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這些年

寫在前邊

2018年7月9日上午9時30分,世界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公司CEO雷軍,在香港交易所敲響了30萬大洋新定製的大鑼,頭頂著“港交所第一支同股不同權股票”身份的小米正式掛牌上市了。

小米這些年

曾經,無數的媒體傳出雷軍暫時不打算讓小米上市的消息,但是大眾的心裡,並不想讓小米像華為那樣,不選擇上市。而小米選擇今年,雖然在期待的時間上晚了一點,可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從2010年1月6日正式成立到2018年7月9日掛牌上市,僅僅八年零三個月,就從0發展成為一家市值543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回顧小米這些年,曲折而又艱難。

01.“三駕馬車”只剩倆

2011年7月12日,小米創始團隊正式亮相,宣佈進軍手機市場,揭秘旗下3款產品:MIUI、小米手機、米聊。這三款產品,被稱為小米初期的“三駕馬車”,而跑到現在卻只剩下了倆。

小米這些年

MIUI: 從小米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變成小米手機的附贈品。

MIUI第一次內測開始時只有100個用戶,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在採訪中將這100個用戶稱為‘夢想的贊助商。2013年1月9日,MIUI用戶突破1000萬,為了致敬他們,小米拍了一部微電影,就叫《100個夢想的贊助商》。

小米這些年

2017年12月,MIUI全球用戶突破3億。時至今日,MIUI已歷經1–10十個大版本的開發、適配和完善,前四版的MIUI可以稱為基礎,MIUI V5則被稱為最好用的MIUI,成為了很多人的懷念,以至於在當時有人說,799的紅米手機裡搭載的MIUI就值500塊,顯然,這句話是有點誇大事實,不過確實證明了MIUI V5在當時的價值,MIUI V5也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的存在。

到了MIUI6,MIUI不再使用擬物圖標,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圖標,這一次扁平,竟扁平了4代系統,就是最新的MIUI10也會附帶一個名叫“經典”的扁平圖標主題,可以說MIUI6是顛覆性的。而它的下兩代——MIUI7和MIUI8,卻因為“大量廣告”讓一向好評如潮的MIUI,跌入低谷,這個鍋,小米要自己背,後果,也只能小米來擔。

小米這些年

事件從MIUI7悄悄開始,到MIUI8被全網大罵,直到MIUI9的發佈,才漸漸平息。這期間,加入大量廣告且保留一些無關緊要功能的MIUI臃腫不堪,同行都在完善並優化自家UI,MIUI卻在負優化,與此同時,小米手機的銷量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刻,這對小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到MIUI10——一個專為全面屏適配的系統,小米彷彿又先人一步,MIUI還能不能回到當年的狀態,是一個大家都期待,又擔心的問題。

MIUI發佈之初,是以第三方ROM的形式面向大眾,當初的小米沒有手機,用戶基本上是一些發燒友。而小米手機銷量高速增長以後,MIUI用戶數量的可見增長基本來自於小米手機的銷量了,MIUI已經從小米手機的核心競爭力,淪落為小米手機的附贈品。可小米手機的狀態就樂觀嗎?

02.小米手機:從一代王者虎落平陽到猥瑣發育穩中變強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在北京798藝術中心D·PARK北京會所舉行發佈會,正式發佈1999元的小米手機,憑藉著MIUI打響的熱度、四五千元的配置和攔腰折斷的價格讓小米手機成功大賣。次年3月,小米手機達成了100萬臺的銷量成就。

小米這些年

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S和小米手機2發佈。小米2的出現幾乎奠定了小米火遍大江南北的基礎,因為2013年4月9日發佈的一款以“性能怪獸”著稱的小米手機2S的熱賣,把“小米”這個名詞,帶到了全國各地。可以說,凡是經常上網的,沒有不知道小米的,而知道小米的,往往一張口就是小米2S。

同年,小米發佈了千元智能紅米手機,這款手機幫助小米打開了千元機的市場,可誰也沒想到,紅米系列的千元機,卻成了後來小米苟延殘喘的救命神器。

小米這些年

2014年的秋天,小米4的4G版推出過慢、2015年小米新系列高端旗艦Note的失敗(請參看前邊的文章——小米有個高端夢)、數字系列位的空缺以及三四線城市的換機潮導致了小米旗艦機在市場上的失利。2015和2016年,高端市場乏力的小米完全是靠紅米活著的。小米2–4代,銷量均遠超千萬級別,而小米5代,算上被罵得不成樣子的5S和5S plus銷量也僅僅一千萬出頭。

小米6,是一款成功的卻又很失敗的手機,說它成功,是因為它是一款幾乎沒有什麼缺點的手機,說它失敗,是因為它的銷量僅僅四百多萬臺。

不能把消費者的錢賺到手裡的產品都是失敗的。

小米這些年

很多人說,小米手機買雙不買單,今年的小米就直接跳過了小米7轉而發佈了小米8。小米8發佈後卻因為大劉海和後置指紋等槽點而罵聲一片。可是小米8卻成為了小米最近兩年銷量最好的旗艦手機。小米在10月份宣佈小米8及8SE出貨量已達600萬臺以上。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小米8極強的供貨能力——小米8在1個月時間做到了現貨。在小米Note系列的後勁不足,小米MIX系列的曇花一現,讓小米在旗艦手機市場顯得黯淡無比,小米8大賣無疑成為了重振小米旗艦系列的關鍵一環,更為已經發布的MIX3鼓足勇氣。

10月底,雷軍發微博稱2018年小米手機將在10月底全球出貨量超過1億臺。經歷過2011年的一炮而鳴,2012年的高速增長,2013年的火遍全國,2014年的登頂王者,2015年的舉步維艱,2016年的苟延殘喘,2017年的觸底反彈,2018年的穩步回升。

小米這些年

現在的小米,成熟了不少,然而提出十個季度重回國內第一的任務顯然是任重而道遠。有數據顯示,小米2018年銷量提升還是依賴於國外市場,國內市場整體略有下降。面對華為這樣逆勢增長的企業,不但小米危機重重,就連OPPO、VIVO也倍感吃力。重回第一的任務雖然可以鼓舞員工士氣,找回粉絲信心,可是依目前的情況來看,也著實令人擔憂。

小米手機的未來我們難以預知,而“米聊”的失敗卻早已成了定局。

03.米聊:先發,卻輸人

2010年,沒有小米手機的雷軍,除了MIUI,還做了一個叫“米聊”的東西。

提起雷軍,我們會想起小米、金山,可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飛豬理論”。雷軍經常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時,雷軍也似乎找到了他的下一個風口——即時通訊。

小米這些年

早在2010年7月27日,雷軍就曾發微博說:“ 再談騰訊騰訊已經成就了一代霸業,馬化騰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霸主。但強大如羅馬帝國、強大如大秦王朝,都有衰落的一天,這是自然規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就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關鍵點在騰訊會因為什麼原因、會在什麼時候衰落,這值得我們大家琢磨!這就是我們創業的機會。”不難看出,那時的雷軍有扳倒中國即時通訊老大——騰迅的想法。而擁有8億QQ用戶的騰訊是雷軍能夠輕易扳倒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米聊的發展歷程: 2010 年 12 月,小米發佈了中國第一款模仿 Kik 的產品,先是 Android 版,而後是 iPhone 版。2011 年 4 月,米聊又借鑑一款名為Talkbox的同類產品,為米聊增加了對講機功能,用戶數量一下子猛增到 100 萬。100萬用戶量,對於雷軍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了,我不知道這樣的成績能否扳倒騰訊,不妨再看一下騰訊的動作。

小米這些年

馬化騰的危機意識並不比雷軍差,在米聊上線的同時騰訊也已經在廣州研發本部張小龍的帶領下秘密開發一個叫做“微信”的產品了。2011 年 1 月騰訊推出“微信”,同樣與米聊站在即時通訊的風口上,微信這頭豬以更快的速度“起飛”從而導致了米聊的墜落。微信依靠著騰訊8億QQ用戶的成熟關係鏈,僅僅1 年時間就獲得1億用戶數量,將米聊扼殺在了搖籃中。

後來,雷軍曾表示,米聊輸給騰訊微信是情理之中的,創業型公司能在與騰訊正面競爭中生存下來已經創造了奇蹟。或許下一個風口到來時,雷軍還會拿起米聊對抗騰訊,這很有可能是小米依靠硬件和 MIUI 構建起一個足夠強大的生態系統可以和騰訊叫板的時候,而在雷軍的野心勃勃的規劃中,這一天遲早會來。

三駕馬車的故事告一段落,不妨藉著小米創始人來聊聊其他故事。

小米這些年

04.野心勃勃的雷軍:一個籬笆三個樁

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大做好,單靠一己之力是難以實現的,更何況,雷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更懂得“幫手”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騰訊創始人有“五虎”;百度創始人有“七劍客”;阿里巴巴則是有他們的“十八羅漢”。創辦小米,雷軍卻把他們幾個聯合創始人稱為8個老男人(5個海龜+3個土鱉,平均年齡43歲)然而這種自黑式稱呼並不能掩蓋他們加入小米前那彪悍的人生。

小米這些年

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觸底反彈的原因是小米手機部門的大換血。當時的周光平調任首席科學家,原小米手機副總裁郭俊也離開了小米,隨後,紫米CEO張峰迴小米擔任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供應鏈,2017年年初,原小米手機研發總監顏克勝則被升為第二個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研發。

張峰和雷軍的交情很特殊。2010年,張峰任高管的英華達是少數願意為小米手機代工的代工廠,換句話說,在雷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張峰伸出過援手。而在2012年,張峰想離職創業時,雷軍又是第一個投資的。2010年,張峰一手托起了小米的代工,2016年,張峰又解決了小米供應鏈的問題,可以說,沒有張峰,就不會存在今天的小米。

2011年9月,周受資安排了DST創始人米爾納等人拜訪小米,最終談成了5億美元投資小米7%的股份,按小米IPO上市市值500多億美金來算,如今米爾納手上的股份已經價值幾十億美金了。在隨後的幾年裡米爾納每年都要跟雷軍見面十幾次,周受資在其中的串聯作用恐怕也無人能及。米爾納後來吹牛說自己是第一個認為雷軍能做出千億市值公司的人,在我看來,周受諮才是背後那個獨具慧眼的人。今天,年紀輕輕的周受諮僅加入小米三年就擠身小米高層,也確實證明了他的作用是不小的。

小米這些年

最後我要說的是王翔。他在2015年前入小米前,就已經做到了高通的全球高級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說明了他不但有很好的拓展和深化市場能力,還有大把的人脈資源,而小米在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張也剛好印證了這一點。在小米國內乏力的情況下,國外市場已然成為了小米戰略轉移的重地,而這一戰略的實施,王翔功不可沒。

05.生態鏈帝國

小米生態鏈,一個雷軍從很早就開始佈局的商業模式,一直由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負責,主要用來通過投資第三方企業涉足各個行業,打造獨角獸公司。至今,投資近百家各行各業的公司,並且已經培養成了幾個市值過十億的“獨角獸公司”。這,就是小米生態鏈。

小米這些年

小米生態鏈投資的第一個圈層是手機周邊,這是劉德和他的團隊最熟悉的,也是相對比較容易做的。投資的第一家企業是紫米,當時劉德看到移動電源的潛力,並且又找到張峰來做這個項目,而紫米現在的成就也是萬眾矚目的。我記得,有句話叫“全球的充電寶只有兩個牌子,小米和其他”。想建立生態帝國只培養紫米又怎麼行?於是,做耳機的1MORE、做智能穿戴的華米、做淨水器的雲米、做平衡車的納恩博,以熟人關係網為基礎的初創團隊陸陸續續加入進來,小米生態鏈又將手伸到了智能硬件、生活耗材領域。

2016年3月29日,小米在北京發佈全新的生態鏈品牌,mijia,中文名為"米家"。這個品牌用於專門承載小米供應鏈產品,而之前的小米品牌則只限於小米自有產品。然而不知什麼原因,米家這個品牌並沒有被做成一個響亮的品牌,從後來的小米生態鏈商城“米家有品”更名“有品”並且再度更名“小米有品”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而APP的兩次更名,也透露了另一個信息——產品重心在轉移。

小米這些年

當初命名“米家有品”的那段時期,小米生態鏈還處於發展初期,米家產品比重較多,接入米家的也以“X米”為名的品牌為主,而更名“有品”時,則說明了經過發展以後,商城裡的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第三方居多,米家較少。這種結構變化對小米來說無疑是好事一樁,而小米彷彿是為了讓有品商城更容易進入廣大用戶視野,又將“有品”二次更名為“小米有品”。

2016年,小米宣佈,小米生態鏈全年銷售額達150億元;2017年,小米又宣佈,小米生態鏈全年銷售額200多億元;在小米CFO周受諮發的2018年中期業績中,小米IOT收入更是達到了單季度破100億的成績,如果照此推算,小米生態鏈全年收入可達到400億。現在,小米已經做成了全球最大的IOT平臺,未來可期。曾經,小米以手機為切入口接入生態鏈,未來,可能是生態鏈為支柱,撐起小米。

小米這些年

後話

我記得有個微博ID叫“該死的小米怎麼還不倒閉”的用戶,我們不知道小米什麼時候會倒閉,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小米倒閉了會怎麼樣?雷軍曾說,如果有一天小米不行了,米粉會讓它活下去。往事,都是茶餘飯後的閒談,未來才是需要思考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