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教資筆試常考人物——布魯納

​​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浯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述,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作出一貢獻。

196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理論:

1.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的環節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學習的實質)

同時在教學觀上,布魯納強調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並提出了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1)動機原則

布魯納認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內在的學習願望,內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

他的動機概念不包括強化,他強調的是內在動機而不是外在動機。

他認為學生有三種基本的內在動機: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慾望)和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需要)。

這三種基本的內在動機都有自我獎勵的作用,因而其效應不是短暫的而是持久的。

教師如果善於促進並調節學生的探究活動,便可以激發他們的這些內在動機,有效地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2)結構原則

為了使學習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結構,教師必須採取最佳的知識結構進行傳授。

他認為任何知識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動作表象是藉助動作進行學習,無需語言的幫助;圖像表象是藉助表象進行學習,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符號表象是藉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

(3)程序原則

布魯納認為,教學就是引導學習者通過一系列有條不紊地陳述一個問題或大量知識的結構,以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轉化和遷移的能力。

通常每門學科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程序,它們對學習者來說,有難有易,不存在對所有學習者都適用的唯一的程序;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任何具體的程序總是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過去所學的知識、智力發展的階段、材料的性質以及個別差異等。

(4)強化原則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者還必須獲得反饋,知道結果如何。

因此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時間和步調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一環。

知道結果應該恰好在學生評估自己作業的那個時刻。

知道結果過早,容易使學生慌亂,從而阻撓其探究活動的進行;知道結果太晚,容易使學生失去受幫助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確的信息。

2.學科中心主義課程理論

學科中心主義課程理論強調知識是課程的核心;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學校教學以分科教學為核心;以學科基本結構(組織結構、實質結構、句法結構)的掌握為目標;學科專家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布魯納是學科中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