人。張角還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這裡所說的“蒼天”就是指東漢朝廷,“黃天”是張角的自稱,或許因為太平道以“中黃太一”為至尊天神的緣故,“甲子年”就是公元184年。其目的就是要發動大規模起義,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太平社會。

當時,就連漢朝宮廷中的衛士和宦官都有信奉太平道的,並願意做內應。

但是由於有人告密,起義骨幹馬元義被捕殺,京城內被捕殺者多達一千多人。張角得知此情況,無奈之下連夜通知各地信徒提前起義。各地起義軍頭裹黃巾,人稱黃巾軍,規模很大,京師震動。

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從剿滅黃巾軍起家的?

黃巾起義範圍示意圖

小說《三國演義》的開頭,講的就是黃巾起義這一段歷史。當時,冀州地區黃巾軍由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直接指揮,打敗了組織抵抗的盧植;潁川黃巾軍打敗了朱儁(jùn)。潁川離東漢都城洛陽很近,皇帝急忙調皇甫嵩、曹操配合朱儁集中兵力攻打潁川起義軍。由於黃巾軍的主體是農民,組織不夠嚴密,加之在戰術和策略上普遍沒有經驗——他們除了攻打官府,殺死官吏外,還攻打豪強地主和士家大族,這讓他們一開始就站在了起義軍的對立面上,並配合官府消滅起義軍。潁川一戰,皇甫嵩借風勢火攻偷襲,朱儁、曹操乘機夾擊,起義軍大敗,損失了幾萬人。

大約十個月後,黃巾軍的主力被官府、豪強地主等的聯合武裝所打敗。張角也在這期間病死。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小股起義軍則繼續戰鬥,持續了二十多年,最後才被鎮壓。

為了消滅起義軍,漢靈帝接受大臣劉焉的建議,將州刺史改為州牧,讓他們掌握地方的軍政大權,以便隨時調動軍隊與起義軍作戰。像劉備做了豫州牧,所以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然而,正因為皇帝下放權力,使得地方州牧逐漸擁兵自重,形成割據一方的軍閥。他們之間相互爭鬥,最後就連皇帝也成為了一顆棋子被軍閥曹操所挾持。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