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念】賈璋岷|老子西出函谷關去哪了?為什麼要化胡?來成都青羊宮了?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西何處函谷關?

這個猶如“京華何處大觀園”的疑問,解決了。

魏關,沒於水中,今人只能望洋興嘆。

漢關,以其殘存遺址,名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又乘“絲綢之路”項目申報的好風,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點。

秦關,儘管古蹟寥寥,但成功創建為歷史文化旅遊區,並獲4A景區稱號;它還是三關中開展“老子文化”“軍事文化”的最佳選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有了。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三座函谷關的前世今生,各有各的輝煌與苦難。

故事把每座關隘都泡成苦澀的薄片,成了夾在黃卷青冊裡的枯葉書籤。

隨著地質地貌的變化,還有戰爭形態的變化,先後三座函谷關慢慢失去軍事價值。

但它們的文化價值還在。

其中,文化含量最重的是靈寶函谷關。

一個“紫氣東來”,一部五千言《道德經》,就成了高山峻峰。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老子來了,又走了。

踽踽東來,裡著一身神秘的霞彩。

書成了,竹簡上的那些字,彷彿是一道道神秘的咒符。

繼續西行,迎著撲面而來的雲霓。

轉身,給函谷關一個最後的告別。

那溶化到晨風暮靄中的背影,還有青牛,留下一團神秘的混沌。

老子出關西行,他到什麼地方去了?

《史記》籠統地說他西出函谷關,不知所終。

哪去了?哪去了?

集中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後漢書》《三國志》。這都是正史。

在《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別號,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哦,他到西域去了,“教胡”去了。

“教胡”,就是教化胡人。

在《三國志·魏書》中,還不厭其煩地歷舉老子走過的國家,“罽賓國、大夏國、高附國、天竺國皆並屬大月氏”,等等吧。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這些國家現在是哪些地方?

我們來複原老子“教化胡人”的行程。

他先是去了罽賓國。這個國家在哪裡呢?大概位置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

之後去了于闐國。于闐其實就是和田,這樣就好理解了,因為和田玉就是產自這裡。

然後是條支國。這個國家有些偏僻,其實就在現在的伊拉克境內。

還有安息國。這個國家基本在現在的伊朗境內。

還有商彌國,該名字就更加生疏了。其實,就把它看作雅利安人的聚集地。

雅利安人成了一個叫拜火教的起源地。後來一度進入中國,後又消聲匿跡的明教,就是尊這裡為“祖庭”。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而且,老子還重新投胎,先成為王子,又開始在教派林立的這一片土地縱橫捭闔,成了著名一派的教主。

《後漢書·襄楷傳》引用了一段話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後來的《齊書·顧歡傳》也有這樣的話:“歡論曰:道經雲: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畫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興焉。”

上面引用過的《三國志》同時還記載,“臨兒國,浮屠經(佛經)雲其國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頭邪,母雲莫邪。浮屠身服色黃,發青如青絲,乳青毛,蛉赤如銅。始莫邪夢白象而孕,及生,從母左脅出,生而有結,墮地能行七步。此國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載臨蒲塞、桑門、伯聞、疏問、白疏間、比丘、晨門,皆弟子號也。”

文言文閱讀難了,簡單再梳理一遍。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老子離開函谷關,在二三十個國家逗留過。然後,到了一個國家(各書記載不一,就依《齊書》說是“天竺城”吧。略過)他乘著“日經”,從國王夫人嘴裡溜進,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從夫人的腋下剖開而出生。一出生就走了七步。

又然後,他團結了一大批弟子,創立了佛教,“佛道興焉”。

佛教,原來是老子西出函谷關開展工作,教化眾人而產生的?

這就是一個發端。成了困擾中國文化史、宗教史上千年的“老子化胡”的公案。這個公案,還深刻影響到政治史和社會史。

佛教、道教相爭相融,面折廷爭,唇槍舌劍,各有勝負,此消彼長。

“三武一宗”斷然滅佛,殿堂傾圮,浮屠倒塌,瓦礫遍地,血流成河。

秦漢後,寫作於函谷關的《道德經》影響愈來愈大。

漢初,“黃老之術”一度成了治國方略。

兩漢交替,佛法西來,為在中土站穩腳跟,借用了在士大夫和民間已根深蒂固的若干《道德經》的語言和理論,甚至不惜發出“佛道一體”的友好呼聲;中土人士尊崇的老子,也在佛教的創建和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還有,他們有的人,一咬牙,認下了佛教就是“老子化胡”的產物。

一種新文化形態和理論,要進入一個新區域,初來乍到,總要先與這個區域原有的文化形態與理論,打個招呼,並套套近乎。

明朝,基督教進入中國,湯若望他們那些開拓者,也用過類似方式,造出“基督教”與“儒學”的天然聯繫的輿論,並作了若干友好的實際表示,

清中葉,太平天國勃興,洪秀全他們的“天主天父”的理論根苗,也曾嫁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樁頭之上。

就連到敦煌莫高窟的那些西方探險家、考古學家,要取走珍貴經書,忽悠可憐而獨木難支的守護者王圓籙時,也說他們是“新時代的唐僧”,是前來取經的“洋唐僧”。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說到唐僧,就要說到《西遊記》。

《西遊記》一書從頭到尾,充滿了佛道交鋒交融的玄機。

比如“大鬧天宮”那段,就說到“老子化胡”的故事。

孫悟空把天庭攪得天翻地覆,眾神奈何不得。從四川青城山下的灌江口請來李冰兒子的化身即李二郎。這時,他已修得正果,成為了“顯聖真君”。

一番激戰,二郎神與孫悟空之間難解難分。

這時,觀音菩薩取出玉淨瓶,欲取悟空性命。

太上老君,亦即現實生活中的老子,他說,且慢、你那玉淨瓶很值錢,是玉器,如果碰到他那個金箍棒,撞碎了,咋辦?且看我金剛鐲子的威力吧。

菩薩就問:你那金剛鐲子到底有何厲害呀?

太上老君十分自豪:想當年,我曾經用它化過胡。

身為佛家形象代言人的觀音菩薩,在道教中屈尊“慈航真人”的她,頓時沉默不語,若有所思。

這段故事,放在文化對沖的背景下,很值得玩味。

回過頭,再說佛家教義大舉進軍中土後,為彰顯自己存在,與外道抗衡,以《道德經》為核心價值觀和競爭力的道教,正式亮相。

老子成了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佛教在中土節節進取,很快搶了道教的鋒頭。

他們中的一些人,覺得不能矮化自己,就拋棄了“老子化胡”的說法。

高舉老子與道家旗幟的人,當然不會甘心。

西晉時,一位叫王浮的道士,辯不過和尚,鬥不過和尚,就暗自下苦功,寫了一部《老子化胡經》。

他力圖把傳說變為信史,把信史成為後世論爭的重要材料。

這部經書的主要內容:老子出關西去之後,化為佛陀,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

作者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

化胡經中的"化"字,包含了教化、宣化與轉化的意義。

佛家當然不同意。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皇帝主持調解。有進有退。

皇帝主持辯論。有退有進。

千年以下,常見血光之災。

有時,道人被迫剃了光頭,無可奈何地穿僧衣敲木魚。

有時,寺廟被夷為平地,僧人戴冠執簡,含淚還鄉務農從軍。

後來的結果是這樣的。

元朝時,丘處機用道教感化成吉思汗,道教成為國教。

到了丘處機第五代教主之弟子李志常,頭腦膨脹,佔佛寺,破佛像。

他強制將《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等等,廣為刻板刊行,併發放進大寺院。

這個大寺院就包括少林寺。

少林寺當然不服這樣的狂妄,繼而反擊。

元憲宗在1255年令雙方辯手對論,辯論究竟有無“老子化胡”。

這是一場很微妙的對決:元朝奉道教為“國教”,但元朝又是“胡人”政權。

此時,暗潮湧動,還有檯面下的非控辯因素:僧人祥邁、八思巴得寵於朝廷,故意偏袒佛教。

不出所料,道士李志常辯論失敗。

弔詭的是,後來僧人祥邁、八思巴均死於非命。

但沒有改變道士失敗的現實。

皇帝下令:除了《道德經》之外,燒燬其餘《老子化胡經》《老子八十一化圖》等經書。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如此看來,“老子化胡”說可以休矣。

天下連《老子化胡經》都焚燒殆盡了。

然而,明清兩代,兩家爭執仍然在繼續,還與宮廷政治鬥爭與社會變革的聯繫起來,時密時疏。

奇妙的是,1900年,就在“洋唐僧”們在敦煌莫高窟瘋狂取經時,身為道士的王圓籙守護著佛家洞窟,無可奈何。而“洋唐僧”們那執著的精神、專業的目光,居然翻出《老子化胡經》的若干殘章。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已被朝廷斬盡殺盡的道家禁書,在遙遠的佛家勝地,以這樣尷尬的方式重現天日。

幾百年前的道家禁書,此時的道士王圓籙,已判斷不出它的價值了。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可是,那些“洋唐僧”們,懂得。

老子飄然西出函谷關,究竟去過西域,點化過胡人乃至創建佛教沒有?

一旦涉及到“正道”與“外道”,這就麻煩了。

恐怕最接近真相的是,在道佛論爭之前,《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已經有明確記載老子化胡事,哪怕是傳說,但似乎事出有因。或許在兩漢前,《道德經》確乎在西域傳播過;而佛家法義進入中土之初,也有效地利用這些傳說;但是,當它們已經成為傳播強勢後,更願意“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而不願認可師承關係了。

其實,就在兩漢,還有一個老子去向的說法

有一位四川成都人,叫揚雄,西漢文學家,字子云。漢成帝時為侍郎。新莽時當了大夫,校書天祿閣。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在他著作目錄名下,有一本《蜀王本紀》。這是歷代蜀王傳記,始於古蜀國先王蠶叢,迄於秦代。

內容似乎是可信的。常璩《華陽國志》中《蜀志》所記載的蜀王事蹟,與此略同。

但原書已佚,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有位叫鄭樸的人,很有心,他搜求散見於《史記》《文選》注及諸類書中的《蜀王本紀》文字,重新輯集成書。

該輯本後收入《壁經堂叢書》。先蜀,稱王者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等等。

這是首部地方誌書。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它裡面的典故,如“杜鵑啼血”“五丁開山”等,已為廣泛認可。

它所列的蜀王譜系,都知道有神話傳說的元素,但還是被基本認可。

就在此書中,它揭示一個千年秘密:老子離開函谷關,他去了哪兒?

他說,到成都來了。

原文;“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今為青羊觀是也。”

好了。成都西郊青羊宮,就是老子的去處。

那就到成都青羊宮看看。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青羊宮,現存建築是清代康熙初年陸續重建恢復。因為在明末,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毀於天災兵焚,破壞慘重。

當然,可以讓張獻忠來背這個鍋。

據傳,唐朝末期,黃巢舉事,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次年,詔改為青羊宮。

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複名為“青羊宮”,直至今日。

有了揚雄的《蜀王本紀》,一下子就把青羊宮的歷史推到遙遠的遠方:原名青羊肆,始建於周朝。

揚雄的《蜀王本紀》,為青羊宮的復建、改建、重建,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這裡,曾有一個西川青羊宮碑銘,據說是唐碑,它說: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於蜀國。

同時,青羊宮的資料強調:題名漢揚雄《蜀王本紀》亦曰:“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時隔三年,老子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子顯現法相,端坐蓮臺,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後,青羊宮觀便成為神仙聚會、老子傳道的聖地。

在青羊宮,處處可見老子蹤跡、老子文化文化和老子元素。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始建於唐朝,重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大殿有一副貼金對聯:“福地臥青牛石室煙霞萬古,洞天翔白鶴蓬壺歲月千秋”,這個份量很足,是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黎遇航所題。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殿外對聯中的“西去青牛”“東來紫氣”,就一下子與函谷關鏈接起來了。

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太上道祖。

這是道觀的標配。太清道德天尊就是老子。

八卦亭,直接是為“老子與函谷關”的故事修建。它在整個建築的中軸線上,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它突出地體現了道教教義特徵,是宮內最精美的建築,亭座石臺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它的匾額,一語“紫氣東來”,就讓道人們不忘本心,回到豫西函谷關。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三副對聯掛在在八卦亭外簷東、西、南三方的龍柱上。

西南一副聯語是“

無極而太極,不神以為神”。

這是道家的教義:宇宙從無到有,從無極到元氣混一的太極,然後派生天地萬物。

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都可以從這裡昇華起來。

西面一副是“星躔井絡垂靈矅,卦位坤維萃群仙”。這個拗口一些:躔,是指星宿運的度數、次序;井,是指二十八宿的井星。意思是,這八卦亭應天空中的井星,長有靈光朗照;下居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卦之位,常有群仙薈萃。

注意南面正方的這一副:“西出函關佛子拜,東來魯國聖人參”。上聯這就說到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的去向了。

他到西域受到佛門弟子的禮拜。青羊宮也認可這一情節。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同時,下聯說到,儒家聖人孔丘也曾從東方的魯國西來參拜老子,並向他學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八卦亭內,上塑老子法像,就是西出函谷關的另一種模樣。正門有副很內斂的對聯“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這裡,順帶介紹一副奇字聯。很可能你一個字也不認識。

據說它是“太上老君”所作,這些字是道家創建的釋義字,需要對道教宏旨有認識才能領悟。對聯如下。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上聯念為“玉爐燒煉延年藥”

下聯念為“正道行修益壽丹

”。

這些字,在一般字典詞典上查不到,如果在《漢語大字典》一類的巨型工具書上,可以査到。

今後換寫篇文章,再一一講解。

繼續說老子勝蹟。

在青羊宮建築群後部,一左一右,有兩座對稱而建的高臺。

兩臺都與紀念老子入蜀有關。

西方的叫“說法臺”。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函谷關令尹喜,依約三年後,來此處謁見老子。他也成了“真人”,位列仙班。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這裡新添了一個傳說,老子不騎青牛了,化作了青羊。

殿堂裡的老子和當年的童兒。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殿堂內外,是老子講學、說經和相關故事的壁畫。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東方的叫“降生臺”。這是為紀念老子母親的建築物。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殿堂內,老子的母親端莊而坐。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這幅壁畫,描繪是老子出生的故事。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據傳說,老子一降生,就是白髮白鬚,故賜名“老”。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殿堂內外,仍是關於道家、道教故事的壁畫。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由此看來,豫西的函谷關,蜀西的青羊宮,冥冥之中,有一條紅線相牽。

新建的函谷關,據傳是參照四川“青羊山”或“青羊宮”出土的漢代畫像磚的圖案而建。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四川沒有“青羊山”,故而有的資料,才想當然地改為“青羊宮”。

沒有“青羊山”,雖然“青羊宮”與道教與老子有關聯,卻沒出土過漢畫像磚。

四川出土畫像磚最集中處之一是“成都羊子山”。而秦漢宮闕且有“丹鳳”的幾幅漢畫像磚畫案,似乎不全像函谷關樓的新建藍本。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最像關樓的那個漢畫像磚,不是出土於四川羊子山,而是出土于山東,有資料顯示,它1917年之前已經流失出國門,存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梁思成是據他的摹本整理的。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記錄過此畫與此事。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不過,新的函谷關樓的重建,參照的資料,應該包括四川漢像磚圖案,很多秦漢關樓圖案的風格,都像。

同是“老子文化”的重鎮,四川,從青羊宮到成都的文化界,沒有三門峽市靈寶市的函谷關那樣,更看重,更著力。

可能是,四川和成都的文化資源太多了。

也可能是,大家認為揚雄《蜀王本紀》有後人的增添,關於“老子入蜀”一段,傳說的成分太多而不可靠。

歷史的考證是一回事,以傳說和神話而打造文化產業項目,又是一回事。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況且,即便是老子出關著書五千字而紫氣東來,老子活到一百多歲,老子西去乘“日經”進入國王夫人嘴裡而剖腋出生,然後教化胡人,等等,都是出自正史,而且是譽為編纂史籍楷模的“前四史”。

歷史,特別是遠古,總與傳說乃至神話攪在一起。

我這篇文章,沒有介紹青羊宮的建築群風格,它肯定值得另文介紹。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不止一次,我為青羊宮抱過不平,它一直沒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儘管這份名單已經公佈到第七批了。

它至今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還與另一處道觀並列為一項。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但願第八批名單有它,還有成都市區的幾處宗教勝蹟,都應該列進名單。

成都青羊宮,它的文化份量應該更重一些。

二仙庵與青羊宮緊挨在一起,也是一組著名道觀建築物。

在它的門內,有一副對聯,即為自己“二仙化鶴”張揚,也為青羊宮尋根究底。

豫行9懸疑|西出函谷關去哪了?老子化胡?最後講法成都青羊宮?

“紫氣東來”“歸錦水”。

函谷關與青羊宮,河南靈寶與成都,老子文化,同源一脈。

鳴謝:古籍和老照片及奇字聯圖片為翻拍或截圖,著作權屬著作權人。其它圖片為作者實地拍攝。感謝道觀管理者為傳播文化,允許殿內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