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她生于上海,一生钟爱束身旗袍,流苏披肩。

她系出名门,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却宣称自己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骄傲又冷漠,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

她是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得不说的传奇。


十七岁时,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蚤子。”

那年,跟父亲离婚多年的母亲,从欧洲留学归来。

自小遭受冷暴力与禁闭的她,离开父亲的大富之家,选择跟着母亲。

可因为钱而带来的琐屑的难堪,还是一点点毁了她们之间的情感。

母亲劝她赶快嫁人:

“若现在嫁人,不仅可以不读书,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继续读书,不仅没有装扮,还要为学费伤神。”

但张爱玲选择了第二条路。

说什么“出名要趁早”,更多的是要经济独立、人格独立。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二十四岁时,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那年,她遇到了胡兰成,像一场劫数。

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她是遇人不淑,她仍旧一往无前,就为了一句“他懂我”。

然而,结婚不到半年,胡兰成就开始与护士小周如胶似漆,再后更是一个接一个的新欢。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张爱玲用一封诀别信,30万块钱的分手费,从此与胡兰成断绝来往,天各一方。

为什么爱到无可救药,还是决绝地离开?

因为爱是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对方,包括尊严。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七十二岁时,张爱玲立下遗嘱,只有三点事项:

“第一,我去世后,我将我拥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给宋淇夫妇。

第二,遗体立时焚化——不要举行殡仪馆仪式——骨灰撒在荒芜的地方——如在陆上就在广阔范围内分撒。

第三,我委任林式同先生为这份遗嘱的执行人。”


三年后,张爱玲在洛杉矶家中逝世。被发现时,她躺在行军床上,遗容很安详,保暖的日光灯还在亮着。

很多人都觉得她是晚景凄凉,但当你觉得她家徒四壁时,她每月有稳定的版税收入,死后留下近35万美元遗产;

当你觉得她孤单一人时,她花十年时间阅读各种版本《红楼梦》,写了本学术论著《红楼梦魇》。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她好的人,她都妥帖安放,生死大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张爱玲始终忠于了她自己的灵魂。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张爱玲的经历,成就了张爱玲的作品。

当我们读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其实也在是读张爱玲,读一个个都曾伤痕累累、失望落寞的人生。

她叹惜爱情: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沉香屑·第一炉香》)

她唏嘘婚姻:

“本来,一结婚以后,结婚前的经过也就变成无足重轻的了,不管当初谁追求谁,反正一结婚之后就是谁不讲理谁占上风。”

(《半生缘》)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张爱玲为《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绘的时装图


她看透男男女女: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倾城之恋》)

她爱钱,从不遮掩: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童言无忌》)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她感叹生活:

“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小团圆》)

她参破孤独: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她对人生的理解、她在书里的情感博弈,在今天,也并不觉得落伍。

反而随着时光流逝,阅历的增长,愈发觉得她对爱、对恨、对世间的理解极为透彻。


很多作家都是张爱玲的读者。

白先勇赞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汪曾祺也说:“行文上她绝不滥写,非常简练,简练到超乎平常的地步,可以说是惜墨如金,她的描写是非常节省,恰到好处的,可以说是文字家。”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张爱玲的作品一直都是影视改编的热点,尤其受大导演青睐。

关锦鹏导演的同名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金马奖最佳剧本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和白玫瑰》


李安导演的同名电影《色,戒》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等多项大奖。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英文有这话:“权势是一种春药。”对不对她不知道。她是最完全被动的。《色,戒》


导演许鞍华更是对张爱玲作品的翻拍十分热衷,《倾城之恋》、《半生缘》还有最近还未开拍就已颇受关注的《第一炉香》。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半生缘》


还有热播的电视剧《半生缘》、《倾城之恋》...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读一读张爱玲?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倾城之恋》


当我们读一个故事,我们通常只是在读一个故事。

然而当我们读张爱玲写的故事,其实我们是在读张爱玲。

她在照片里总是轻轻昂首或歪头,她骄傲又冷漠。她把脆弱的、伤痕累累的自己释放在笔尖的故事里,把那些不愿说、羞于说的话,交给她笔下的男男女女。

她风情万种、光艳照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嫁自己所爱的人,

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她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

描写着生活的真实,宛若金针,

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

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刺在人的心上。

她不想成为传奇,

可她本身就已是传奇。

正如李碧华所说:“‘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过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