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新政大学生“半价”购房是窗口还是危机,真正受益有多少?

近日风口,《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其文件内容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文件当中有这样一项规定:对于特定的人才,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在呼和浩特规定范围内半价购房。

呼市新政大学生“半价”购房是窗口还是危机,真正受益有多少?

呼市大学生本科生半价购房的消息一时激起千层浪,消息不胫而走,对于“因城施策”落地表现,也是开先例之河,对人才渴求如秦穆公的招贤令同出一宗,可见呼市对人才的重视。

首先看呼市的背景: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末呼和浩特常住人口为311.5万人,而市区常住人口为215.2万人,基本上属于100万至300万大城市的规模级别。然而,就在近期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需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即使是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也需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呼市新政大学生“半价”购房是窗口还是危机,真正受益有多少?

与本文无关

其次政策区域:

本次政策试点区域为新城区,区域均价达到12000元左右,而呼市的区域处于科技城区域,紧邻呼市东站,可以说诚意满满,并非给予偏远区域的。

呼市新政大学生“半价”购房是窗口还是危机,真正受益有多少?

再次看细则:

但仔细客观地分析这一针对人才半价买房的新政,其实还是有所约束。从表面上看,虽然半价买房颇具吸引力,但实际上,政策背后反映出的是门槛不低,真正的受益者并不多。

在对特定人才的要求上,需要的是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对于往届毕业生则要求3年及以内,并非所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都可以满足条件。其次,对于半价买房是有特定的区域限制的,购买的住宅也是具有安居房的性质,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房。因此,想要半价购买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此外,文件还强调受惠者必须已婚以及具有呼和浩特市的户籍,方可满足申购大学生住宅的条件。可以说,半价买房的新政,还是设置了不少约束和限制。从约束条件来分析,对于申购大学生住宅、半价买房的条件,需要建立在规定年限的应往届毕业生基础上,且需要已婚以及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等要求,这就大大缩小了受益者的范围。试想一下,对于毕业三年及以内的大学生,一方面其本身缺乏资本积蓄的有效来源,原始资本的积累还是处于艰难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则在于结婚本身需要耗费较高的开支成本,且毕业3年内结婚的难度不小。

与特大城市以及部分热门城市相比,呼和浩特本身的竞争优势不算太强,但在人才新政的影响下,却或多或少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但是,其具体的规则要求,却因门槛设置较高,对人才的实际吸引效果也许会有所降低。

呼市新政大学生“半价”购房是窗口还是危机,真正受益有多少?


分析政策成因

1,“因城施策”背景下各城政策均是围绕房住不炒的基调,从自身城市市场实际出发进行的政策微调,以期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

2,呼市房价环比上涨20%,被住建部点名后,积极响应回馈,既要解决库存,也要解决高房价,以及城市的放开人才政策。

3,呼市城改棚户区工程浩大,2017-2019的三年内涉及11.3万户,远远超过呼市10%以上的家庭,建设量巨大。

4,强化中心城市,扩展城市经济发展,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金融是杠杆,土地是供给,人才是房地产最根本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