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商鋪收益縮水 律師:開發商口頭承諾別信

近日有多名市民向媒體反映,他們前兩年買了商鋪用於投資,如今不僅商鋪賣不出去,連開發商當初承諾的年化收益率也大打了折扣,甚至沒跑贏銀行的利率。而且當初付款時,還被收了一筆莫名其妙的費用,這讓業主們覺得其中可能存在貓膩。

這些商鋪位於無錫藕塘職教園文良路一側,周圍有著眾多高職學院,人流量很大。市民許先生是在2017年年底時買的商鋪,總價為78萬元。許先生說,當時他覺得這裡的店鋪出租出去收益應當不錯,加上售樓處的業務員也將收益前景說得特別美好,他就心動了,“當時承諾的年化收益為6%”。

記者瞭解到,這裡的商鋪有上百套,都是業主先從開發商手上買下來,然後開發商統一對外招租,再將租金按比例分給業主。許先生說,2017年付錢買房之後,按約定,第一年的租金收益用於抵扣房款。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租金的收益則開始打到業主賬上,然而收到錢後許先生髮現,這跟當初承諾的數額相比,縮水明顯,“半年下來就4000多元收入,這收益連1%都沒有”。現場其他業主也表示,從收益率來看,還比不上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

業主浦女士透露,這裡的商鋪業主實際的年化收益率都在1%左右,根本沒達到開發商當初承諾的額度。而在查看了當初購買商鋪時的一些資料後,她突然發現當初交錢時還有一筆數萬元的費用,這筆錢花得不明不白,甚至連收據都沒有。“當初刷錢時共刷了兩筆,收款方則是兩家公司,後來到開發商處才瞭解到,其中有一筆費用是給了一家銷售公司,就是這筆費用沒開具發票。”

承諾的租金回報率沒兌現,還在房款中多出了一部分費用,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數十名業主再也坐不住了,大家向開發商討說法。但開發商給的回答並不能讓他們滿意,“負責人說這筆錢不是他們拿的,是交給銷售公司的。交給他們的錢,他們都開發票了”。現場有業主表示,再後來對方便不願再回應他們,有時甚至連人都找不到。

記者找到了售樓處一名負責人瞭解情況,對方表示自己剛來沒多久,不清楚相關情況,而對於業主們所反映的6%的收益率約定,該負責人在查看了合同後表示並沒有這個約定,“那就可能是銷售人員在宣傳時口頭承諾的”。

此外,對於業主在買商鋪時交的其他費用,負責人表示他們與之前的銷售公司早就沒有合作了,因此自己同樣不知情:“合同裡的錢是多少,我們發票是多少,這能對得上。至於多出的錢,那我這邊就不清楚了。”

記者也就此事諮詢了律師,據介紹,由於對收益率的約定並未寫入合同,業主們維權會比較困難,至於多收的一筆費用,就目前的資料來看無法確認當初是否對此有所約定,因此不能判斷對方是否違規,建議幾方能協商解決。律師提醒,進行類似消費時不要輕信口頭承諾,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將銷售人員所承諾的內容寫入合同。目前業主與開發商決定另外約定時間做進一步協商,如果還無法解決,不排除通過法律程序解決此事。(記者 甄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