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淺談一二

《師說》是唐代韓愈所作的一篇議論文,文章諷刺了當時恥於相師的社會病態。

韓愈所處的唐朝以科舉取士,平民可經由科舉入仕;但一般的士大夫家族,仍然有憑藉門第或祖先廕庇,晉身朝廷的,這些人常常認為自己出身高人一等,不肯從師問學。韓愈本人長期苦學,經歷數次失敗才經由科舉入仕,自然看不過這些關係戶的作風,感慨師道淪喪,於是藉由李氏子蟠抒發議論。

韓愈在文中指出老師的三個職責,韓愈所謂的“傳道”,是指傳授儒家的修身治國之道,從現在的意義來說,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品德教育;“授業”指教授學業,“業”在當時指儒家經典書籍,現在指知識文化和才能;至於“解惑”則是解答學生在學道、習業時所遇到的疑難困惑。這三者是教師的基本任務,傳道應是基礎,授業和解惑為之服務,三者雖有主次,但又相互聯繫,缺一不可。

文中出現了一個李氏子蟠,李蟠,漢族,唐朝人,韓愈的弟子,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再後來李蟠的生平就找不到記載了,看來李蟠最後還是沒能超過他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