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鹹魚,沿海地區都有而且歷史悠久。只是各個地區的魚類和醃製方式各有不同罷了,本質上也沒什麼大的區別。

在二十世紀以前,由於沒有先進的保鮮技術,漁民捕撈上來的海魚是很容易腐爛的。

因此各地沿海的漁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用鹽來為魚保持新鮮的方法。

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在廣東話中“鹹魚”也有死的含義。

粵語中有一個詞“鹹魚翻身”原本是從“鹹魚返生”變化過來的。

一般形容人時,帶有貶義和諷刺色彩。鹹魚本來不能“翻身”,而說鹹魚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極泰來的意思。

潮汕的鹹魚歷史上很出名,大量銷往內陸地區。


鹹魚分類

潮汕鹹魚分黴香和實肉兩種。

其中的黴香是獨特的做法,就是在加鹽醃製前讓魚放置幾天,經輕度發酵使肉質松化,產生黴味腐味再進行醃製,可謂重口味。

而近些年,市場上最常見並且遠銷全國各地,甚至在東南亞也大受歡迎的卻是另外一種製作方式——油浸鹹魚。


油浸鹹魚

做油浸鹹魚,首先要確認魚的種類。

一般認為最好選用較高檔、體積較大的石斑魚類。

市場常見過油甘、鮸魚、伍筍、海鰻、馬鮫等。

這些魚體型大,且肉質厚實,又有韌性,魚肉中的刺也比較少,所以最適合用來做油浸鹹魚。

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石斑


油浸鹹魚製作方式

首先,要將魚殺後要切成大片。

雖然不是件難事但也有一番講究,就是要從下面往上順勢片,這樣切出來的魚肉片才好看。

其次,魚肉片還得切成塊。

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這時候需要把魚塊切得大一些,以保證魚肉的原有風味。

接著,加入調料。

醃製時,通常還可以下鹽、下南薑末去腥。不過除了鹽與南姜之外,還要再加味精和麻油,鹹度有個人自己把握。

調料下完之後,可以將魚塊要醃製大概12個小時左右。這樣做的原因是讓等到鹹度入味到魚肉裡面。

然後,開始炸魚。

潮汕特色的鹹魚,送給在外潮汕的小夥伴們

炸魚是製作油浸鹹魚中的關鍵環節,要用大火,並且不停的攪動鍋裡的魚塊以免沾鍋並受熱均勻。

油炸時間為15分鐘,等魚的表面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起來。

在家自己做時,由於魚的量小,時間可以要少些,關鍵還是看魚的表面是否水分被炸得差不多了。

最後,充分放涼。

炸好的鹹魚要充分放涼,晾過之後就才可以裝罐。

裝罐完畢後將炸過鹹魚的熟油淋進罐中,沒過魚塊,這裡要特別強調,不能用沒有燒過的生油,主要是因為熟油可以保持鹹魚原有的味道。

當然在市場上,不少用的是一些小雜魚或帶魚,,口感自然要大打折扣,但依然廣受歡迎。

而且熟油經過高溫殺菌,熟油的浸泡關鍵還在於起保鮮作用,隔斷魚肉與空氣的接觸,由此延長保鮮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