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帝國14- 韓愈

韓愈


寫韓愈的人生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順便藉此比較深入地探究一下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社會的狀況,比如朝堂之上官僚們的爭鬥,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方式,當時的社會風尚等等。韓愈出身於安史之亂後的幾年,他按部就班地讀書中舉,最後以吏部侍郎,組織部副部長的高官位置結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經歷完整,具有代表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韓愈為人直率坦蕩,不畏權貴,經常仗義直言,他連皇帝都不放過。這讓他一生之中被貶謫數次,但也正是這樣的剛正不阿,不斷地和周圍環境碰撞,擦出火花,這才使得我們能比較好地觀察當時的官場特色。如果換一個八面玲瓏的官場老油條,過著波瀾不驚的官僚生活,反倒很難看出當時的實際情況了。這麼說吧,韓愈很像中唐政局的一條“鯰魚”。

先來看看韓愈的簡歷。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讓我們先從對韓愈的評價談起。老實說,百度百科的這個評價有點古老,進而顯得有點教條了。唐代傑出的文學家,這個沒有問題,如果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都不能稱為文學家,那中國怕就沒人能當此稱號了。且不說韓愈一生寫就的眾多文章著述,詩詞歌賦,僅僅就那篇著名的,流傳百代的【師說】一文,所謂傳道,授業,解惑的宏論就足以讓韓愈進入所謂文學家的行列了。

但是其他的幾個稱號恐怕就值得商榷了。比如思想家,韓愈有什麼思想呢?關於師道尊嚴的提倡作為一種號召,甚至運動都是可以成立的,但稱作思想就有點太過於淺薄了。韓愈一生奉行儒家教義,死後也被作為儒家聖徒列入了文廟供奉。據說,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愈。一般認為是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闢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就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

但是,這和思想何干呢?韓愈並沒有提出過任何具備完整性和自洽性的儒學理論。在這一點上他和先秦儒家大師,比如荀子,以及漢朝的董仲舒,甚至在他之後的張載,朱熹等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因此說韓愈是思想家顯然是有點言過其實了。

至於哲學家,那就純粹是扯淡,中國哪來的哲學,就算是有恐怕也輪不到韓愈。政治家的稱謂也不用太認真地對待,按現在比較通行的標準,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沒幾個政治家,安史之亂後的中唐社會一盤散沙,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更不可能有什麼了不起的政治行為。再說,以韓愈一個組織部副部長的最高官職,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高級官僚,基本上與真正的政治行為無緣。

所以,還是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就以一個具有才情,正直坦蕩的中高級官員的身份來觀察韓愈的一生際遇,我想這也是韓愈本人所樂於見到的情形。

韓愈童年困苦,父親早逝,由兄嫂,主要是其寡嫂撫養長大,讀書刻苦自不必說,總之,又是一個勵志故事。成年後,和當時所有的讀書人一樣,走上了科舉的道路。韓愈前後大概考了八次,才總算是拿到了一個正經官職。這個數量呢,不算少,但也真不能算多,看看前面介紹的這幾位大咖的情況就知曉了,尤其是像李白杜甫,一輩子要麼沒資格,要麼考不上。相較而言,韓愈這就算是幸運的了。而且,這種折磨也是有好處的,它起碼磨練了心高氣傲的讀書人百折不撓的意志力。

順便介紹兩句唐代的科舉制度。唐代科舉名目繁多,花樣百出,沒辦法,科舉也需要時間成熟。但主要的大概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所謂資格考試,即所謂明經,和進士,韓愈考的是進士科,考中後就有了出任朝廷官員的基本資格,這就相當於現代軍隊裡的軍銜。但光有軍銜還不行,說到底,軍銜只是一種半榮譽性的稱號。所以,還得通過吏部,也就是組織部門的能力考試,那時候,管這個科目叫做博學宏詞科,這個考試合格後才能被授予實際的官職。資格考試,韓愈四次合格,能力考試,韓愈又是四次合格。沒有背景,在大唐想當個官還是挺不容易的。

貞元十七年(801年),30出頭的韓愈總算熬出了頭,考完了一輩子所有需要考的試,被授予了正式的官職。解釋一下,所謂正式官職大概是指和皇帝建立了君臣名分,就像男女之間的婚姻關係一樣,這是中國古人極端看重的價值,是人倫之大節。

此前,韓愈也曾經出任過別人的幕僚和推官一類的職務,具體職權和品級都不算低,但隨意性比較強,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沒有編制,工資待遇不歸朝廷管。這是當時無法通過科考的文人士子們的一條主要出路,幸運的話,也可能得到大人物的推薦而一朝昇天,比如李白。但這條道路很不靠譜,尤其是對於想進入構成官僚集團主力的低中級官員隊伍的人來說,基本沒有可能性。

科舉制度建立後,中國各朝各代都有這樣的現象。唐以後,帝國官員大多都是出自科舉選拔,唐代屬於兩條腿走路,考試和推薦並舉,但顯然,通過考試上來的官員一般會被認為是真本事,自然也更受重視,個人的聲望和受到的保護也會更多一些。這恐怕也就是像韓愈這樣的官員們敢於特立獨行,不畏權貴的一個原因所在。

繼續說韓愈的坎坷仕途。其實也算不上坎坷,雖然它得罪人等無數,數次被貶,但還是一路升官。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也說明中唐時期的政治風氣基本上還算不錯。據記載,元和十年(815年)正月,韓愈晉升為中書舍人,這個官職在唐朝基本上相當於實際的宰相,所以得更正一下,韓愈一生的最高職位不止於先前提到的副部長,而是這個臨時宰相的職位。不做更改的原因是韓愈當了很短時間就被彈劾下崗了。原因居然是韓愈被認為阿諛奉承。不過也算不上壞事,執掌中樞需要的韜光養晦,甚至八面玲瓏的本事估計是韓愈一輩子也瞧不上,更學不會的。

韓愈的為官生涯幹了兩件大事彰顯了他的個性。

第一件,所謂諫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燬,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到潮陽後,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相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後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態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鎛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適逢大赦,憲宗便於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這件事情激起韓愈如此巨大的憤怒是很自然的,作為持身謹嚴的儒家弟子,韓愈不可能不對這種行為表示自己的堅決反對。這個事情的看點在於唐憲宗對佛教所持的歡迎態度,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的大體狀況。後世中國的皇帝,包括皇室成員以個人身份推崇佛教,甚至信仰的有不少,但是以帝國皇帝的身份,官方或半官方地公開支持佛教就是非常罕見的行為了。唐憲宗迎佛骨的行為清楚地表明瞭以儒家教義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在唐代還遠遠談不上多麼穩固不易。其自然導致的結果就是皇權的搖擺和脆弱性,這一點在晚唐表現得非常顯著。這是大唐帝國還無法被稱之為中華帝國的成熟階段的最好例證之一。

接著說韓愈的第二件大事。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殺害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後,並向朝廷索求節鉞。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即將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元稹說:“韓愈可惜。”唐穆宗也後悔,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後,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於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於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於是毅然隻身前往。


結果當然是還算順利,韓愈成功達成使命,勝利歸來。但其過程中的危險不難想見,面對的畢竟是一群亂兵,接近於亡命之徒,應對稍有不妥怕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當然,如果韓愈此時不幸為國捐軀,他身後的聲名可能會更加響亮,他的稱號裡面會再加上一個英雄。在這種 危急的關鍵時刻,選擇讓時年已經53歲的韓愈出使納降,本身就說明他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是能力和膽色的象徵了。

立了如此大功之後,秉性不改,沒多久,他又被彈劾了。好在年輕的穆宗及時查明瞭真相,韓愈又被官復原職,吏部侍郎,直到他因病告假。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去世,終年57歲。

縱觀韓愈的一生,做官做得比較痛快淋漓也就罷了。他更主要的成就是被認為是“一代文宗”,而且是儒家承前啟後的一代鉅子,死後配享孔廟,這個待遇這個中國歷史上統共也沒幾個人啊。後期的皇帝逢年過節都得向他老人家的牌位致敬問安。

生活中的韓愈是一個性情中人

韓愈性格開朗豁達,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跡或是潦倒,他始終態度不變。年輕時同孟郊、張籍友善,二人聲名地位還不高,韓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讚揚推崇他們。張籍終於得中進士,榮獲官祿。後來韓愈雖然身份顯貴,每當辦完公事的閒暇,便同他們一起談話宴飲,論文賦詩,和過去一樣。而他對那些權豪勢要,看作奴僕一般,瞪著眼睛不屑一顧。韓愈很善於誘導勉勵後進,留在家中做賓客對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顏悅色毫不在意。他總以振興名聲教化、弘揚仁義為己任。幫助內外親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如果你就此以為韓愈是一個食古不化,道貌岸然的“老夫子”的形象,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個韓老夫子平生最愛的居然是女色。據記載,韓愈妻妾成群,縱慾無度,以至需要長期服用壯陽藥來保持性能力。人們估計這是他不太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

怎麼樣,多少有點大跌眼鏡吧!真正的名士不懼風流,真正的儒家弟子也不是清教徒。所謂“食色性也”,條件夠了,也不影響別人,為什麼不能風流快活呢?當然,也能看出,當時的社會風尚,或者說中國古典的社會風尚賦予個人的自由度真的是很大,現代人在這方面其實是望塵莫及的。

韓愈,仰仗著他身後的大唐,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生“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