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哈嘍大家好,我是喜歡歷史,專注於歷史的小編九州。中華歷史是一個充滿的了浪漫和神秘的國家,而這一點在詩詞方面更是展現的非常明顯。在東晉到南朝宋這段時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的名字叫做陶淵明,這個詩人可不簡單,田園詩派創始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聽名字就特別的厲害,但是最厲害的還是一點,對菊花的熱愛。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看看陶淵明的詩詞,首先是最有人氣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飲酒其七》中的“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以及《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都是這樣。而在外人的眼中,陶淵明對菊花的熱愛也早就瞞不住了,看看周敦頤《愛蓮說》中寫的:“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陶淵明之後,很少有人會聽到這種消息了。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詩人,讓很多的人不解,為什麼陶淵明為何會只愛菊呢?這菊花也沒有特別的漂亮啊,而且包含的意思也不是說特別的好,難道陶淵明對自己的親人和孩子都不愛了嗎?實際上看完這首詩就明白了,陶淵明真的不是不想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兒子惹的禍啊!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在陶淵明的詩詞中,有一首專門寫自己孩子的詩,叫做《責子》,聽名字就知道意思了。其中有四句是這麼寫的:“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陶淵明這些個孩子和他的差距了。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首先是這大兒子阿舒,年紀已經16歲了,二八一十六。但是這如果要說懶惰的話,那是無人能比的啊,沒有誰比得過他,陶淵明這意見還是蠻大的。再是二兒子阿宣,馬上就要15歲了,志學就是15歲的意思,出自《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但是這二兒子卻一點都不喜歡學習,差強人意。接著是三兒子四兒子阿雍和阿端,年紀已經有了13歲了,但是卻不認識七和八。還有最小的兒子通兒,也有9歲的年齡了,但是卻只知道去找梨子和栗子。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最後陶淵明是無奈了,說了一句:“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意思是,如果上天安排的命運就是這樣的話,那就只有喝完杯中的酒了。命數是這樣,沒辦法是不是,所以不強求,佛系走一波。而孩子都混不出去,你說這做父親的還真的那麼愛他們嗎?只愛菊花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陶淵明只愛菊不愛孩子?看完他這首詩明白了,都是兒子惹的禍啊!

好了,這一期到這裡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閱讀。當然了,愛菊肯定不是因為這些原因了,主要還是講詩,煩雜之餘娛樂娛樂,不必當真,不必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