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清殿,神壇上供奉的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這“三清”,就是道教中的最高領導核心人物。其中,太清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就是我們的老子,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變成的超級神,這是我國古代造神運動的特色經典力作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也稱老聃。春秋末期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於約公元前471年。老子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傳世作品《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史記》記載,老子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曾任周室守藏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來周室式微,老子受權貴排擠,便辭職不幹,出函谷關,四處雲遊,最終進山隱居。
到了東漢時,張陵、張魯等人,以黃、老道學為基礎,吸收民間流行的鬼神信念和迷信方術,借鑑墨家的組織方式創立了道教。老子的《道德經》被奉為圭臬,張陵、張魯他們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道教的靈魂。道教的三位精神領袖“三清”,太上老君雖排名第三,其實他們的關係是“無極”到“太極”而後“兩儀”,即“道”的三個階段。太上老君的“兩儀”是“萬物誕生”的起點。到了東漢未年,在皇帝們的大力倡導,老子逐漸胎脫換骨,不復為一個普通的凡人了,開始羽化成神了。
隨著道教的發展升級所需,不再停留於對老子的簡單外包裝,而是從形象和精神上立體展開。魏晉時老子成了玄妙玉女所生。傳說,玄妙玉女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上游漂來了一個李子。黃澄澄的李子,新鮮而透熟,玄妙玉女隨手撈起吃了,於是,玄妙玉女懷孕了,懷了81年才生下。各種傳說的目的,都是為了拔高老子形象,最終確定老子乃宇宙生成之根本,這就苦了他的人間母親的名分。北魏時,老子就被冠上“太上老君”尊號,位居三清第三位。至唐初,由於老子與皇族同姓,因此受到特別崇奉,“玄元皇帝”“先聖宗師”等高帽子是一頂一頂往上加,全國各地也是立廟祭祀。
但是,隨著佛教影響的擴大,道教認為有過人世間經歷的老子無法與如來佛相抗衡,於是虛構出元始天尊取代老子,作為道教第一尊神。然後再祭出“老子化胡說”,把釋迦牟尼說成是由老子化生而來。道教徒們巧妙地利用《史記》中老子西出函谷關便沒了下文的含混說法,就讓老子西行到天竺去教化胡人去了。
《列代神仙通鑑》說老子“從兜率天降神,採日精投入摩耶口中,剖右腋出”,“墮地便周行七步,目顧四方,分手指天地,作大獅子吼聲,日:‘兩大之間,獨我為尊’。頻如獅子,皮不受水,手足皆鉤鎖,毛悉向上生,名日悉達多。”這位悉達多聽說東方有金蟬子,便不辭勞苦前來嵩山學道,他與金蟬子論道十三天,言下徹悟,便歸西方傳教,自號釋迦牟尼。這樣一來,佛教祖師就成了道教的晚輩,為此佛教徒與道教徒之間的筆墨官司,打得不可開交。
但在民間,老子的地位遠不及孔子高,在天庭裡也遠不及玉皇大帝影響力,而在國際上卻是享有世界威望的。這也應了人間俗語:人比人,氣死人。比如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只是個煉丹的,給人的印象是個晦氣滿身的老頭,連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都無緣參加。孫大聖在吃得酩酊大醉時,也能跑到太上老君的辦公場所胡來一氣,將他辛辛苦苦煉好的神丹吃了個精光。老頭把孫大聖抓起來之後,本想在八卦爐中將孫大聖活活烤死,不想反而使齊天大聖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和鋼筋鐵骨。太上老君的威嚴一點兒也沒有,倒是個可愛可親的中國式“聖誕老人”。仙氣繚繞,貴在親民。這也許是民間古人的一種智慧吧!(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閱讀更多 蔡駟讀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