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茶叶分类标准,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称老茶婆)算是白茶还是黑茶?

六堡品驿


按标准来说,六堡茶是黑茶。


归于黑茶的理由

在标准化了的六堡茶工艺流程及感官品质特征方面看,成品茶是经过堆积变色过程,完全符合陈椽教授的黑茶分类纲目理论、茶叶分类相关标准及茶叶相关法规规定,故称之为黑茶。并且陈椽教授《制茶学》也将六堡茶归入黑茶,并介绍了六堡茶的鲜叶加工分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等步骤。

老茶婆

白露时节后,梧州六堡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大,雨水少,此时霜降茶的香味很浓,这时采的茶,称为“霜降茶”。霜降前后的茶可以分为:茶谷、中茶(或二白茶)和老茶婆,其中以老茶婆近年最为出名。

老茶婆的“老”,并非指的年份老,而是指茶叶“老”,据当地人所说,茶婆是六堡人对茶树中的老茶叶的尊称,老茶婆表达的就是老叶子。

老茶婆是采用霜降前后,茶农采摘往年或当年生长的老叶,入锅蒸汽杀青,放在灶前或阁楼阴干制成,一般都是茶农自留,不对外出售。老茶婆虽外表简陋,茶叶粗老,但风味独特,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老茶婆历史

旧时的六堡镇茶农因为要把好的茶芽、中茶交收,换取金钱和生活用品,往往舍不得喝精细的茶芽,只好采些粗老叶子,进行简单处理后当做口粮茶留给自己喝。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老茶婆在六堡茶中的地位还是极低的,人们对待它就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态度。近年来由于老茶婆的原料、干茶以及茶汤的色、味、香等,都是独具特色,且其他茶类中少有这样的品种,因而越来越得到茶客们的喜爱和追捧。

老茶婆最大的特点就是香,春茶以茶味见长,秋茶则以茶香取胜,采制于秋冬季的老茶婆呈现秋茶的香,而其中又以霜降老茶婆最为香浓味厚。

老茶婆功效

老茶婆富含木糖醇,据资料显示木糖醇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类似的作用,故多喝老茶婆能够预防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粗枝老叶的老茶婆较普通茶叶含有更多的茶多酚,对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抗氧化、降血压、保护心血管都有一定的功效。


小米寻茶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地区特有的黑茶类,主要经过“杀青—揉捻—沤堆—复揉—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但在众多品系中则有一种十分特别的茶叶。

这种茶叶由茶树上的老茶叶制作而成,外观看似粗鄙,粗老,还有虫眼,上不了台面,但喝起来却丝丝甜甜,带有一股天然的“甘蔗甜”。

这就是老茶婆,或称“霜降老茶婆”。

这种茶可以陈放,到了一定年份,带有一股浓郁的药香味,具有不错的保健功效,风味十分独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茶婆”的“老”并非像其它茶类那样指的年份,而是指茶叶原料的老。

话说这几年老茶婆挺招人喜欢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点:

其一,老茶婆并非就是霜降茶。它只是霜降茶中的一种,因为采制于霜降前后,天气已经变冷,昼夜温差大,茶叶具有霜降时节所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其二,老茶婆最初是茶农们自留自饮的口粮茶。(以前茶农们多靠茶叶讨生活,精细茶一般舍不得喝,用来卖钱)。没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原先茶农的口粮茶,如今却备受人们的青睐,从中我们也可以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养生需求的注重。

其三,老茶婆并非是粗鄙之物,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因为老茶婆是由粗枝老叶制成,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茶多糖、木糖醇等内含物质,对于预防糖尿病、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具有特别的功效。

其四,制作工艺上,老茶婆明显不同于白茶。白茶主要是萎凋和干燥,不需要杀青。而老茶婆则是需要杀青的。通过蒸汽杀青后,生晒、烘干或者直接挂于阁楼上阴干,可以是散茶,也可以压制成茶饼。

那日常我们应该怎么来冲泡老茶婆呢?

由于老茶婆茶叶原料比较粗老,工艺独特,便于久藏,很是耐泡,因此老茶婆可泡,可煮,可以反复冲饮,泡饮时间可比一般茶类更加耐久。

一般品质比较优异的老茶婆显得厚实,干闻具有药香,冲泡出的茶汤汤色黄亮,入口甘香清甜。

以前,当地茶农上山干活,就是直接将这种“粗茶”放入热水瓶泡饮,随时随地都可以喝,是茶农们解渴解乏的“神品”。

所以,在我国灿若繁星的茶叶品类中,有些茶往往看似这般的“其貌不扬”,实则卓而不凡,非常值得一品。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想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私信义芳君(gwj030)。


义芳君说茶


众所周知,六堡茶是一种农家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系中的黑茶,这种茶叶具有越老越香的特点,老茶婆是六堡茶中的一种,梗粗叶薄、平展舒开、残缺不齐的茶叶片,这些墨绿、浅青、褐色不易的干叶片被称为六堡老茶婆。

六堡老茶婆是一种生长时间比较久的茶种,这种茶叶的制作对于时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在霜降前后一周的时间内采集的茶叶,而且要老茶树的茶叶,所以也称霜降茶。茶婆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人以茶叶为生,是一种对茶树的尊称。这个“老”的意思指的是茶树的年龄老,不是茶叶存储的时间长。

老茶婆的制作与普通六堡茶制作方法基本一致,常规制作是全杀青又炒干,不然会有老青味,六堡老茶婆生晒之后饮用别有一番味道,它的味道带有一点甘甜,而它最大的特点是香,众所周知,春茶以茶味见长,秋茶以茶香取胜,采制秋冬季的老茶婆能很好的呈现秋茶香,气候特性赋予老茶婆独特的高扬香气的品质,其“降香”更是让人品尝后久久不忘,所以备受推崇。

其实之前老茶婆在六堡茶中的地位极低的,人们对待它就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态度。近年来由于老茶婆的原料、干茶以及茶汤的色、味、香等,都是独具特色,且其他茶类中少有这样的品种,因而越来越得到茶客们的喜爱和追捧。


茶醉小妖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因产自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把六堡茶当“保健茶”饮用,民间有“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的说法。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因其祛湿调理肠胃的显著功效,成为华人矿工的日常标配,饭与茶不离身,从此在东南亚国家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侨销茶”。


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广西苍梧六堡镇

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处在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


农家六堡茶的品种

农家六堡茶的品种很丰富,有茶谷(即茶芽)、中茶、老茶婆等,其他的茶的各个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如茶花蕾、茶果、茶宝(茶虫屎)等,按采摘时令划分,又可分为社前茶、明前茶,清明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六堡原种茶在当地种植量不多,农家一般把好的茶谷(茶芽)、中茶拿去卖,换点生活用品。而茶农自己多是喝些粗茶,如老茶婆、二白茶、茶果等。下面着重说一下老茶婆。



老茶婆是怎么来的

老茶婆,是六堡茶中品质优异但又较少被人识的精品茶,因采自霜降时节,又称“霜降/大叶茶”。由经年或者更老的树底老叶采制而成,在茶树上就经过了成熟季节,叶张肥厚,富含有益物,在茶树上经过成熟季节,内含的茶多酚类物质及叶绿素得到了天然的转化,变得难得的甘醇馥郁,完全没有生涩之感,在六堡及周边茶区,霜降大叶茶,特别是经陈放多年后的老茶婆,是日常必备常喝的茶品。老茶婆煮后,虑出的茶汤放入保温大茶瓶中,方便常品常饮,客人来也是直接倒一大杯品饮,滋味醇厚甘甜,罗汉果槟榔香,饮后是丝丝的清凉感,俗称“冬韵”。


最后,小结一下:若按照六堡茶的等级标准,老茶婆属级外茶,虽茶味淡,不能用常规的“红浓陈醇”来评判,但因其清雅的口感和特殊的香气,特别是陈年的霜降老茶婆,入口甜润,也收获了不少口味偏淡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六堡茶的一个特殊品类,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尝试的。尤其是现在,伏暑当下,煮上一壶,消暑解渴,清清爽爽一整天。


成都购物达


是属于黑茶,进入深秋,白露时节过后,梧州六堡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大,雨水少,此时的茶香味会特别显著。如果遇到旱年,霜降茶的香味就更浓。六堡的村民称之为“霜降香”,此时采制的茶,也称为“霜降茶”。

霜降前后所采制的茶可以分为:茶谷、中茶(或二白茶)和老茶婆,其中以老茶婆最为出名。老茶婆的“老”,并非指的年份老,而是指茶叶“老”,霜降老茶婆是采用霜降前后,茶农采摘往年或当年生长的老叶,入锅蒸汽杀青,放在灶前或阁楼阴干制成,一般都是茶农自留,不对外出售。茶树的老叶片捞水杀青(后多用蒸汽杀青),阴干后,晾挂在灶头或灶上阁楼上存放自留饮用、老茶婆虽外表简陋,茶叶粗老,但风味独特,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山人茶语







侍觉山茶乡小段


一句话,两个字:黑茶。



礼部尚书31406816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将茶叶有不同的分类。

现在常见的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黑茶)是以加工工艺标准区分的。

黑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萎凋、干燥。

所以你说的: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称老茶婆)应该是黑茶。


利源隆黑茶


黑茶


苍松六堡茶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