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荊州是三家戰場前沿陣地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荊州分割圖

襄樊之戰前,荊州被三家勢力分割為,湘水以東的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歸孫權;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北方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三郡再加江夏郡一部分歸曹操。

荊州是曹、劉、孫家勢力的交錯點,割據地犬牙交錯,三家戰場的前沿陣地。故此,都派遣大將守護,蜀漢由萬人敵關羽鎮守;曹魏由曹氏宗親大將曹仁鎮守;東吳由鷹派大將呂蒙鎮守,都是各勢力中的佼佼者,且都是主公最信任的大將。

曹操想征討關羽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曹仁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因南陽的官吏和百姓飽受徭役之苦,宛城守將侯音反叛,曹仁被派遣鎮壓叛軍。建安二十四年(219)一月,曹仁斬首侯音並屠殺宛城,與龐德一同返回樊城。

-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三國志·龐統傳》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龐德

三月,曹操親自率軍征討漢中,劉備據險抵抗,在漢水之戰中大敗曹軍,五月曹操引軍返回長安。曹操在西征失敗之後,坐鎮長安派遣曹仁、龐德至樊城,加上于禁協助,還有徐晃駐軍宛城,作為後援,遣派多名大將看來是要一舉拿下關羽的陣勢

劉備未下達攻取襄樊指示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孟達

在漢中擊退曹操之後,六月,劉備命令養子劉封、宜都太守孟達攻取上庸;七月,劉備在沔陽自稱漢中王。七月,關羽讓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兵馬發動襄樊之戰。

此時,劉封和孟達還在上庸征戰中,蜀漢國力不強,久經沙場的劉備不會同時發動兩場戰爭;劉備稱帝之後,派遣前部司馬費詩到荊州拜關羽為前將軍,若想圍攻襄樊,此時應該下達指示,但史書上無下達指示記載。

孫權早已心想奪取關羽地盤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孫權

建安二十二年(217)春,派遣都尉徐詳拜謁向曹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關係,還立誓重新結為姻親。一向推行左右逢源外交政策的孫權,此時心裡早已有想奪取荊州之念,所以以防萬一事先與曹操修好關係,防止到時受到曹操和劉備勢力兩面夾擊。

同年,主張孫劉聯合的魯肅去世,由鷹派代表人物呂蒙替代其職,鎮守陸口,表面上與關羽倍加修好聯盟關係,但背地裡勸導孫權攻取關羽地盤,孫權欣然接受呂蒙建議,且更加重用他。

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呂蒙

鷹派呂蒙代替聯合派魯肅職位後,表面上親近關羽而麻痺、迷惑他,以至於呂蒙佔領南郡之後關羽派使者數次聯繫他,呂蒙每次厚待關羽的使者。呂蒙這計謀太"歹毒",呂蒙佔領南郡之後的安撫政策,讓關羽的兵卒們喪事鬥志,無人戀戰,不戰而潰。

-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關羽擅自發動戰爭

讓蜀漢損失慘重的襄樊之戰,是關羽個人決定發動的嗎?

▲關羽

孫權攻合肥。時諸州兵戍淮南。揚州刺史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然不足憂。今水潦方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猾,正恐徵南有變耳。">>>《資治通鑑》

對話的意思為,此處雖然有賊人,卻不值得擔憂。現在剛剛漲水,徵南將軍曹仁卻孤軍深入,沒有長遠的準備,關羽強悍狡猾,只恐怕徵南將軍會有變故。

遠在揚州的溫恢都擔心曹仁,何況鎮守荊州多年,熟知荊州地利、氣候狀況的關羽,肯定心裡清楚,此時是攻擊襄樊最佳時機。

身在前沿陣地的關羽是最清楚當時軍情,曹操在北面有大兵壓境趨勢,加上被呂蒙"矇騙"無後方被襲擊憂慮,且具有良好軍事才能的關羽深知"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成都路途遙遠,若向劉備請示出戰,則來回耗費不少時間,戰機瞬息萬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關羽擅自決定出兵襄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