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为什么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那么大?

娱乐俗人A


老子的道德经绝对是中华文化-文明的思维的精品!没有之一!在中华民族形成了像形文字之后,是最伟大的东方思维的代表著作。浓缩了当时环境条件下的学术思想-经历-经验的总结。是本能的猜测,与无意识中的天地人的概括。显示了人类的思维的奇思妙想!中华民族的奇思妙想。

在21世纪的今天,在伟大的西方科学理论-哲学的引领下。取得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与成就。但是科学理论陷入了瓶颈,没有了方向,目标!才有了机遇-机会。西方哲学-科学理论不能猜想未来!那么人类可以回头去查看历史和它的文献。

总结经验,才能让东方文字-文明的思维财富又一次显露在人们的面前。人类是聪明伟大的!个人又是渺小无助的。所以学前辈们的经验-知识,让我们可以反复的思想-推敲一比较。

今天能够提出老子的《道德经》。是聪明人的总结。其中信息量之大?之全,超出人类认识的智慧范畴。其中之谜,更是让所有专家学者找不着北。精髓就在内涵里。百思难求一得!

我正在努力思考,猜测可能《道德经》预说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究竟是什么?

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吗?

这是一个伟大的问题?需要积累。需要思想碰撞。需要静静的思考!需要伟大的平台。


布衣王兄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老庄思想核心是道,所以老庄思想是形而上的学问,也就是形而上学。至于所谓的哲学,那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学问,跟形而上的道相比是粗鄙不堪的。

华夏文明从伏羲女娲开天一路走来直到老子,一直都是天人合一的。老子是华夏文明最后一位天师。

老子之后天人两分,周公依天道定人道,依天伦定人伦,儒家才横空出世。孔子孟子荀子是进一步把儒家发扬光大的圣人,当社会混乱不堪,人心不古的时候,法家出世戡乱,法家是华夏社会治理的底线,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都是道家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运动,他们的源头都是道家。

如果说华夏文明源头活水是易经,那么华夏文明是思想源头就是老子道德经。

羲皇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得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象,然后从四象到八卦,八卦到二十四卦,确定二十四节气,河图洛书产生,为了表象历法,文字产生,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文字,我们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文化从一开始就达到了巅峰,是最高级的文化。

老子的道德经,通篇都在说天道人道之辩,老子可能并不反对人道,老人认为天道才是恒古不变的,是大道,因为人道是人为制定的,人为制定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

老子的道德经里讲的无为而治,不是粗鄙所理解的什么都不做,混吃等死,老子的无为是无所不为,圣人依靠天道治理国家,百姓依照天道自生自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存。所以老子认为社会和谐都是老天爷给的,这也是老祖宗为什么祭天的由来。圣人只需要通晓历法,及时安排百姓进行生产即可。因此圣人不能贪天之功以人治之国。

华夏文化讲阴阳,天地阴阳二气组成,人也是阴阳二气组成,易经是以太阳运动制定的天道,是阳,道德经里面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都是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的真理,是阴,那么易经和道德经就是华夏文明的阴阳二气,让华夏民族一直站在文明的最高端。





一介布衣411


《逼德经》所包含的中华文化信息与价值,庞大而厚重,前述古往,后启来者,是诸子之魂,百家之根,没有它的磨砺,就不会有儒家。大到宇宙万物,小至一言一行,无不触及,道家引为宗旨,道教奉为信条。这与老子柱下吏的生活经历有关,并非全无倚靠,实为天下纷争,民不堪命而激发他对人生和社会深入思考,并站在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观察,写下的心得。由于其批判的目光和逆向的思维方式,使人产生深奥和神秘,不断被神化,走向玄学,加之其后衍生的《庄子》大而无当,从此老庄哲学令人望而生畏,被束之高阁。

今人研究老子的学说,必须用辨证的批判的态度来进行,复活老子的鲜活面目。

我们乡里,曾经有个读书人,蓝缕起家,置有十余亩川地,一对驴子,虽然清苦,总算能安身立命。土改时,打倒豪强,平均地产,他着实高兴了一阵。高级社收了他的地和驴,他心里发虚,文革时期,揪斗打砸,一般人不敢说话,他气出病来,精神恍惚,无以自适。邻居借给他《道德经》,读完后,豁然开朗,心里海阔天空。他还自学中医,书法也不错,兼擅象棋等等,多才多艺。以此来看,国学的根在《道德经》。


卧龙村116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哲学著作。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并不是在讲他的哲学思想。而是在教君王如何治国之道。通篇著作中并没有所谓的哲学命题,也没有哲学观点和推理论证。他提出“道”这个概念,是为了教君王治国的方法。即治国要遵道而行,不能强求,人为过多干涉。他用对自然界的观察所得出的规律,教君王如何尊道而行。通篇充满了辩证哲理,这种辩证哲理只是一些自然的朴素辩证哲理。光凭这些哲理,并不能说明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历史很多著作中都充满哲理,但并不是纯哲学著作。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各家都想用自己的思想为君王献策,以达到治国的目的。老子也不例外。他所著的这部道德经,正是为帝王治国之用。无为而治便是它的主题思想。他叫君王遵道无为而治,因为无为而无不为。他的理论是一套治国方略。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小国寡民政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便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国度。其实这是一种倒退的想法。和孔子的恢复周礼同出一辙。

《道德经》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它内容丰富深刻,语言简练,富有哲理,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所以成为千古流传之佳作。


非常各


老子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著作《道德经》传世。

老子传尹喜,之后经庄子、烈子等,道家学派逐渐发展成了“道教”。“道教”以“黄老”(黄帝、老子)学说为主要内容,是我国唯一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本土宗教”。中国历史上,“智者”的形象人物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伯,及其社会活动,等等,无不与道教或道家思想有关。

中国道教名胜之地五台山,设有道教之神玄武大帝(真武大帝)塑像,在明朝曾受皇帝赐封。另有道教名人张三丰,社会影响极大。《道德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虽为世间哲学著作,但其智慧思想境界极高。但凡智者,无不览阅、研究《道德经》,以明“崇德而重道”之理。

故而,《道德经》这一哲学书籍,在中国影响的确很大。


沃克特尔


道德经原本是古籍老子五千言被篡改了作者是西周守藏史李耳而炮制出来的”道德经”,源内涵变动不大的根本原因是是那是探索自然未知的成果!尽管董仲书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又如何能憾得动由所有星球参与的混成運動生成的天道的動态平衡来求生存下去的宇宙共同作为的行为呢?除了儒术惯用巧言舌辩的弄虚作假来哗众取宠除了能欺骗人之外对于天道的所有星球参与的混成運動的動态平衡的運行的作用是无能为力的!儒术者与耶哲者为何都要拒绝依据事实存在为真实的原则而惯用巧言舌辩的辩证法呢?可以使用团伙成员之间的没有什么事实依据或者伪造出来的事实依据相互作”以书为证”的作伪证来证明自己正确!故不依据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而使用引经据典的圣人之言与权威之论作为评价标准来愚弄黎民百姓的伎俩很习惯封别人是什么就咬住不放企图使谣言重复千遍的心理控制术或者西学的洗脑术固化别人的思想误以为是真理!故有玩权谋术者有句名言”谣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理了”!假若有谁没见过权谋术是什么样子的就可以从该设计提问中观察到初级权谋术了!”为何《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这就是毫无事实依据而炮制出的谣言!用来蛊惑只知照搬照抄者为其充当炮灰之用!

如何破除”谣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的权谋蛊惑术呢?依据事实存在为真实的原则去看看《道德经》的内容是否是阐述的哲学?就得用道德经阐述的事实存在与哲学宣扬的”二元悖反”的分裂斗争而道德经的”道”是相关多元混成運動出来共同体的動态平衡的活人社会的求生存下去的”道理与德行”的遵循自然规律去作为的原创财富的文化在運行方向上都是背道而驰的!那道德经如何能变成哲学?除了使用谣言迷惑的权谋术之外就没有谁有脸面如此不顾事实存在的真相来炮制蛊惑术的!……使用活人自己的生命運行性能去为人处事是非常重要的的事情!否则就会不断地上当受骗……


公议


老子是人类自由主义思想的先驱,《道德经》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经典,它的10大思想精髓是: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敞而新成。4、知人者智,知自者明。5、无为而无不为。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知人事天莫若啬。8、治大国若烹小鲜。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0、善用人者为天下。用现在哲学观释之就是八条:1、对立统一的思维。2、逆向思维,3、不争思维。4、利他思维。5、战胜自己的思维。6、守柔贵雌的智慧。7、更重视“无”的价值。8、守正出奇的思维。所以我们联系人生的体验,就可以理解:如果心存私念、所为非人,要做到“后其身”、“外其身”,一时一事或许可能,持久而为就做不到了。老子的“无私”是真“无私”而不是假“无私”,老子所提倡的行道是化繁为简的人生处世哲理。


渔丈人2


中国文化的根源是道家文化,那么道家文化的根本就是道家哲学!但是《道德经》是一本讲哲学的书吗?绝对不是。这是一本帝王面南之术的箴言汇总。它不像《管》《商》《申》《韩》那么具体,但是它的言有宗事有君,绝不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乱讲,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讲天道原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恒无为,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为……。……成事述功,百姓皆谓“我自然”。简单来说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在道家哲学基础之上,是名法两家构建起来的政治学,国家的统治离不开完善的政治制度,完善的政治制度必须建立在成熟的哲学基础之上。由此可见,道家哲学对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多么重要!


大秦魂的微博


想偿试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想明确一些观点.一是哲学书为什么对社会影响大.二是《道德经》对传统文化影响大.有些问题一个人的观点难免片面性,人与人的观点的差异不是对或错的问题,而是谁的观点更接近真理的问题.道德经不是对传统文化,而是对中国文化,或者说世界文化,文明影响大,他与现代文化和也存在承前启后的作用,换句话讲,他们是现代文化和文明的根,有一部分人总想将古文化文明割裂开来,认为古文化与现代文化没有关系,古文化是封建迷信的是错的,现代文化文明是17世纪突然产生的,是一种不同于旧文明的新品种.所以对古的东西,从言词和行为上都割裂的很清楚.这种认知说到底是浅薄的,人们持反对态度的事物大多是你不了解他,或是一知半解,等你深入的了解了他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中国文化最著名的典集是易经,道德经是对易经的理解和解释,他是一切理论的观点的拫基,只有深刻理解了道德经,才能的知道所有知识产生的源泉的拫基,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找到一个归宿,你如果有了相当的知识,那你就会发现对道德经的赞誉怎么说都不为过


用户102172102


道德经不是哲学!哲学是舶来品(参考百度里对哲学的解读),远不如我们这些经典更实用更有价值更有深远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称为子学、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用主张的内容来称呼,例如儒家该称之为儒学,道教也不叫道教,叫道家或者老庄学。佛教应该是佛学,原来的寺就叫讲寺。还有主张“理”为万物之本的朱熹,与主张“心”是本原的陆九渊、王阳明,前者是理学集大成者,后者则是心学代表。

哲学是思维层面的学问,方向是研究外面的!虽然讲世界、宇宙、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但他以研究居多,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但很多未知领域科学都解释说明不了,所以很多是判断和推理及假设还有幻想。

中国的学问方向是向内发现的,注意不是研究!是做人做事的感悟和体会。是由心而发不是思维层面的。比如道德经是老子修炼大彻大悟后留下的教人开悟的著作。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录。各种佛经都是释迦摩尼开悟后在修行过程中的开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