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可能實現人工智能嗎?

月下燈紅


中醫是有可能實現人工智能的,而且比西醫更容易實現。中醫靠的是大數據,比如人的舌象出現什麼特徵,就有可能是什麼病。隨著大數據的積累越來越多,結果判定越來越準確。這是由表知裡,由外揣內的方法,特別適合人工智能加大數據。而西醫主要是化學,人工智能不好派上用場。

人工智能結合中醫大數據,可以大大提高中醫診斷的水平,改變目前魚龍混雜,診療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態。提高80%的基層醫生的診療效果,對於中國原創性成果的發掘,以及人民群眾對中醫的體驗都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減少了人工,因而可以是非常便宜的,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知道治療的方法,甚至可以免費。每個人用手機照一下就大概可以知道是什麼病,看什麼科,再去做相關檢查。人工智能在中醫方面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發掘人體潛能


不可能。

中醫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臟腑理論,也就是虛的理論,無法量化。望聞問診也得量化,這個沒有大數據支持。最基礎的經絡理論都懸在空中,各種脈象確定也憑人的悟性,……如何量化?

人工智能不是簡單搜索,得建立數學模型,採用合適的取值範圍,從而解決問題。無法量化的東西根本不可能建立數學模型。像五行理論,只是古人觀察手段低下建立的哲學模型,科學發展到今天,相生相剋有很多反例。中醫儘管有很多門派和爭論,但基礎理論一直沒有變動,也一直反對變動。






鄧煒定


人工智能不適用醫療診斷行為。

醫療診斷如果實行人工智能,那就是真把人當成物品了。

任何一種與醫療有關的行為都侷限在人體自身規律之中。

人體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有機整體,始終都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此時的數據說明不了彼時的健康狀態,且,由疾病的唯一性及治療效果的唯一性可知,不同的人體存在差異,用同一標準衡量不同動態的個體,必然存在誤差,甚者發生謬誤。

人之生命,至高無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來不得半點虛偽及假設。

參見:《健康資本論》之人體是一動態有機整體。


肖伯謙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判斷方法是望聞問切,講究的是千人千方,這些都要靠多年的經驗和積累,最容易被搞的玄乎神乎,也是中醫屢受騙人詬病的原因,而今天人工智能的出現,恰恰可以讓這種經驗和積累變成讓人信任的科學。人臉識別技術替代望,高精度聲音傳感器嗅覺傳感器替代聞,機器人技術替代問,觸覺傳感器替代切,只要有足夠的大數據,千人千方、望聞問切全能實現,甚至經絡理論也易如反掌,到那時,中醫必將再次輝煌,同西方醫學一起為人類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