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西厢记》所描写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的崔张故事,以相当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元代爱情剧的高峰,唱出了礼教和封建婚姻桎梏下的青年男女压抑心底的声音,作为才子佳人戏的典范,《西厢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明清时期的传奇风情剧对它的接受也主要着眼于此。具体说来,《西厢记》对才子佳人爱情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情节结构上的仿效,即在故事情节上学步《西厢记》。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小人拨乱其间,历尽坎坷终得团圆,这是绝大部分明清风情剧对《西厢记》结构和情节的套用。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如明韩上桂的《凌云记》。《凌云记》今存抄本,收在《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中。全剧共二十出,分上下两卷,以“幽斋著赋”始,至“负弩荣归”结,其《凡例》云:“全谱司马相如出处,不专求凤一事,故特举凌云以见概。”但剧在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情节里,如第五出“客寓临邛”、第六出“琴心挑动”和第七出“侍女通情”等都明显带有《西厢记》“奇逢”、“听琴”、“寄東”的影子,人物也有和《西厢记》相类的地方。潘之恒以“《凌云》词拟《西厢》“,一方面指出《凌云记》创作上的成功,可与《西厢记》相媲美,另一方面又指出《凌云记》对《西厢记》的仿效,情节上有相同之处。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比之于《西厢记》,《凌云记》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相当逊色,所以祁彪佳《曲品》批评它:“为词有芜杂处,而流利觉少,且一折中用两人唱,亦非旧式。”但此剧以北曲创作,“词不易宫,宫不易调,人明以来,仅见于此”。又如明陆采《怀香记》,写韩寿和贾午姐的爱情故事,虽事出有本,然其中诸多关目如递柬、跳墙、佳期、拷婢等全落《西厢》窠臼,清梁廷栅《曲话》卷三云:“《怀香记·佳会》折,全落《西厢》窠日。而(解袍欢]、(山桃红〕数曲,在旁眼偷窥,写得欢情如许美满,较〔十二红〕正不凿青出于蓝而过于蓝。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二是主题精神的继承。“传奇十部九相思”,“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明清传奇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就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西厢记》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成为它们继承并高扬的主题。明嘉靖、万历以后,随着王学左派思潮的风行,反对假道学和权威精神,尊重个性、张扬人欲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受其影响,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创作倾向,即呼唤真情,肯定人性。“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在这一时期的小说和戏曲创作中有鲜明体现。受这一思想的冲击,晚明戏曲作家们通过创作实践,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模式,描写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歌颂真挚的爱情,鲜明地提出“以情反理”的创作主张。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戏曲创作上,以汤显祖《牡丹亭》为典型代表,高源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孟称舜的《娇红记》、徐复祚的《红梨记》、袁于令的《西楼记》、吴炳的《情邮记》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写“情”的优秀作品,在继续发扬《西厢记》精神的同时,又对爱情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不同于《西厢记》单纯表现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主的要求,这一时期的戏曲作品更把“情”与“理”、“人欲”和“天理”的对立作为表现主题,呼唤真情,肯定人欲,人的价值、人的自然欲求得到了认可,这是《西厢记》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爱情主题所不能包容的,是对《西厢记》主题的进一步发展。《西厢记》对后代戏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情节结构、主题精神、语言、人物等都成为明清戏曲的一个范本,是明清文人的戏曲创作追求的标准和楷模。

《西厢记》突破了封建婚姻桎梏,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在哪里?

越剧《西厢记》剧照

“实甫《西厢》,义仍《还魂》,子塞《娇红》,皆以幽情艳词,委烨动人。此曲情出于正,而思致酸楚,才华艳发,模神写照,啼笑毕真,使见者魂摇色动,则异曲同工,合彼三书,共成四美。”“唐子畏以俯书得沈素香,此正是才人无聊之极,故作有情痴。然非子若传之,已与吴宫花草同烟销矣。此剧结胎于《西厢》,得气于《牡丹亭》,故触目俱是俊语。“批评者把《西厢记》作为一把衡量的尺子,作品好坏的标准在于能否媲美《西厢记》。

《西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