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妃死後,武則天是如何對待她的三個孩子的?

玉玲瓏格格


武則天文武兼修,14歲入宮,封為才人。

唐太宗得了一匹寶馬,性子很烈,無人能降服。就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武才人要去訓馬。她對太宗說:“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武則天殺兄殺姐,殺兒女,殺情敵,殺舊臣,毫不眨眼。誰是她的女皇道路上的障礙,誰就得死!



蕭淑妃,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望族,齊梁皇室後裔,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高安公主。

唐高宗登基之後,蕭氏從良娣晉為淑妃, 蕭氏受寵又善妒,致王皇后失寵,寵冠後宮。

武氏進宮後,被封為昭儀,受寵至極,蕭淑妃便失寵,屢有怨言。

武昭儀找到機會,把王皇后、蕭淑妃一同被廢為庶人,武昭儀成為皇后。 王、蕭二人被囚在密室,四面高牆,只在一扇小門上開了一個很小的孔,以通食物。二人晝夜不見日月,只能淚眼相望,互訴悲苦。



高宗偶去探望,她們看到了希望,期待能有出頭之日。並希望將幽禁的別院命名為"迴心院",唐高宗答應。但武后得知此事,即刻下令將她們各杖擊一百,斬斷手腳、反綁在背後,丟到大酒甕裡做成人彘,悽慘死去。

蕭淑妃被杖擊時,大罵:"武氏狐媚!我來世一定要生為一隻貓,讓武氏轉生為鼠,我要生生扼其喉!"傳說武后為此相當害怕,令皇宮不準養貓。

後來武后命王氏改姓"蟒",蕭氏改姓"梟",把她們的族人流放到嶺南。武則天退位前,給王皇后、蕭淑妃平反,允許其孃家的可以為官。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武氏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是蕭淑妃所親生,母親死後被囚禁。

倆公主在暗無天下的生活條件下,鬱鬱寡歡,以淚洗面,對人生充滿了失望,只能任憑命運的安排,任人擺佈,勉強地活著。 直到她們的弟弟——李弘冒著得罪母親的風險,為兩個姐姐求情,令她們嫁人。

她們當時是在二十三四歲的年齡,當今看不算大。但是在唐朝十三四歲即嫁人,姐妹倆是妥妥的大齡了。



武則天雖然不快,但還是同意了,給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分別選定的駙馬為侍衛權毅和王勖。

後來,二駙馬兵變失敗,均被誅。兩個公主又被囚禁。義陽公主鬱鬱寡歡,很快隨駙馬而去。高安公主一陣絕食後,也開始胡言亂語說自己是觀音菩薩下凡,武后怕遭報應,放了她,後善終。

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雖為親王,但遠離京城且不準回京,長期被武后監視,最終仍難逃一死。

李素節(648年-690年),李治第四子,初封雍王,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

素節幼時就能日誦古詩五百餘言,師從於學士徐齊聯。但在六七歲的年齡遭遇家庭變故,其母被害,自己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母親死後,武則天進讒言,素節被逐出京城,被貶任申州刺史,遠離父親,淡化父子親情,甚至不讓父子相見。

乾封初年(666年),在武則天吹風下,以李素節身體不佳為由,不再召喚他進京朝見。李素節自然明白其中的緣由,自己見父心切,於是寫了一篇《忠孝論》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自己身體很好的狀況,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張柬之派人密呈唐高宗。



儀鳳二年(677年),李素節遭禁錮終身,遷到嶽州安置。 天授元年(690年),李素節遭誣告,被勒令進京,在龍門驛被縊殺,時年四十三歲。同時遭此厄運的還有李素節的兒子李英等九人也遭誅殺。幸運的是,李素節的年幼的四個兒子得以倖免於難,但卻長期被囚禁在雷州。

唐中宗李顯即位後,為同胞兄弟李素節平反,追封為許王,改葬乾陵。

可憐生在帝王家!蕭淑妃香消玉損之後,她的一子二女還能有好結果嗎?其中的是是非非,誰人又能說得清呢?


歷史漫談君


蕭淑妃,一個悲劇色彩濃厚的女人

李治登基當上皇帝,把蕭氏晉升為淑妃。在後宮數以百計的女子中,唐高宗李治最寵愛蕭淑妃。

唐高宗的王皇后嫉妒蕭淑妃、盡力打壓,但是還不解恨。王皇后鼓動高宗,把武媚娘接回宮中,以增加壓制蕭淑妃的力量。

隨著武則天逐步得勢受寵,蕭淑妃感到自己處境越來越不好受。

蕭淑妃使盡手段、費盡心機、傾盡智慧與武則天抗爭,企圖保住自己曾經的優勢,但是,最後還是被徹底打敗,以至於失去了場面、失去的顏面、失去了勢力、失去了手足、最後連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

蕭淑妃失敗得非常慘痛!

武則天首先將蕭淑妃廢黜為庶人,關進黑暗的牢房裡;然後命人把蕭淑妃的手和腳依次砍掉;雙手雙足都沒有之後,蕭淑妃被扔進一口大酒缸中。

頭腦還能正常思考的蕭淑妃,感受著自己所受的折磨,想象到兒女們將會受到什麼樣的痛苦折磨,一雙無助的眼窩中流出比血還愁的淚水。

在酒缸中,身上所有的傷口都被辣酒浸泡,疼痛難忍,蕭淑妃終於在異常痛苦中死去,拋下了永遠無法照看的三個孩子。

蕭淑妃與李治生養三個兒女:大兒子許王李素節;大女兒義陽公主李下玉;小女兒宣城公主。

整死了蕭淑妃,武則天又來如何處置蕭淑妃的三個兒女呢?

在整人方面,武則天多的是手段。

長子李素節:悲慘命運終未逃脫

李素節,從小聰明、勤奮好學,深受父皇唐高宗喜愛,冊封為雍王,官拜雍州牧。

武則天害死其母蕭淑妃後,將李素節貶為申州刺史。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在武則天眼中,李素節不如草,而是一根刺,不拔除心中始終不快。

武則天一面安排幕僚蒐集、編造李素節的犯上、不敬證據;一面在李治耳邊挑撥離間父子關係。

懼怕武則天、自身無主見、平生少智慧的李治,真的開始疏遠兒子李素節。

666年,唐高宗下旨:鑑於李素節常年有病需要休養,以後不再安排他進京拜見。

聰明的李素節明白了,武則天不待見自己。

為了修補父子之間感情上的縫隙,李素節精心寫了一封信《忠孝論》,拜託張柬之轉呈給父皇。

在信中,李素節表明了自己對父皇的赤膽忠心、表達了自己對父皇的殷切思念、也說明了自己身體一切正常。

李素節渴望拜見父皇的錚錚誓言,卻被武則天曲解為做賊心虛、虛情假意、不打自招。

《忠孝論》不但沒有給李素節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招致一降再降、一貶再貶。

在武則天的安排下,李素節離京城越來越遠;所受封地越來越少;政治地位越來越低。

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沒有允許李素節進京參見父皇。

隨著權力增強、地位鞏固,武則天更加肆無忌憚地迫害李素節。

690年,有人誣告李素節謀反篡位,朝廷下旨命令李素節儘快趕到京城。

當李素節走到龍門驛時,武則天安排武林高手,將李素節吊死在館舍的大梁上。

李素節享年43歲,用普通百姓的禮儀安葬在一塊荒郊野地中。

李素節兒子等9個人都被殺死。

義陽公主:31歲嫁人,命蹇時乖、坎坷多難

母親蕭淑妃與武則天爭愛搶寵,失敗後被殘害致死,15歲的義陽公主被打進冷宮——掖庭宮。

掖庭冷宮常年照不到陽光,陰暗潮溼,蚊蠅亂飛,鼠蟲亂竄。

儘管是皇帝的公主,義陽公主也不得不忍受著非人的的生活。有的太監、宮女害怕武則天,連正常的伙食都不能保證提供;衛生狀況也是極其惡劣。

唐高宗李治偶爾想到自己的女兒義陽公主、宣城公主,便向太監詢問情況。知道情況後,李治斗膽主張,要為義陽公主遴選駙馬。

671年,唐高宗把31歲的義陽公主嫁給翊軍權毅。權毅最高官職是右監門衛將軍。

691年,權毅加入反對武則天的陣營,並試圖推翻武則天。結果被武則天殺死。不久之後,義陽公主也與世長辭。

高安公主:晉封長公主,高壽六十六

同樣由於母親蕭淑妃的原因,宣城公主與姐姐義陽公主一起被關進掖庭宮。

與姐姐出嫁同一年,宣城公主嫁給王勖,王勖是穎州刺史。

691年,王勖也參與了反對武則天的行動,失敗後,王勖也被殺死。宣城公主隨後再次被囚禁。

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強迫武則天讓位給唐中宗。

唐中宗將宣城公主升級冊封為長公主,賜封高安公主,並照實賜封千戶食邑。

714年正月,高安公主辭世於長安,終年66歲。

因為蕭淑妃不肯屈服忍讓,導致自己被做成人彘,還殃及三個孩子。

真是:性格決定命運,母親造就兒女。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蕭淑妃和李治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她和武則天在宮鬥中失敗並被殘忍虐殺之後,三個孩子的下場不言而喻相當悲慘。武則天是個能對自己親生女兒和親生兒子都痛下殺手的角色,對於仇敵的兒子女兒當然也不會心慈手軟。

許王李素節是李治第四個兒子,聰明好學,一天能朗誦古詩五百多字,勤奮刻苦,李治特別喜歡他。永徽六年蕭淑妃被武則天囚禁殺害後,年僅十歲的李素節出為申州刺史。乾封初年李治下了一道聖旨,李素節舊病纏身,沒有必要入朝覲見了。其實李素節根本沒病。李素節久不見李治的面,生怕武則天對他下手,就專門寫了一篇《忠孝論》以表忠心。當時李素節的王府倉曹參軍正是日後推翻武周政權逼武則天退位的張柬之,他把李素節寫的這篇文章拿給李治看,武則天非常不高興,讓人告發李素節貪汙受賄,降封鄱陽郡王,安置於袁州。儀鳳二年禁錮終身,改於嶽州安置。武則天當了皇帝后進封李素節許王,累除舒州刺史。天授年間,李素節和李治第三個兒子李上金一起被誣告謀反,要拿到洛陽城審訊,臨走時見到有人辦喪事哭泣,跟左右侍從說,人活一輩子,能夠生病而死真的很不容易,這麼好的事真的不需要哭啊。走到洛陽城南的龍門客棧被縊死,享年四十三歲,武則天令以庶人禮葬之。李素節被殺後,他的幾個兒子李瑛、李琬、李璣、李瑒等九人一起被殺,只有幾個小兒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由於年齡太小倖免於難。

義陽公主是李治長女,名叫李下玉,聰明好學,端莊靈秀, 蕭淑妃被殺後,她和妹妹宣城公主一起被囚禁掖庭宮,二十四歲了還沒嫁人。其實在唐朝二十四歲沒嫁人不算年齡大。大唐女權高漲,最初法定結婚年齡十五,武則天提到二十,太平公主提到二十五。新舊唐書說她四十歲還沒嫁人,不確。因此此時李治才四十四歲,哪來這麼大女兒。武則天長子李弘當了太子後,有一次去掖庭宮視察,看到了這兩個可憐的姐妹,遂生惻隱之心,於是向李治武則天上表,希望把兩個女子嫁出去。武后此時正被李治削減權勢,恰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雖然心中惱怒,但是不好反駁,於是把李下玉嫁給了李治貼身侍衛權毅。權毅為天水郡略陽縣(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出身門閥士族,娶了李下玉之後步步高昇,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大肆清洗李唐舊部,權毅也沒有幸免,被酷吏誣告謀反,於天授二年正法洛陽,死時四十五歲。失去了丈夫的李下玉很快也死掉了。

高安公主是李治第二個女兒,名諱不詳,咸亨二年嫁給李治另一個侍衛王勖,也是名門望族。天授二年,王勖和權毅一起被酷吏誣告殺害。其實兩位駙馬之所以被清洗,就是因為娶了蕭淑妃兩個女兒然後和李唐王朝有了關係。根源還在兩位公主身上。丈夫被殺之後,高安公主依舊被囚禁在掖庭宮,公主九十多天為丈夫守孝,飲食節制,身體素質每下愈況,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此時觀音菩薩四次顯靈在她身上,武則天知道後大為驚異,就放了她一馬。其實這是高安公主自保之道,武則天自稱彌勒佛下凡普度眾生,靠佛教教義為幌子蠱惑黎元,高安公主於是自稱得到了觀音菩薩保佑,武則天再說了也沒必要對一個囚禁在冷宮的弱女子下毒手,於是高安公主一口氣活到開元二年,享年六十六歲,也就在前一年,太平公主被殺。蕭淑妃和武則天的恩怨就此了結。


唐風宋月


武則天向來對情敵、政敵從不手軟,她用骨醉刑整死蕭淑妃,對她的三個兒女也同樣痛下狠手,那麼蕭淑妃死後,武則天是如何對待她的三個孩子的呢?

李治上位之初,專寵蕭淑妃,她先後為李治生下三個孩子,長子李素節,大女兒義陽公主,小女兒宣城公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李治從感業寺接回武則天,生下李弘,一切便變了模樣。蕭淑妃三個孩子都因為母親蕭淑妃與武則天的爭寵之戰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李素節的命運

李素節聰慧過人,小時讀書過目不忘,一天能有五百多首詩的背誦量,父皇李治寵愛有加,6歲便封為雍王。

公元655年,武則天在後宮鬥爭中完勝,她以骨醉之刑導致蕭淑妃殘死,蕭淑妃兒女的生活也逆轉直下。

本是無憂無慮的孩童,突然之間,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原來倍受父母寵愛的孩子,一夕之間,永遠失去母愛,雍王李素節這時才7歲,只知哭泣和傷心,被動聽從命運的安排。

不久武則天便開始對李素節進行打壓,從原來的歧州刺史左遷至申州刺史,小小年紀就讓他遠離京師去當地就任。

李素節離京後,武則天便悄悄派人蒐羅李素節的不合適的言行,一次次地向李治吹枕邊風,李治本來就敏感而柔弱,沒有主見,聽了武則天的一面之辭居然信以為真,也漸漸地疏遠李素節。

公元666年,武則天以李素節常年身體不佳,不宜長途跋涉為由,讓他不必要回京拜見父皇李治,人為的隔斷父子之間的人倫親情。

李素節為了表達自己對父皇的思念,也為了證實自己身體很好,完全能入京拜見父皇,就寫了一篇《忠孝論》託可信之人張柬之帶給父皇,然而此文並沒有起到父子時常相見敘天倫之樂的目的,反而因武則天覺得他忤逆自己,不順從自己的安排,而更加厭惡他。

後來的十多年間,李素節一再被貶,武則天一紙聖意把李素節流放到鄱陽,後來又讓他做了嶽州刺史,一方面讓他遠離父皇,遠離京城,另一方面又削減他的封戶,政治經濟實力一再降低。

直到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他想拜見父皇的心願也未能如願。

隨著武則天廢去李顯、李旦,自立為帝,建國武周,武則天再也無所顧忌了,當有朝臣周興告發李素節謀反,便追逮他到了都城,到了南龍門驛,武則天便派人縊殺了李素節,死時只有四十三歲,武則天廢去他所有賜號,命令像老百姓一樣埋葬他。

李素節的命運從母親蕭淑妃去世後急轉直下,政治地位一降再降,離京城越來越遠,在武則天的強勢打壓下,他自己又不懂得隱忍,不會避其鋒芒,最後不得善終,這是身為帝王之子的悲哀。

兩個公主的歸宿

義陽、宣城公主在母親蕭淑妃死後,被關進了掖廷冷宮,掖廷裡陰冷潮溼,蚊蟲老鼠到處都是,兩個人在這裡一待就是十多年,那些大監宮女看到她們失勢了,便飯菜都送得不及時,甚至有一餐沒一餐,飢餓、寒冷時常侵蝕著他們的肉體,更難過的是沒有任何人理睬她們,她們好像與外界失去了聯繫,在黑暗的掖廷裡不知白天與黑夜,慢慢地兩個人連語言能力快失去了。

然而有一天,她們見到了一線曙光,太子李弘託著病懨懨的身體,撞開了關著她們的宮門,發現她倆後,李弘奏請父皇母后請求嫁了兩個姐姐。

李治欣然同意了,武則天也沒有理由拒絕這一合理要求,於是便替兩人選擇了附馬,此時已30歲左右的義陽公主嫁與了翊軍權毅,後來升為袁州刺史,20多歲的宣城公主嫁給了翊軍王勖,後來升為潁州刺史。

兩個公主成家後,過了十多年低調平淡的生活,只在高宗李治去世的國葬時才回了京城一次。

然而武則天大權在握,要廢皇帝李旦自己稱帝,公元691年附馬權毅、王勖兩人都參加到反對武則天稱帝的陣營,武則天豈會放過和自己作對的人。不久,兩人都會誣告謀反,身首異處。

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受到牽連,又一次被幽禁在掖廷,義陽公主終日鬱鬱寡歡,不久就跟隨附馬去九泉團聚了。

而宣城公主則在掖廷為王勖守孝,一連三個月不吃不喝,眼看也要去見王勖了,有一天突然卻神采飛揚,聲稱自己是觀音菩薩下凡,身體已安然無恙。

這傳奇式的變化,讓正在推行佛教的武則天有所顧忌,便不再過度為難宣城公主。

宣城公主也就得以正常生活,直至公元714年,武則天去世9年後才壽終正寢,享年65歲。

武則天對待政敵、情敵的兒女以心狠手辣著稱,蕭淑妃的三個孩子,受盡磨難是在所難免的,所以生在帝王家的孩子,未必都有幸福的生活,如若沒有九五之尊的道行與能力,一定要低調,避其鋒芒,因為活著最大!活著才有一切!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武則天進宮之前,蕭淑妃憑著絕色的容貌很得唐高宗寵愛。

(蕭淑妃劇照)

不久,蕭淑妃誕下李素節。此後又接連生下了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

由於王皇后無子,恃寵而驕的蕭淑妃,一心想取代她的皇后之位,處處與她針鋒相對,並在唐高宗面前多有讒言。

然而蕭淑妃非但沒有成功上位,反而逼得王皇后不得不借武則天的手段來對付她。

結果這二人哪裡是武則天的對手。不久便在後宮爭鬥中敗下陣來。武則天奪得皇后之位後,便將蕭淑妃和王皇后用極盡殘忍的手段虐殺。

那麼,蕭淑妃所生的三個孩子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

(李素節劇照)

一、李素節。

李素節是唐高宗的第四個兒子,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據《新唐書》記載,他能日誦古詩千言。再加上又是蕭淑妃所生,因此深得高宗喜愛。在他2歲時,便官拜雍州牧。

然而,隨著蕭淑妃宮鬥失敗,李素節的處境也大為不妙。

畢竟,心腸狠毒的武則天,一向不懂得“仁慈”二字。

在她看來,李素節不過是情敵的兒子,並且還深得唐高宗疼愛,若是放任不管,日後必定禍患無窮。

所以,武則天沒少離間李素節和唐高宗的父子之情,最終成功地把李素節調離了京城,從此讓他無緣帝位之爭。

但武則天一向是個趕盡殺絕的主,為了讓李素節沒有機會和唐高宗重敘父子之情,她仍然向唐高宗不斷進諂。

由於武則天善媚,處在溫柔鄉里的唐高宗竟信以為真,於是下旨剝奪了他入宮朝見的資格。

李素節本就惴惴不安,見了聖旨後,知道自己又被冤枉了,為了表白自己的孝心,他連夜寫了一篇《忠孝論》,並讓他的心腹張柬之悄悄帶入宮中,希望唐高宗看到後,能感念他的孝心,允許他繼續入宮朝見。

可是很快,就有密探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沒想到李素節敢在背後做小動作,為了以防萬一,武則天索性將他終身囚禁。

武則天臨朝稱制後,大權在握的她,為了堵住悠悠之口,才赦免了李素節的罪行,並把他封為許王。

然而,武則天怎麼可能讓李素節做個安逸的藩王呢!果然不久就有人誣告李素節謀反。武則天哪裡會放過機會,馬上就勒令李素節進京,要他當面對質。

李素節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不免百般愁悶。他在進京的路上,見有人家在辦喪事,家人都在哀哭,不免感嘆:“能夠病死是多麼幸福的事,為何還要哭泣呢?”

果然,如李素節所料,當他剛踏進洛陽城,武則天就命羈押他的人將他活活縊死。

(義陽公主劇照)

二、義陽公主。

義陽公主是唐高宗的長女,由於生得早,再加上她乖巧可愛,很得唐高宗疼愛了幾年。不過,隨著蕭淑妃的離世,她的厄運也隨之而來,與妹妹高安公主被武則天打入掖庭中,和下人一起做粗使活。

身份高貴的公主淪落到下人的境地,往往會受到下人的仇視和嘲諷。可怕的是,她被打入掖庭後,再也沒有人記得她的存在,於是只能過悲慘的生活。

讓義陽公主重見天日的是太子李弘。

李弘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長子,由於他“仁厚有德”,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

有一次,李弘巡查掖庭,吃驚地發現在那裡竟生活著兩位公主,並且年紀已經都不小了。心生慈悲的他,立刻上表唐高宗和武則天,希望能把已過婚嫁之齡的兩位公主嫁為人婦,並恢復她們的公主身份。

武則天不能反對李弘的諫言,只得不情不願地同意此事,為她隨便挑了叫權毅的侍衛為駙馬。

唐高宗見此,頗為不喜,但並未言語。武則天看到了深知他不滿,於是只得給權毅封了個蘄州府左果毅的職務。

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後,大力打壓李唐宗室,並設立告密機制。不久,權毅便被人誣告謀反,被武則天處死。

失去丈夫的義陽公主不久便在武則天颳起的政治風暴中驚懼而死。

(高安公主劇照)

三、高安公主。

蕭淑妃被武則天整死的時候,高安公主才6歲,但武則天並不因為她年幼便會放過她,直接把她和她姐姐義陽公主打入掖庭。

後來得太子李弘相助,高安公主才脫離掖庭,在武則天的安排下,嫁給了侍衛王勖,當然王勖在娶了她後,平步青去,官階一再得到提升。

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後,發起清洗李唐舊部的政治鬥爭,王勖被人密告謀反,與權毅一同問斬。

王勖死後,高安公主再次被關進掖庭。不過,高安公主卻是個聰明人,她為了自救,稱要為王勖守孝,90多天都不進飲食,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誰知奄奄一息的她,卻突然稱觀音下凡,不久竟精神十足地出現在眾人面前。

眾人大為驚奇,於是問她何故能突然身體無恙,她稱是得了觀音菩薩的保護。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武則天的耳中。當時武則天推崇佛教,並聲稱自己稱帝是彌勒佛下凡普渡眾生。

所以,武則天儘管知道高安公主在糊弄人,但也不能去揭穿她,再加上高安公主對她構不上威脅,所以她便放了高安公主一馬。

公元714年,活了66歲的高安公主不僅看到武則天去世,還看到太平公主去世,眼見恩怨終於劃上了句號,她才溘然而逝。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蕭淑妃,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望族,齊梁皇室後裔。高宗李治為太子時,蕭氏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後,晉為淑妃,寵冠後宮。

在與武則天的宮廷鬥爭中失敗,被廢為庶人,關押在暗室,被武則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終被折磨而死。

蕭淑妃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


李素節,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蕭淑妃。

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蕭淑妃遭武則天殺害後,李素節被貶任申州刺史。

乾封初年(666年),唐高宗下令,以李素節長年患病為由,不再召喚他進京朝見。李素節因此知道武則天猜忌他,於是作《忠孝論》來表明心中想法,但這卻引起武則天對他更加憤怒,將他降封鄱陽郡王,安置袁州。儀鳳二年(677年),李素節遭禁錮終身,遷到嶽州安置。武則天臨朝後,改封葛王,後進封許王,歷任嶽州刺史、舒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李素節遭誣告,被勒令進京,在龍門驛被縊殺,時年四十三歲,以庶人之禮安葬。李素節之子李英等九人同遭誅殺,唯獨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古尚屬年幼,才得以倖免於難,長期囚禁在雷州。唐中宗李顯即位後,追封李素節為許王,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以禮改葬,陪葬乾陵。

義陽公主,唐高宗李治長女,母為蕭淑妃。

始封義陽公主,下嫁翊軍權毅。武則天稱帝后,權毅被殺,李下玉不久後去世。神龍元年追贈金城長公主,四年後附葬乾陵。

高安公主,唐高宗李治第二女,母為蕭淑妃。

初封宣城公主,下嫁潁州刺史王勖。武則天稱帝后,駙馬獲罪,公主回到宮廷中。唐中宗復位後,神龍初,進封宣城長公主,唐睿宗時改封為高安公主,又稱高安大長公主。開元時逝世於長安永平裡的家中。


蘇紀龍讀史


蕭淑妃的美貌跟智慧不相匹配,她雖然鬥得過王皇后,但是遠遠不是武媚孃的對手。當鬥不過別人時,及時投降認輸,也不至於慘死,更不會禍及子女。李治那麼多的嬪妃,為何就王皇后與蕭淑妃遭到了醉刑呢?武則天為何不毒害其他嬪妃呢?說來說去就是捨不得權勢,所以最終禍及自身及家人。

蕭淑妃有一子兩女,分別是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武天后掌權後將李素節誅殺,兩位公主長期遭到囚禁,後分別嫁人,得以壽終正寢。蕭淑妃死得特別慘,她被武天后做成人彘,然後泡在酒缸之中而死,死後自己的姓氏也被修改,武天后賜蕭淑妃族人為“梟”氏,極盡侮辱之能事。

許王李素節深知武天后忌憚他,想找機會處死他,因此他一生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李素節為了向武天后表忠心,專門寫了《忠孝論》來向嫡母武天后表忠心。結果武天后更加猜忌李素節,認為他善於隱忍,終會成為大患,於是將他降封為鄱陽郡王,安置在袁州。

後來李素節遭到終身禁錮,遷到嶽州安置;武則天臨朝後,改封葛王,後進封許王,歷任嶽州刺史、舒州刺史。不過武天后對李素節始終不放心,專門安排了梅花內衛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在武天后的授意下,有人誣告李素節有造反的想法,並押送他到京城接受審問,在龍門譯站李素節自縊身亡。李素節的九個兒子除四個年幼的沒有被殺外,其他五個均遭誅殺。

義陽公主李下玉是李治的大丫頭,始封義陽公主,因母親蕭淑妃爭寵失敗而被囚禁在冷宮中。咸亨二年,三十一歲的義陽公主嫁翊軍權毅,婚後夫妻和睦。天授二年,權毅參與了反對武則天的行動,失敗被殺;義陽公主再次被囚禁,在鬱鬱寡歡之中不久就死了。唐中宗即位後封姐姐義陽公主為金城長公主,景龍三年又為李下玉和權毅主持了陪葬乾陵事宜。

高安公主是李治的二丫頭,最開始封為宣城公主,母親蕭淑妃爭寵失敗後與姐姐義陽公主李下玉一起被囚於掖庭宮。武天后為了籠絡人心,後來將宣城公主下嫁給潁州刺史王勖,王勖參與了反武周事件,被誅殺,宣城公主又遭到囚禁。唐睿宗李旦即位後,賜宣城公主食邑一千五百戶,改封高安公主,享年66歲。


大秦鐵鷹劍士


蕭淑妃是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出身蘭陵蕭氏,祖先可追溯至漢初宰相蕭何,蕭氏在李治尚為太子時就被選入東宮,李治登基後蕭氏被封為淑妃。

蕭氏長相美豔,曾和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王皇后爭寵後宮,但是在武則天得勢後,蕭淑妃和王皇后的下場都是極其悽慘,據史料記載“武后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其屍。“

蕭氏曾為李治生育一子二女,分別是兒:李素節,女兒:義陽公主、高安公主。

蕭淑妃去世時其長女義陽公主年僅15歲,兒子李素節是唐高宗第四子,當時只是個七歲的孩子,失去了母親的庇護,這幾個孩子的命運可想而知,雖然當時的武則天還沒有絕對實力殺死皇子,但是給李治吹吹枕邊風的能力還是有的。

一般來說唐朝初期皇子成年後會到地方出任一州刺史,大概是以京城作為中心,由密至疏,逐漸向外展開的態勢,類似於明初朱元璋將皇子分封各地的情況。

李素節因聰慧曾深得李治歡心,出任岐州刺史,並受封郇王,岐州就是現在的陝西省鳳翔縣南,這個地方離當時唐朝的都城長安很近。

但是隨著武則天枕邊風的奏效李素節被調離京師附近擔任擔任申州刺史(河南省信陽市),後來武則天有以李素節身體有恙不宜覲見為由阻止李素節入宮朝見高宗。

隨著武則天的權勢越來越大,對於李素節的打壓也愈發變本加厲,李素節數次被貶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高宗李治病逝後,武則天以皇太后之尊臨朝聽政,李素節被誣陷謀反被召進京,在路上被縊殺而死,李素節有十三個兒子其中有九人都被誅殺。

因為和武則天的過節,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命運也比較悲催,二人長期被禁於冷宮之中,雖然史書中記載兩位公主“四十不嫁”,但根據各種史料的分析兩人都曾出嫁,義陽公主的駙馬權毅因反對武則天而被殺,公主也在不久後鬱鬱而終。

高安公主下嫁潁州刺史王勖,成功熬到了李家重奪朝政,公元714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一點點歷史


武則天一生,為了掌握最高權力,不遺餘力的剷除異己,不惜犧牲自己的子女,對於敵人的子女,也是毫不留情。

蕭淑妃應該是武則天一生最痛恨的女人之一,都說感情上的妒忌可以讓一個女人變成魔鬼,蕭淑妃與武則天之間的爭鬥,源於一個男人李治。

在武則天與李治有感情之前,蕭淑妃便已嫁給李治,她先後為李治生下三個孩子,長子李素節,大女兒義陽公主,小女兒宣城公主,宮廷之中女人的爭鬥向來都是非常殘酷的。


在武則天與李治結合之前,蕭淑妃與王后的爭鬥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當王皇后知道李志與在感業寺的武則天交往時,為了打壓蕭淑妃,便建議李治把武則天接進宮來。

這既可以讓李治高興,還可以排擠蕭淑妃。只是她沒有想到武則天比蕭淑妃更可怕,這是自己噩夢的開始。

公元655年,武則天徹底打敗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經過18年的奮鬥,終於成為了李治的皇后,同時將王皇后與蕭淑妃貶為庶人。

王皇后與蕭淑妃被貶後,武則天將她們關在一間日月無光的小黑屋裡,每天的飯菜只能從一個小洞裡被送進去。有一天李治念及從前的情分,去看望她們,被武則天得知後,最終將她們送上了死路,還對二人實施了骨醉之刑。

武則天對付完王皇后和蕭淑妃,她不會放過蕭淑妃的三個孩子,武則天把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像犯人一樣關在掖庭,那裡陰冷潮溼,蚊蟲老鼠遍地都是,他們在那裡一呆就是十多年。


宮裡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看他們沒有了勢力,誰都想往她們頭上踩一腳,所以她們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曾經養尊處優的公主,過得還不如一個下人。

直到有一天太子李弘來到掖庭宮見到了兩個姐姐,雖然他們的母親鬥得你死我活,他們的身體裡流的還是同一個父親的血。所以太子李弘奏請李治和武則天,請求讓兩個姐姐嫁人。

李治欣然同意,武則天當然也沒有理由拒絕。

這樣兩個公主分別嫁給了權毅和王勖,從此過上了平淡低調的生活。

然而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想獨自稱帝,這在當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附馬權毅和王勖同其他人一起反對武則天。

後來武則天戰勝了反對派,權毅和王勖也被武則天處死,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自然脫不了干係,再次被關到了掖庭宮。這次義陽公主沒有堅持下來,很快就死了。但是宣城公主堅強的挺了下來,她還想出了一個計策,使自己脫離苦海。

因為武則天信奉佛教,本來在奄奄一息的宣城公主,有一天突然神采奕奕的出現在大家面前,說自己是觀音菩薩下凡,如今身體已經好轉,這不是凡胎。


這時的武則天也相信了她的話,將她放出宮去,宣城公主才過上正常的生活,直到武則天去世後9年,她才壽終正寢,她也是蕭淑妃三個孩子中唯一得善終的人。

蕭淑妃的三個孩子中,武則天花大力氣對付的是他的長子李素節。

李素節從小便聰慧過人,他讀書過目不忘,深得李治的寵愛,6歲時便把她封為了雍王。

蕭淑妃死後,武則天首先對李素節進行打壓,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做申州刺史,遠離京城。

這樣李素節便失去了李治的保護,武則天還讓人收集李素節行為不端的證據,在李治面前告狀。李治聽信了武則天的言辭,對李素節漸漸疏遠。

李素節因為不能回京見到父皇,對李治非常思念。還寫了一篇《忠孝論》託張柬之帶給李治,武則天知道這件事後非常震怒,因此萌生了殺掉李素節的想法。

但是因為李治還在世,她不能隨便行動,只能不斷揪住李素節的錯處,將他一貶再貶,完全沒有了能與自己抗衡的實力。

後來李治駕崩,武則天為了自己做皇帝,不但廢了自己的兒子,也抓緊對李素節進行處置。朝臣周興告發李素節謀反,武則天便趁此機會將李素節置於死地,縊殺了他,李素節死時只有43歲。

蕭淑妃鍾愛的長子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如果他當初能夠韜光隱晦,也許武則天會讓他平淡的過完一生,但是他最終沒有躲過厄運,還是死在了武則天的刀下。


皇家的親情向來淡薄,爭鬥也是你死我活,稍有不慎便會上斷頭臺。武則天的鐵腕和能力確實無人能及,她在上位的過程中沾滿了鮮血。也許在當時的情勢下,她也無可奈何,因為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必須要付出血的代價。

但是活著本就不易,如果李素節能像宣城公主一樣認清形勢,堅持活下去,也許會贏得最終的勝利。但是歷史不會重來,一切已成事實,無可挽回。(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浩瀚文史


蕭淑妃死於武則天之手,一向斬草除根的武則天自然也不會放過她的三個孩子。

首先來說說武則天、蕭淑妃和王皇后之間的鬥爭:

在唐高宗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蕭淑妃是良娣,王皇后是太子妃。蕭淑妃更是接連為李治誕下三個孩子,但是王皇后的肚子卻沒有一點動靜。李治登基稱帝后,王皇后為了剷除蕭氏,決定為李治接回武則天保駕護航,企圖讓武則天為自己所用。只是讓王皇后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枚棋子,不僅鬥贏了蕭淑妃,也將自己拉下了皇后之位,最後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蕭淑妃下臺後,三個孩子自然也難逃牽連。那麼,她引以為傲的三個孩子的境況會怎麼樣呢?

李素節是蕭淑妃唯一的兒子,唐高宗的第四子。李素節自小機智警敏,十分好學,頗得高宗喜愛,年僅8歲就被封為雍王。

但是在蕭淑妃被武則天害死後,李素節的待遇急轉直下:先是被調出京擔任申州刺史,長期不得朝見唐高宗。李素節曾經給高宗寫過《忠孝論》,武則天得知後更加不高興,削減李素節的封地,後來還將李素節禁錮終身。即使武則天一再打壓李素節,卻沒有罪名能夠之其於死地,直至後來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誣陷李素節謀反,武則天終於有了理由徹底剷除李素節。

李素節在進京途中被縊殺而死,他的年長的兒子難逃一死,年幼的兒子則被長期囚禁於雷州。

蕭淑妃膝下有兩名公主: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她們兩人因為蕭淑妃的緣故,被囚禁於掖庭,後來兩人都下嫁給侍衛,她們兩個人的丈夫都因為參與反對武則天的革命被殺,義陽公主在丈夫死後不久,也離開了人世。高安公主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是在神龍革命後,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辟,高安公主得以從苦難中解脫,過上了公主該有的日子。

皇家的鬥爭就是如此的殘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皇室中人死前總是說,下輩子寧願不在帝王家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