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宋没有幽云能存在164年,而明朝仅仅失去辽东就灭了?

漢秉威信总率万国


因为双方的差距和国际背景很不一样啊。

北宋虽然从开始就没有完整的占据幽州,但是它在当时是一个强大的新兴王朝,至少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有着强大的军队。虽然真宗之后,北宋的军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自保尚可。更何况宋军也不全是垃圾,西夏反叛之后,北宋在西北常年安置的西军,因为长期受到战争的洗礼,那战斗力也不是盖的。再者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北方边境大致就变得安稳多了,宋辽之间几乎没有战争,也就不会说谁灭了谁。


再看大明,失去辽东的时候已经日暮西山,整个国家能打的军队早后,就在三大征中消耗大半。当后金兴起之后,孱弱的明军没有选择依城守卫,而是主动出击,结果就把明朝当时的精锐部队都给耗尽了。之后虽然明军又不断训练出新的军队,但是和八旗军相比战斗力还是差距很大。在长期的拉锯战中,以及内部农民军的“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朝最终还是耗尽了自己的精锐军事力量。


此外,明朝和宋朝在对外政策上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北宋在澶州和辽军持平之后,想到的不是继续和辽军硬碰,而是退后一步,希望和辽国议和。而辽国也是有所打算,故而澶渊之盟达成后,两国百年之内几乎相安无事,还互通贸易。

明朝和后金则不然,即使是在大明经济将要崩溃的时候,朝廷依然是鄙视议和的,从1627年开始,皇太极就一直希望可以喝大明议和,重现一个南北朝局面。但是自始至终大部分明朝官员还是把大清看做反叛势力,而朝廷又怎么可以和叛臣媾和呢。所以明清之间就一直这么干耗着,打也打不过人家,还不议和,白白消耗着国库,以至于最后被榨干。



总政治角度分析,宋朝的政治富有活力,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败像,国家的财政虽然经常赤字,但是很快就能补上,总的来北宋的朝廷可以充分的运用民间的资产来维系国家的稳定,并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而明末时大明的政治形式已经几近崩溃,财政受到藩王、卫所军官和大贵族以及很多地主的投机取巧的损害,已经很难在发挥作用。腐败的官员比比皆是,严苛的吏治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从农民起义上就可以看出,宋代的农民起义虽然多,但基本上都是小地方闹腾,掀不起全国之势。而明朝的农民起义一闹就是几个省连成一片的那种,让国家应接不暇。



最后说一下自然问题,整个北宋,大部分时间气候还是较为温和的,没什么太过分的连续性天灾。但是整个明末都处在一个小冰期阶段,好天气一共没几年,天天不是旱灾、严寒就是蝗灾瘟疫的,直接影响了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加剧了国家的衰败。


火器工坊


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制度、价值观等等诸多方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里试着对比一下北宋和明朝的几点不同之处:



一、北宋富而明朝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北宋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的一个朝代,北宋初年的财政收入有1600万两,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达到了6000万两,而到了南宋时期更是窜到了惊人的1.2亿两。对比明朝的财政收入,最好的时期在张居正变法的万历十年,周寺积金400万两。再对比清朝,到了清朝末年洋务运动那一会儿,财政收入才8000万两。对比一下,宋朝就是当时的超级大国,真的不缺钱。大家知道,战争是需要钱的,而北宋就像一栋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大楼,在灾难面前,花钱的地方总能够撑得住。宋朝先是打平了辽国,又联手蒙古灭了金国,最后又和蒙古死扛了近百年,没有钱是绝对做不到的。反观明朝,在对抗后金、对抗李自成起义的时候,崇祯穷的只差没把自己的黄袍拿出去当了。



宋朝有多富,看一下司马光的说法,丝绸衣服在盛唐只有有钱人家才舍得穿,而北宋时期的一线城市,贩夫走卒穿丝绸的比比皆是。就拿拿包拯来说,他一年的俸禄加上补贴,折合现在人民币一千万元左右,试想当今有哪一位公务员的阳光收入在1000万?在汉唐时期,是全民免费劳役,到了宋朝,国家工程全是政府花钱雇人干。


放眼世界,当时北宋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到了南宋一度达到了51%,今天中国占全世界的16.7%美国占22%,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宋朝有多么富。

宋朝为何如此富有?1、宋朝赵匡胤从后周郭威、柴荣手里接过的就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在陈桥驿兵变,和平街班后,这一切都归了宋朝,后来赵匡胤、赵光义哥俩攻取南唐、巴蜀之地,也是稳定发展了几十年的经济区域。宋朝开国之初,重要的几个经济带中原、南唐、巴蜀都没有经过战火的过度摧残,几乎是和平交接给北宋王朝。这不像唐朝开国之初的满目疮痍,也不想像明朝开国之初的饿殍遍地。底子厚,发展起来自然迅猛

2、宋朝建立了完备而又严密的税收制度。中央有三司,地方上有转运司、提举司,还有大大小小的监管,各个部门犹如一支强大的网,严密运转有相互监督,使国家该拿的钱,一分不少。宋朝还有有一个特点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翼齐飞,大力发展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在王安石时代,诞生了人类第一部海外贸易法——《元丰法》,海外贸易就像一台吸金机器,吸收着全世界的财富。


宋朝的财富主要来自由商业税,北宋初年占25%,到了宋真宗时期,商业税站到了75%,并且整个宋朝,对田赋的征收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逢年过节,中央还要减田赋。与其说宋朝是一个农业国,还不如说是一个活脱脱的商业帝国。

反观明朝,不光是海禁,该收的钱他没收上来。朱元璋为了让后世子孙衣食无忧,规定免税,甚至到了晚明时期,富户人家只要给收税的人一点钱,交多少税自己看着办。在崇祯一朝,听信东林党人建议,免除了南方富有工商业者的税,加到了北方农民的田赋里面。当时北方蝗灾、旱灾不断,吃饭都成问题还要缴税,老百姓自然要造反,这也是孙传庭说“李自成可以失败无数次,而我只能失败一次”的原因。



二,文官集团对待皇帝的态度取决于皇帝对待文臣的态度。终宋一朝,自赵匡胤开始,历代皇帝都有一个祖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是对士大夫阶层最好的一个朝代,赵匡胤从唐朝、五代十国的乱像中总结出了一个经验,重文抑武。只要不是谋反,皇帝不能杀士大夫,犯了错,顶多就是下放到地方上历练,说不定过几年又重新启用。士为知己者死,“君王予我国土,我以国土视之。”皇帝和士大夫阶层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甚至为了君王,为了国家,我可以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



北宋南迁之后,士大夫阶层依然拥戴康王赵构,南宋末年,他们同样拥戴南宋幼主,即使和皇帝一起跳海也要荣辱与共。知恩图报,这也是文天祥宁愿选择死也不投降忽必烈的原因。

这种精神在明朝末年有没有?没有。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历任君王对文官集团都极为苛刻,不仅是俸禄低,补贴没有,更要命的是只允许你成功,不允许你失败,一单战败,后果很惨,哪怕是言论不当,重则杀头,轻则梃仗。皇帝待大臣如猪狗,大臣自然要离心离德,大难临头各自飞。明末崇祯想要南迁,左中允李明睿大力支持,但是当在朝堂上议论时,群臣激愤,说是有辱国家颜面,有辱列祖列宗,就这样东林党人把挽救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希望给喷没了。在他们看来,天下是老朱家的,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大不了换个主子另作高官,但是李自成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在搜刮了7000万两白银之后,斩首。

三,北宋的灭亡只是一个偶然,而明朝灭亡是油尽灯沽的必然结果。北宋灭亡是在建国百余年之后,制度的潜力和惯性远没有结束。而明朝自万历十五年开始,所有的改革陷于停滞,随之而来的党争耗尽了大明王朝最后一点生机。在内忧外患下,再也没有人可以挡得住八旗骑兵。

在国家危亡之际,再险要的关口也有沦陷的那一天,只有人心才是最坚固的长城。


品读春秋001


北宋之所以在没有幽云十六州的情况下存在164年,关键在于“澶渊之盟”的签订,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北宋皇帝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宋军将士士气高昂,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军统帅萧挞览,一鼓作气击溃辽军,此战以后,辽国萧太后认为辽国无力灭宋,此时辽宋军事实力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双方均未形成对对方的压倒性优势,于是双方均有意议和,从而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签订,“澶渊之盟”的签订后,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互不攻伐,至此辽宋百年无战事,获得了100多年的和平。


反观明朝,并不是失去辽东就灭亡了,明之亡亡于天灾人祸,由于天灾关中和河南大饥,流民四起,明军是因为在辽东战场上多次失败,导致精锐尽失,后来随着孙传庭在潼关的失败,明朝已经没有能力抽出更多的精力镇压农民起义了,农民军完全控制了陕西,并一度进逼京师。辽东战场,由于崇祯皇帝急功近利,集中全国11万大军,想一举解决辽东问题,进而集中兵力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崇祯在不了解战局的情况下,催促洪承畴出兵,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祖大寿降,吴三桂退守山海关一线,至此,明朝政府在内线和外线全面溃败。

明军再也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李自成的农民军所到之处,官军皆望风而降。1644年三月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崇祯皇帝的死,很突然,由于崇祯事先没有准备好后事,也没有将太子送往南京监国,导致后来各路藩王互相自立,互相攻伐,最终在清军的绞杀下相继灭亡。


大飞哥爱历史


这个从长程来看,两汉之后,帝国崩溃,经过四百年大分裂的过渡,到唐宋时期,终于完成了帝国的再建,政治上的三省六部,社会上的士族衰落,平民地主崛起,完成了从士族贵族社会到平民社会的过渡,文化上理学完成了儒学的再生。

如果说隋唐是这个过渡的末期,到北宋则完全完成了这个社会转型,所以从整体上看北宋处于帝国再建后的上升期和成熟期,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而明末则处于帝国的衰落期,各种问题丛生。

从北方游牧政权来说,也有区别,辽和金并不以征服北宋为最终目的,获取经济利益仍是主要诉求,所以北宋的岁币外交正是一拍即和的事情,都满足了双方的需要。而蒙古则是以征服土地和人民为主要诉求的,因而宋蒙之间没有达成类似的和平,而有了蒙古的先例,后金只会比蒙元更进一步。

具体来说,北宋的政策更开明,皇帝的平均素质要高过明代,士大夫内部更加团结,党争还没有后来严重,也没有明代的宦官之祸,官僚集团也是人才辈出。商业发展的氛围更加宽松,商业和对外贸易税收远远超过了农业赋税,为两宋政权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而明代主要还是一个农耕国家,实行海禁,限制对外贸易,农业赋税不足以支持帝国后期的运转,明代中后期的皇帝更是各种奇葩,官僚集团内部,官僚和宦官之间斗争激烈残酷,内部秩序不稳。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明代可以说是速亡,而宋代则是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由豫之海


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北宋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多次出兵想要夺取幽云十六州,甚至有几次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最后都是失败了,这和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辽宋金三朝,无论是大辽时期还是金时期,单纯的军事实力是完全没有办法和两宋并列的,甚至金灭辽时仅仅拥有数万军队而已,更不要提经济情况了,所以辽金是没有完全吞并两宋的实力的,两宋最大的问题在于皇帝,重文轻武和遥控指挥的方式让两宋的武将十分受累,这也是总打败仗的原因。至于,两宋没有幽云十六州而依旧存在的原因除了辽金实力不行以外还有就是两宋懂得委曲求全,年年岁贡,称弟称臣称侄的,辽金也就做了顺水人情。


至于大明,失去辽东并不是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可以搞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土地兼并和大明内部的党争,满清仅仅占有辽东是毫无机会的,明末辽东的重要性并没有满清形容的那么重要,不要被满清的自我抬高而迷惑。大明王朝实际亡于大顺,也就是闯王李自成的手底下,闯王是自西而来的农民起义军,造成农民起义的原因除了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以外就是土地兼并了,被闯王不费多大力气攻破北京城的原因更多的在于明朝时期的党争。党争之祸,祸国殃民。


所以,明朝并没仅仅失去辽东才灭亡的,明亡于大顺,亡于土地兼并,亡于党争,非亡于满清!


历史小迷哥


大家好!我是燕月阁!

如有不对,烦请指正。若有不同,恭听君言。


那我就简单点说吧。北宋之所以在失去幽云十六州这一天然屏障后,又极度缺乏战马,军事力量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存在很久,就与以下几点离不开了。

  1. 北宋初期乃至中期,军事力量仍然较强(除了骑兵),军事科技水平(如床子弩、火器等)和军队战斗力都较强。

  2. 北宋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北宋交子了解一下),对外贸易也相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了解一下),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注意,“有钱”,这俩字划重点,很重要)

  3. 北宋统治者能屈能伸,可以议和就绝不硬刚。(檀渊之盟,保持了几十近百年的和平)

  4. 宋朝重文轻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文官待遇极好,有非叛不杀的说法,所以士大夫集团更团结,更忠诚于皇帝,党争程度远低于明朝,还没有宦官干政(出现文天祥,文人跳海殉国也不足为奇了。)。

  5. 北宋皇帝相比之下,更加靠谱。换句话说,都更像皇帝,因此北宋的农民暴动更少,且声势较小。

所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北宋依然在积弱的情况下,依然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存在着。而明朝在失去辽东时候,面临的问题,又与北宋不一样。此时明朝在经历了角斗士皇帝(正德帝朱厚照)、道士皇帝(嘉靖帝朱厚熜)、色魔皇帝(隆庆帝朱载垕)、怠工皇帝(万历帝朱翊钧)、春药皇帝(泰昌帝朱常洛)、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后早已内部问题重重,即便是劳模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也挽救不了大明的命运。那么在明后期,究竟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1. 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严重,农民起义多,且声势浩大远超北宋。
  2. 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了遏制,商品经济比重很低。加之,小农经济受到摧残,国家经济支撑不够。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贸易迅速衰落,也阻止了外界的交流,使之跟不上时代潮流。对国内商业经济也是一种打击,更丧失了海关税收。一个字,穷。
  3. 政治黑暗,贪污腐败,党争及其严重,又有宦官之祸,国本早已动摇。
  4. 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低。除了部分地区,大多在经过长期的太平,以及官员的腐化后,战斗力低下。
  5. 士大夫阶层不团结于皇帝,对皇帝不够忠诚。明朝对文官相对苛刻,且兴文字狱,导致向心力弱。在国家存亡时刻,大臣有钱,崇祯帝却没钱给军饷。
  6. 明朝后期皇帝不靠谱,也是局势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7. 明朝皇帝就是刚,始终认定后金是叛贼,绝不议和。即错失缓和休养的机会,又逼迫后金继续战争,更不南逃迁都。
  8. 清朝正处于强势崛起时期,军队战斗力较强。


有这些原因,明朝想不灭亡都可能。尤其是明末贪腐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运动十分浩大,导致明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大顺军攻破首都,劳模皇帝也在煤山自挂东南枝了。至此,绵延了276年(1368-1644)的大明王朝灭亡。



燕月阁


北宋和辽国时期,防御技术进步快于攻击技术进步。

骑兵装备重甲,在野战中就有决定性优势;

坚固城墙结合床弩,在守城战中就有决定性优势。

南宋和蒙古时期,火药技术大量应用于战场,火砲攻城效率大增,平原城池一旦断绝补给难以固守。

南宋只能退守长江至江南水网一线,在蒙古无水军之前,尚可凭水路维持城池补给。

最终蒙古未亡于兄弟争位之内斗,南宋先亡于刘整叛国、水军投敌、长江防线崩盘。

明清时期,火炮技术已非常发达。

袁崇焕守辽时,后金有骑兵优势野战无敌;明军则可以凭坚城加红夷大炮射程和威力优势,固守城池。

崇祯杀袁崇焕后,反而与孙元化重用皮岛兵匪,提拔掌控明末战略火箭军——葡式训练红夷火炮部队。随3顺汉奸降清,变相为满清输送时东亚最先进的火炮技术!打破了明清脆弱的军事攻守平衡,清军综合实力远超明军之上。

松锦之战时,清军围点打援。待崇祯催战,明军陷入清军包围后,清军迅速截断明军粮道,同时搬出3倍于明军的红夷大炮围歼明军。

满清入关时,装备大小火炮900门,其中红夷大炮不下60门。精锐骑兵可野战决胜;集中使用红夷大炮,则可攻克华夏任何一座城池。

一盘散沙的大顺、大西、各路南明,在此时的清军面前,犹如排队碰石头的一篮子鸡蛋,等着清军集中兵力一一攻克。

国之重器,交于匪手!

用人失察,竖子成名!

变相资敌,天下危亡!

崇祯生剐袁崇焕,3分关宁铁骑,自毁明军机动打击能力!崇祯重用皮岛兵匪,变相输送重型火炮技术于满清!崇祯,实为华夏沦亡之罪魁祸首!!!


白马非马1001


明军主力都在辽东长城一线 辽东是屏护京师的要地 明朝后期最精锐的辽东军 打完倭寇就北上的浙军即戚家军和关宁军都在这里驻扎 辽东地区和京畿地区又缺乏战略纵深 明军主力关内关外反复来回作战最主要的是几十年的拉锯战把这些主力部队特别是最后一次松锦战役都消耗殆尽 也就很快被势如破竹 但南明还是坚持了几十年 北宋就没收复过幽燕地区 统治核心区又是无险可守的河南平原 至于能存在那么久 一个原因是因为初期北宋和辽国谁也吃不掉谁 北宋几次北伐失败 辽国几次南下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而且宋朝主动花钱买和平 双方就没爆发什么大冲突了 可西夏崛起 北宋屡战屡败 只能不断从北线抽调兵力去西线防西夏 最后金国入侵的时候一触即溃 汴梁陷落


风来的时候


北宋是在后周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前提下,被赵匡胤篡位后建立的、在当时相对来说还比较强盛的一个国家。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都是比较厉害的角色。当时后周世宗柴荣,向北打败了北汉政权和契丹,连下霸、雄、易三州,已经接近了幽州(因世宗忽然病故);向南先后打败了后蜀和南唐,夺得了后蜀的秦、凤、阶、成四州,迫使南唐割让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广大中原地区的后周王朝其时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条件。赵匡胤在后周的基础上,先后彻底消灭了北方的北汉和南方的南唐、南平、后蜀、南汉、吴越和楚政权,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的战乱局面。但是北宋的周边仍然有辽(契丹)、西夏、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不过,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暂时已不具备和北宋抗衡的实力,辽也不例外。

明朝在失去辽东的时候,正是明朝日益衰弱而清朝强势崛起之际。明朝失去了辽东,等于完全失去了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一旦山海关失陷,则京师已无险可守。

这就是原因之所在。


亦喻之


这个不能这样比较的,情形是不一样的,相比较宋内部问题比小,敌方没能力灭宋,明是内部崩盘,才导致满清捡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