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文 | 高振原,曹飛,看懂經濟特約作者

本文收集整理了9家(數據齊全的主要有6家)已公佈2018年報數據的中等規模銀行(資產規模2-7萬億),從負債業務指標角度出發,針對各行近年來(2015-2018年)負債業務發展趨勢、發展特點、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在數據整理過程中,筆者深感銀行業發展受宏觀政策、各行經營戰術等因素影響巨大,單純的依賴某幾項指標在某個時間段的比較分析,就給出評價甚至建議,還是顯得有些過於輕率。為此本文並沒有對各行指標表現做出傾向性評價。只是希望能夠給讀者一個儘可能全面、細緻、客觀的對標行負債業務數據畫像。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各中型銀行整體負債增速水平前高後低,階梯狀下行。2015、2016年增速表現明顯優於2017、2018年。其中2017年增速呈斷崖式下跌態勢,2018年逐步企穩。

上海銀行初始規模相對較小,是樣本中唯一在2018年還保持2位數增速的中型銀行。但考慮到該行整體規模較小,剛過2萬億,基數較低增速指標表現相對較好也就不足為奇。

圖一:2006-2018年M1、M2增速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中等規模銀行負債業務整體指標表現出一定的趨同性,難道僅僅是因為偶然麼?

我們在2006年以來M1、M2同比增長趨勢圖中看到,08年和14年後M1分別呈現出明顯的觸底反彈趨勢,不同的是09年的M2同期出現快速增長,而15年在汲取四萬億經驗的基礎上,M2表現的相當剋制,保持了相對平穩走勢。

相信每個銀行人不會忘記,09、10年各項業務指標(不僅僅是負債業務)爆發式增長的盛況。同樣本文主要數據提取區間2015—2018年,伴隨著M1數據的快速回升,15、16年銀行負債業務增速明顯好於M1處在下行區間的17、18年。

相信2018年報數據已經令不少銀行高管眉頭緊蹙,但從2019年1-3月M1數據那一記強有力的神龍擺尾,結合上兩次觸底反彈週期。筆者大膽預測,2019年至少會是個小陽春。“大家不要著急,休息休息”。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圖一中2015-2017年M2增速雖然相對平緩,但仍處在一個下行區間,自2018年伊始曲線變得更為平滑,並不時有微幅反彈。反映到個人定期和公司定期存款數據(表四)也與M2走勢高度契合。(各行個人定期存款餘額較低,一般只有數千億,故反彈增速數據更為顯著。)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2017年以來,中型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增速同樣處在一個較明顯的下行區間,與圖一M1走勢契合度也較高。招行個人活期存款餘額佔比明顯高出其他中型銀行。(下文中各行理財產品餘額部分對此有進一步分析)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表四中,招行個人活期存款為中信銀行的4.03倍,但招行個人存款利息支出為中信的4.92倍,僅就個人活期存款成本率指標看。在某種意義上,浦發和中信的個人活期存款業務要比招行來的更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場景獲客有助於銀行獲得低成本資金”這一假設提出挑戰。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中型銀行對公存款出現一定程度分化,招商銀行2018年公司定期存款是對標銀行中唯一增速下滑的,負增長且超過10%,佔比也低於其他中型同業。

而招行的公司活期存款指標又是唯一四年持續保持增長的,佔比達到同類型銀行中等偏上水平。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中信、民生等行公司定期存款增速前低後高,公司活期增速前高後低,與M1、M2走勢相對吻合。相對於其他行而言,招行2018年的負債業務指標與M1、M2走勢並不那麼吻合。甚至可以說是逆大勢走出了一波行情。到底是能力超群還是操作得力,可能還要與未來一個較長週期經營數據結果匹配來看。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表七中除招行外,中型銀行企業存款平均餘額接近或超過儲蓄存款平均餘額的4倍,而招行儲蓄存款達到對公存款的50%。這也是招行以零售業務見長最主要的業務指標證明。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對標不同類型存款增速和不同類型存款平均餘額增速指標,大部分餘額指標表現要略高於平均餘額指標,其中浦發、中信、民生、光大的個人定期存款餘額增速超平均餘額20%以上,衝時點特徵相對明顯。招行的公司定期餘額增速比平均餘額增速還要低15%,這種操作在同業中相對少見。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招行理財餘額自2014年後長期位居國內前三,2015-2017更是僅排在工行之後名列第二,相對於其6.7萬億的資產規模,理財規模佔了近三分之一,位居中型同業前列。光大、民生理財餘額佔比緊隨其後,分別達到28%和24%。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相對而言各行定期存款指標差距絕對額並不大,頭尾間只有2-3千億的差距。但活期存款指標差異巨大,最多的招行通常要比最低的平安銀行多出近一萬億規模。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招行的定期存款平均成本均為各對標行最低,但活期存款成本卻只能排在中游水平。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小波動與大趨勢-中型銀行負債結構探析


各行主要負債業務科目:各類存款、應付債券、同業和拆入資金三分天下,在總負債中佔比都在九成左右。其中招行的各類存款佔比最高達71%。最低的浦發只有55%。招行主動負債佔比明顯低於其他中型同業。

考慮到招行理財產品餘額較高,相對於部分同業可能更便於在年末將到期理財產品轉入各類存款科目。招行資產規模只是浦發和民生的1.07倍、1.12倍,但理財規模卻是兩者的1.42倍。和1.36倍,騰挪空間相對更充裕些。

僅就上述中型銀行近年來的負債業務指標看,可能與央行的貨幣政策關聯度更緊密一些。表現出較強的整體趨勢性。在同一方向的大趨勢下,個別行的部分指標表現較好很可能與他的經營戰術甚至資本市場表現需要密切相關。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因為有了某種新概念、新科技、新模式,所以才導致某行的某項或某些指標表現更優異。但這種推斷可能比本文的一些分析更缺乏數據支持,在對標分析過程中可能更需要在一個相對長週期下的一些客觀性評述,而不是急切、生硬的為自己尋找一個又一個榜樣。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寶貴建議吧!


看懂經濟熱文

1、衣穿淘寶,食有美團,行用滴滴,住在貝殼!

2、1歲多就IPO,唯快不破的瑞幸能否打敗穩紮穩打的星巴卡?

3、半價買房、兩成首付,這座“省會”這麼搶人能成嗎?

4、“華爾街之王”眼中的美國(萬字長文,謹慎打開)

5、時隔兩年,我們如何看懂雄安新區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