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陝西民俗文化,這些你都有了解嗎?

從古到今,麵條都是陝西百姓的主食,任憑改朝換代走馬燈,麵條一直是飯桌上的第一主食。老碗麵,正是陝西面食文化中的典型

代表;是最形象的陝西民俗文化的生活寫照。正所謂:秦人捧老碗,笑顏挑寬面;端碗老面喜地歡天,沒放辣椒吹鬍瞪眼。

關於陝西民俗文化,這些你都有了解嗎?

關中地區“半邊蓋”的房子,可算是陝西的象徵之一。

半邊蓋的奇特的民居,特別是陝西俗語“八大怪”:“房子半邊蓋、帕帕頭上戴、麵條像褲帶、鍋盔似鍋蓋、辣子一道菜、凳子不

坐蹲起來、姑娘不嫁外、唱戲吼起來。”心裡不免好奇。“房子半邊蓋”被列為陝西八大怪之首,可見這房子具備了關中民居最典

型的特徵。後來又見平遙古城民間俗語十大怪,“房子半邊蓋”仍是十怪之首。

剪紙,作為世界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剪紙分為南方派、北方

派和江浙派三大派系,其中陝西剪紙還有“活化石”之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的地方民間剪紙藝

術——黃陵剪紙。

在黃陵農村,每當逢年過節、婚壽喜慶、喬遷新居等,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剪貼窗花、頂棚雲子(裝飾屋頂的大型圖案剪紙)、碗架

花、炕圍花,這些剪紙造型和民間習俗緊緊融合,形成了粗獷、純樸、豪放的獨特藝術風格,體現了黃陵人民戰天鬥地、鎮邪驅

鬼、祈求吉祥、人壽年豐的堅強意志和良好夙願。黃陵民間剪紙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一般都是代代相傳,是當地農村婦女

的主流手工技藝。起初,她們只是剪一些簡單的鞋樣、窗花、喜字等,後來,這門技藝成為女孩子的必修手藝。在妯娌姐妹之間,

她們相互切磋剪紙經驗和技巧,到了出嫁的那天,所有的嫁妝上面幾乎都貼滿了代表吉祥的剪紙圖案。黃陵剪紙最常見的形式就是

窗花,它的大小一般根據窗格的形狀而定,如菱形、圓形、多角等。其中小的寸許,精緻靈巧;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

的“團花”,素雅大方,多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圖案。

關於陝西民俗文化,這些你都有了解嗎?

陝西陝八怪有自己的品牌文化,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

的陝西關中地區,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風古韻古長安”的獨特魅力,成為津津樂道的一大熱

點。 魯飾壹品裝飾設計前期考察多家店鋪,擷取品牌元素,綜合創新,巧妙利用空間,努力為陝八怪丁豪新店添彩。

板凳不坐蹲起來

一說:《史記》中記載荊軻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無法拔劍,逃避中又忘記拔劍,只好繞拄周旋。又說:東晉有個“身無

長物”的典故,說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風俗。此風尚的轉變應在晉以後,關中地區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勢稍有改變,膝

蓋不著地了,大腿壓在小腿肚子上,就變成為蹲姿,於是乎想蹲就蹲,此風尚也就世襲了下來。

姑娘不對外

自古以來,關中川原土地肥沃,澆灌方便,只要有種子入土,就不用為吃飯發愁,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這一怪

很多地區都有,只是在關中地區現象更突顯,人情味也更濃郁。“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它的正面

意思是關中男人戀家戀婆娘,在“玩龍玩虎不如玩黃土”的小農時代,算得上比較正統的思

關於陝西民俗文化,這些你都有了解嗎?

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戰爭中,將士乾糧已經沒了,只剩下些麵粉,沒有辦法,就把那麵粉和水和了,弄成餅狀,放在那頭盔裡用火烙,做好後皮

黃裡香,而且持久耐放,隨即傳了開來,那打了勝仗回去後,兵士就讓婦人照著做,但沒有頭盔,就在自家的鍋裡烙了,就有了鍋

盔這個名字,也就有了鍋盔這個麵食的花樣了。另一種說法是說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

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而比較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說

法就是,以前為了避免浪費,而且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所以每家每戶都有很大的鍋做飯,所烙出的大餅和鍋底相當,並且由

於面體發酵比較好,厚度適中,俗稱“鍋盔”。

很多人對陝西的印象大概就是黃土高原、窯洞,讓我們很多關中人和陝南人感到抑鬱。不過黃土高原確實使我們陝西很大的一個特

色,安塞腰鼓就在這裡起源。安塞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的北部,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當地群眾傳說,早在秦、漢時期,腰鼓就

被駐防將士視同刀槍、弓箭一樣不可少的裝備。遇到敵人突襲,就擊鼓報警,傳遞訊息;兩軍對陣交鋒,以擊鼓助威;征戰取得勝

利,士卒又擊鼓慶賀。隨著時間的流逝,腰鼓從軍事用途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民眾祈求神靈、祝願豐收、歡度春節時的一種民俗性舞

蹈,從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眾性,但在擊鼓的風格和表演上,繼續保留著某些秦漢將士的勃勃英姿。

安塞腰鼓以其獨特風格、豪邁粗獷、剛勁奔放、氣勢磅礴而聞名天下,它有機地糅合了秧歌和武術動作,充分表現了黃土地人民憨

厚朴實、悍勇威武而又開良樂觀的性格。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場地限制,也不受人員多少制約。大路上、廣場裡、舞臺中均可

表演,可一人單打,可雙人對打,也可幾十人乃至幾百人群打。

關於陝西民俗文化,這些你都有了解嗎?

陝西飯菜,很多都葆有周、秦、漢、唐等十多個王朝的遺風。特別是小吃,美不勝收,藉著歷史古都的優勢,使陝西的小吃博採全

國各地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民族珍饈之風味,彙集內外名飲名食之薈萃,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品種繁多、花色奇

異、民族特色濃厚、地方風味各異、古色古香古韻而著稱。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飲食產業隨經濟飛躍而蓬勃發展,烹飪技

術隨科技騰飛而有了長足進步,湧現出數以百計的傳統菜、創新菜。以菜、點組宴,創制出不同、不同風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

仿唐宴、餃子宴、宮廷宴、蠍子宴、泡饃宴、長安八景宴、陝西風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饃、臘汁肉夾饃、涼皮為代表的陝西

風味小吃,享譽神州,傳之海內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