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我沒有童年,只有小时候。我一出生,只是有一口要吃饭的嘴,一双要走路的罗圈腿。我一天最大的想望就是能吃到东西,这是真的。

春天,是我双手趴在窗台前,沾着冻玻璃的水水一天又一天抠出来的。 天气转暖,我妈慢慢地将我身上的棉衣抽去棉花,做成夹袄,我才像剪去羊毛的小羊羔,可以到外面的草地吃青草了!

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田间、地头,菜畦的小圪梁梁上长出了辣麻麻的细叶芽。辣麻麻是最早长出来能吃的东西,白白的根子,粗的也就麻绳绳粗,细得也就曲灯儿粗细。我找到了放在鸡蛋窑窑的小铲铲,每天象落窝鸡领着一群小娃娃,在向阳弯弯的地里,挖呀,挖呀。辣麻麻白生生的根根嚼在嘴里,一股清香、辛辣的味道,吃多了会有点烧心。但在孩子们的手里,那是一种难得的好吃的,会把它整整齐齐地捆成一小撮,吃一根拔一根,那种辣辣的清香会一直挂在嘴边。

辣麻麻慢慢地长出了大叶叶,开始长苔了,不能再吃了。地里又长出了狼胖胖(有人也叫红根根),在种过山药的野地里最多。狼胖胖虽然刚刚长出三片暗红色的叶叶,但只要挖出来,一根那就有筷子粗,一指来长。红色的根根又甜又脆,比起那辣麻麻更适合孩子们的口味。时隔不久这狼胖胖也长苔了,味道变涩了,也变老了,孩子们也再不挖它了。

春天象变魔术一样,总有些能吃的好东西,让孩子们尝鲜。山坡坡上的甜草苗,又到了挖掘的季节,跟在大孩子们的后边,上山挖掘一番。这甜草苗可不同于那辣麻麻和狼跑跑,它出芽很晚,你在野地里很难找到它,只能在别人挖过的地方才能找到几苗。甜草苗长在深深的土里,用铁锹使劲往深挖,挖一人多深才能挖一根。如果运气好能挖到大拇指粗的,但最多是长长的串条。挖上一前晌或半后晌,个个灰头土脸,象个土耗子,但腰间缠满了粗粗细细的甜草苗。这时节,甜草苗是孩子们的糖蛋蛋,嘴里嚼过甜草苗,那嘴里几天来都是甜的,那甜的就连吃饨饨儿那凉盐水也是甜酸的……

甜草苗挖完了,山上的草也绿了,门前的大榆树又带来了新的希望。那繁茂的榆钱挂满枝头,我爬墙上树,倚在高高的枝头上,象一只大马猴,尽情捋下一把又一把的榆钱钱,狼呑虎咽地吃着。等到肚子填饱,这才抱住树干,一出溜从树上下来,再找小伙伴玩个痛快。有了这些吃的,家里做的饭再迟也无所谓了。在那个年代,榆钱钱是最解饿的好东西。


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可惜榆钱也不会老挂在树上,没多久它就成就变黄了。金色的榆钱钱随风飘落,不久就会落在土里生根发芽,长出一溜溜小榆树。榆钱没了,那榆树的枝条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剥下树皮,扯去那层灰色的外皮,白色的榆树皮嚼在嘴里,粘粘的,略微有股甜味,好似现在的口香糖。一人一条条,使劲嚼呀嚼……

小时候,吃过妈妈做的饭,总是不知饥饱,没有零食,只有到野外寻找。

夏天将至,南山坡的沟沿沿长出了酸柳柳。酸柳柳刚刚出土,几片毛茸茸的绿叶还略带红色,连拔带挖,白生生,水灵灵的根根,一节连一节,足有一尺多长。剥去处皮,吃到嘴里,你说那个酸呀,那个甜呀。再等几天,它就串苔了,红红的杆子,也是一节一节的。大热天,撇上一大把,找个树荫凉象解豆角一样,褪下那层红色的皮皮,吃到嘴里生津解渴,有股八月十五吃槟果的味道。在我的印象中酸柳柳就是水果,是不花钱的水果。我嫂嫂怀上娃娃了。老想吃酸东西,我天天上山上给她拔上一大抱,她香的吃个没完,酸儿辣女,果然给养了个胖小子……酸柳柳难忘的记忆!

山上能吃东西也太多了,吃上一把臭葱,会让你在人前臭不可闻,再吃上一绺害害,你的嘴里总是粘粘的辣。什么酸窝窝,麻奶奶,油瓶瓶、山丹丹,地瓜瓜,奶瓜瓜,我都吃得不计其数了。如果你认不清,那就会中毒,甚至会送命。我试吃过野萝卜,结果半天呕吐,吃过蛇尿尿(一种野葱)险些送命……

在山下的大圪塄上还生长着一种植物叫面鸡,甚是奇特。看上去象中药番风(防风),但它有好几个品种。分荞面的,它的根茎灰白色,莜面的根茎土白色,白面的是纯白色。不论那种面鸡,只要碰到就挖,它的根茎太好吃了,不仅解饿,还能治病。等到面鸡开了花,那兰色的铃铃捋一把吃到嘴里更有甜甜的花香。

夏季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从摘酸毛杏开始,“瓜田李下”,尝遍了大自然赏赐的酸甜苦辣……遍地的野菜,也是帮助家人度过年景的绿色。


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让我更难忘的是村前村后大片的黍子开始出穗了,我领着同年二岁的孩子们天天到地边看看,因为这黍子地里长出了高出黍子一头的霉霉。那霉霉是黍子的寄生菌,有了它就不长穗了,霉霉长到一定程度,就挺起了肚子,剥开里面,一根象白粉笔一样的白节节包在里面,一咬,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黑的,脆脆的清草香,直接吃,越吃越有趣味。打霉就顺着黍子地的垅垅,将尖尖向上霉霉折断,夹在肢窝里,不到几个来回,就能撇一大抱。如再过些日子,霉霉就长裂了。里面的黑粉憋了出来,一吃一嘴黑,不过就是吃个黑嘴娃脸的也不在乎。

回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

唉,现在的黍子种转基因了,再也找不到一根霉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