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在唐朝井噴般爆發的詩人之中,有為詩人英年早逝,僅僅留下了200多首詩,卻讓人永遠懷念,他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詩歌在唐朝,經過李白和杜甫兩個巔峰時,出現了一個迷茫期,要像李白那麼飄逸豪邁,要像杜甫那麼沉鬱頓挫,都很難超越。因此,最頂尖的詩人們向不同的方向發起挑戰。

比如白居易和元稹,就推行新樂府運動,講究淺顯易懂。李賀則另闢蹊徑,他同為浪漫主義風格,卻和李白的仙氣完全不同,詩歌之中帶有鬼氣。他的想象力同樣瑰麗出奇,但將神話傳說糅合其中,造成奇麗譎幻之觀。時而“鬼燈如漆點松花”,時而“鬼雨灑空草”,時而“百年老梟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這種獨特的風格,讓人毛骨悚然的同時,也感受詩歌的另類魅力。

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有人曾經說過,在所有的一流作家之中,詩人是最早成名的。因為小說家、評論家、散文家大多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足夠的人生閱歷,而詩人則更多依賴靈感和天賦,這些也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年少成名的詩人比比皆是。李賀更是如此,相傳他七歲就能成詩,《唐摭言》、《新唐書》都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李賀七歲的時候,詩文已經火遍當地,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神童。唐朝是個愛詩的朝代,更是個惜才的時代,當時的文壇宗室韓愈和著名文人皇甫湜聽說後,也覺得好奇,便相約前來見識見識。因為當時也有不少所謂的“神童”是被捧出來的,作品不過是捉刀代筆,所以韓愈並不太相信,甚至見到李賀的父親時,還不屑一顧地說:

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豈有不知之理?

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的才子,我不知道就算了,如果是現在還有這樣的才子,我怎麼會不知道?韓愈明顯流露出不信任的態度,他是當時文壇領袖,也深知勤學苦練的重要性,沒人敢反駁他的話。不過,還梳著總角髮型的李賀,在見到二人之後,卻絲毫沒有怯場,他按照兩人的命題《高軒過》,立即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為了杜絕舞弊,這首詩是命題之作,受到相當的限制,但李賀所作結構嚴謹,一氣呵成,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它明顯分為兩個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韓愈、皇甫湜兩人的氣派,並且誇耀他們一個是京城的才子,一個是文壇的巨匠。李賀還將二人的才華,吹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表達了對於兩人的仰慕之情。

最後四句是第二部分,李賀話鋒一轉,牽涉到自己身上,自雲能夠遇到兩位,是莫大的幸運。如果能受到兩人的提攜,說不定也能夠由小蛇變成大龍。在此處,李賀雖然流露出志存高遠之心,卻沒有狂妄自大,而是處處追賢,這怎麼能不讓故意來找茬的韓愈心花怒放?

這首詩是詩壇鬼才即興而作,卻傳唱千古,連韓愈也不得不服

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詩引經據典,結構相當嚴謹,甚至與韓愈本人的《調張籍》很有相似之處,可以說是向韓愈致敬之作。這就相當於在選秀的舞臺上,優雅地唱一首評委的成名曲,怎麼不會令人欣喜?因此,韓愈當場讚揚他真是名副其實的天才,並且邀請他去自己家中做客,由此李賀名揚天下。

雖然李賀才高八斗,但如果說這首《高軒過》是他七歲所作,讀者們是否有些不敢相信?其實,不光你們不信,小珏也不信,這倒不是懷疑李賀的能力,而是對於自然規律的尊重。清朝人王琦就曾經公然質疑,後來根據朱自清的研究論證,斷定這是李賀二十歲時的作品。即便如此,也不影響如此風流佳作的地位,更不會影響李賀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