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的体型非常矮小,为什么驾驭这种马匹的蒙古骑兵却能战胜欧洲骑兵?

慕什塔戈


应该是二者之间使用骑兵的方式不同,以及使用的骑兵的素质。

对于欧洲的那些重骑兵,或者是我们把它统称为骑士阶层,他们就是把骑兵当成一种战场上面中坚力量,只要把骑兵派上场,人家就能开无双直接屠杀的那种,但是我们必须得去想一下,战场上面没有无敌的兵种,每一件事物,每一个骑兵都是消耗品。

随着时代的改变,随着士兵手里面武器的不断改变,以及对于骑兵这种战场上面的突击力量的适应性,真正能够无敌的具装骑兵已经不见了,面对一只中装的骑兵部队,也是有足够的应对方法,所以说骑兵部队必须转型,或者是变回原来的那种没有任何防具的轻型骑兵。

这并不是说,骑兵身上不装任何装甲,不过他身上的铠甲相对于同时代的武器来讲,就不是那种能够完全把对方武器的防御下来。

这一点,蒙古人就看得很开,他们使用骑兵的方法,并不是说把骑兵摆在第一线,扛着对方的输出就直接上了,而是选择一种机动性的作战,或者有点儿类似于毛泽东所提出的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思路,这也就造成了蒙古骑兵所使用的战马和当时欧洲人所使用的战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欧洲人的战马体格高大,肌肉健壮,属于那种爆发性特别强,能够快速短时间内进行冲刺的那种战马,而蒙古人使用的战马比较矮小,但是持续爆发力较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从理论上来讲,欧洲人所挑选的战马规格更高,产量更少了,蒙古人所挑选的战马产量更多,这也就造成蒙古骑兵在面对欧洲的那些骑兵的时候,通常会占据一个数量上面的优势,欧洲虽然人多,但大部分都是步兵。

蒙古人与欧洲人作战,更多的是采用一种游击战或者是运动战的方式,不断地在行进间消耗敌人疲惫敌人,然后等待对方疲惫或者是想撤退的时候放出自己的重骑兵,实行雷霆一击,没错,蒙古人手里面是有重骑兵的,通常是保持着四比一的这种作战的规模。

而且蒙古骑兵在面对欧洲骑兵的时候,他们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蒙古高原在成吉思汗没有统一以前那杀戮或者是自相残杀,就没少发生,你比如说成吉思汗铁木真,他原先是一个部落的部落长的儿子,但是后来呢,自己的部落被人屠杀了,自己也差一点点死于非命了,依靠着自己母亲替别人打鱼,才勉强活了下来。由此可见,当时的蒙古并不稳定,正是因为这种恋与一般的环境,诞生了这一批从地狱里面爬出来的蒙古战士。

这些生活在欧洲,生活在古堡里面的那些骑士大老爷,怎么可能面对这一批已经杀红了眼的蒙古骑兵呢?


漩涡鸣人yy


成吉思汗灭掉中亚强国花剌子模,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蒙古马被轻视”,因为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认为蒙古军马无法跨越积雪的阿尔泰山。

摩诃末不是1个末代昏君,而是花剌子模历史上的英主,并且是首个也是最后1个。他继位没几年,就把花剌子模的领土扩张到3倍,甚至制定东征计划。他想起兵打到富饶的中原去,只因成吉思汗征服中原才罢休。

因此,摩诃末嘴里说的话,那就不是放屁,而是一代雄主的金句。然而这一次,他确实错的离谱,蒙古马真的跟其他马有很大不同……

蒙古马矮小多毛,外形上不如阿拉伯马、荷兰马、汉诺威马,短距离冲刺也不如这些马。但是,蒙古马有着持久的耐力,能够长途跋涉,可谓是冷兵器时期最好的战马。

另外,蒙古马生活在条件恶劣的北亚草原,拥有不定时喂养、缺乏休息时间,仍旧有充沛体力的特征,这一点对骑兵作战很有利。其他的高头大马,平时精心喂养,根本没有蒙古马这样的耐挫折性。

并且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马匹是他们的伙伴,养马有一套秘诀。没有战事,蒙古人就让马匹大吃大喝,任其长骠。等到秋高气爽,蒙古马够肥之时,就被骑出来到处瞎跑。经过个把月的奔跑,马身上的骠不见了,露出练出来的肌肉。

一旦开始出去打战,具有先天、后天优势的蒙古马,就很容易秒杀其他马群。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地方统治者,很容易会吃蒙古骑兵的亏……

因此,当成吉思汗的大军翻阅3000米海拔的阿尔泰山,突然出现在花剌子模国面前的时候,摩诃末崩溃了……

“我征服这么多国家,开拓那么多的疆土,想不到最后连一块墓地也没有。”摩诃末被成吉思汗的骑兵部队穷追不舍,身后留下大片大片丢弃的国土,最后乘着船出海。蒙古马只能跑到海边,游泳可不是马的强项,而摩诃末最终老死孤岛。

蒙古马在其他战场表现也很出色,比如对战欧洲马,那是一点都不逊色。经典的战例发生在1223年5月,欧洲骑士穿着重甲追击蒙古军队,相对于换马而骑的蒙古军,欧洲马的速度优势大打折扣。9天后蒙古人退到喀尔喀河畔,后面的追兵早就已经人困马乏,这时候蒙古马反向冲锋,一举击溃骑士军团。

当骁勇善战的蒙古军团,骑着持久耐劳的蒙古马出征,是蒙古帝国征服世界的2大基本保障。战士的武力值够战四方,而蒙古马则有能力驮着战士到达任何地点,可以说是“人马合一”战斗结合。


子屠龙


蒙古的小矮马和欧洲的高大威猛的战马相比在外形上没有一点优势,尤其是欧洲人所崇尚的骑兵方阵冲击,更是排山倒海气势恢宏,若骑蒙古马蒙古军队与之对冲无疑是自寻死路。

但任何实物都不可能绝对完美,欧洲高头大马在体型和冲击力上占据了优势同时却也造就了它的劣势,高头大马虽然彪悍,但自身负重就很大,能短时间内短距离的快速冲击,但就是没有持久能力,勉强跑几天就已经相当疲惫了,更不用说长时间的超长距离垮区域机动。

但这些却是蒙古马的优势,蒙古马其貌不扬,但好处就是耐力显著,它本身负重就轻,因而相对于欧洲的高头大马需要的食物等就更少。

但便使如此,欧洲马和蒙古马的差别也不会相差太大,毕竟属于同一个物种,也不可能有过明显的差别。

蒙古骑兵能长距离的机动的核心有如下几点。

第一,蒙古人相对于北欧人体型和身高都比较小,且多以轻骑兵为主,所以对于单匹马来说承载的重量要远轻于欧洲重甲防护的以冲击力擅长的重骑兵,机动起来更是远远快于对手。

第二,欧洲当时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封建领主制度,马匹是有钱人的象征,马匹一般都是饲养在领主的身边,没有从小训练长距离奔跑的习惯,而蒙古马则不同,是由专人成群的放养模式,马匹从小就跟随马群活动,动辄每天跑很长的距离,而当它们成年后有专人进行驯化,成为战马。

第三,在长距离机动和攻击时蒙古士兵通常要携带三匹马进行轮换和载物,这样不但可以携带足够的补给,也让战马能比较轻松,若这样的机动遇上欧洲的重骑兵团,无疑完爆对手。

这样的对手远不是呆在城堡的封建领主能琢磨透的,而源于围猎的围猎战术更是将机动与攻击完美结合,所以欧洲人不敌也可以理解。


泾水书生


与高大的欧洲马相比,蒙古马有些其貌不扬——个头矮小,皮厚毛粗,短距离冲刺总被拉在身后。然而,彪悍的的蒙古骑兵并不以貌取“马”,始终将蒙古马当成自己的征战四方的伙伴。经他们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无疑是一种优良的军马。

蒙古战马之所以优良,耐力好、不畏严寒、饲养成本低等是主要因素。

有人称,在草原骑乘蒙古马可日行近100公里并连续行走10余天。尽管这种说法从未得到过真实数据的支撑,但新中国成立后的蒙古马耐力赛却让蒙古马的优势一览无余——冠军马只用了3个小时就跑完了100公里的赛程,其速度和耐力令人咋舌。有一种说法认为,历史上只有蒙古草原的部落(比如匈奴、突厥)西迁,而从未有过欧洲人东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人的马不行——还没等到达目的地,高大的欧洲马就被累死了。

另外,蒙古马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可以忍受零下40度的严寒,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存,非常适合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使用。更重要的一点是,母马的马奶还能供人充饥,蒙古马骑兵因而降低了粮草补给方面负担,放心大胆地展开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1223年5月,西征的蒙古大军示敌以弱,连续撤退九天至于己有利的喀尔喀河畔。此时,连续追击的欧洲军队已人困马乏,队形散乱;而蒙古骑兵仍保持着强大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转身突击一举击溃敌军。此战例成为蒙古军马耐力出众的有力证明。


老雪


蒙古马除奈力好体质好外还有一个当时全世界蒙古人独有的对蒙古马训练方法:走碎步,这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小跑步。可别小看这小跑步,就是因为这小跑步它可以让蒙古铁骑日日夜夜不休息的走上一个月士兵累了睡在马背上饿了渴了割马身上一个特定的位喝马血吃点肉干……所以当花喇子模的莫诃谟苏丹对蒙古铁骑的突然到来束手无策一点不奇怪!


骠姚校蔚


题主的问题是错误的,决定战争胜负是战术和指挥,和马有什么关系,马只是个代步工具,蒙古马体力耐力再好,也不能连续的奔跑,跑快了肺会炸。为了能够使骑兵达到连续机动的目的,蒙古军指挥官使用了一人多马的战术,即一个骑兵带好几匹战马,或者就是普通的马,换马不换人,这就像一个行军部队带着一个共享单车单位,车坏了可以随时更换,不用担心损耗。至于后来打仗,蒙古人更擅长佯装败退把敌人引进埋伏圈射杀。这和蒙古马也没关系


比利\n


蒙古马虽矮小,但耐力强,拉锯赛洋马忘尘莫及,所以战场征战续航时间长,胜于其它马。


追梦神舟草原


因为蒙古人先学到了汉人的火药技术,欧州那些城堡自然成了过时的摆设。蒙古人大军团骑兵的快速包抄加上火药摧城拔寨,那时的欧州人当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无所谓81766578


耐力强,不挑食,耐风寒,吃苦耐劳


赵撿子


量变引发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